第四章食品安全战略第一节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第三节我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世界卫生组织(WHO)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其可追溯到1907年成立于巴黎的国际公共卫生局和1920年成立于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战后,经联合国决定,64个国家的代表于1946年7月在纽约举行了一次国际卫生会议,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1948年4月7日,该法得到26个联合国会员国批准后生效,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每年的4月7日也就成为全球性的“世界卫生日”。同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WHO简介世卫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该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身体、精神及社会生活中的完美状态”。世卫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世卫组织共有193个成员国。WHO简介WHO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WHO的使命WHO的一个特殊使命是保护公众健康,就是“使人人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WHO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是通过建议和协助成员国减少食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及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减轻食源性疾病的负担。1948年的WHO宪章中规定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特别职责:协助政府部门加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卫生服务。促进改善营养、卫生设备和环境卫生。制订食品国际标准。协助在大众中宣传食品安全。WHO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WHO的食品安全工作WHO致力于食品安全问题已有50多年。很多工作是与FAO紧密配合完成的。1963年5月,第16届世界卫生大会批准成立了FAO/WHO联合食品标准规划,以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作为其主要机构。CAC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并通过建立详尽的食品编码维护公平的食品贸易。由于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负有责任,WHO参与了CAC的有关工作。WHO的中心任务是建立规范和标准,包括国际标准的制订和促进对危险性的评估。在WHO的努力下,危险性分析的概念已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主要关注的焦点是量化微生物性和化学性危险分析评价的方法、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基因工程产品的评估等。WHO的食品安全工作WHO还通过它的地区办事处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持,保障食品供应的安全。帮助成员国提高技术能力是WHO职能的一部分,它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食品安全卫生和健康市场行动的培训;与国际、地区、国家机构合作,提供危险性分析和食品安全的相关培训,帮助各国政府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规划、食品立法,并帮助其建立监控食品污染和调查食源性疾病的信息系统。WHO的食品安全工作全球食品安全战略的发展2000年5月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该决议将食品安全确定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重点,责成WHO及其成员国开展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是在成员国专家、地区食品卫生顾问、国际合作伙伴和WHO其他项目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它的目标是确定全球食品安全的需求,提供技术措施减少全球食源性疾病的负担。该战略于2002年1月得到WHO执行委员会的认可。第一节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运用危险性分析方法,控制食源性疾病。调查食源性疾病、进行危险性评估、贯彻危险性管理策略,建立国家、地区和国际的组织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和科学成果的协调,此外,还必须与强有力的承诺和资源支持相结合,以通过有针对性的,以危险性分析为基础的预防行动来保证食品安全。主要目标:降低食源性疾病对健康及社会的影响。这一目标可通过以下途径达到:-提倡并帮助创建以危险性分析为基础的、可持续的、综合性的食品安全体系。以科学为基础,制定保障整个食品生产过程安全的各项措施,杜绝食品被有害微生物和化学物质污染。-与其它部门和相关单位协作,评估、交流、管理食源性危害。第一节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措施I.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II.改进危险性评价方法;III.创建评价新技术产品安全性的方法;IV.提高WHO在法典中的科学和公共卫生作用;V.加强关于危险性因素的交流和宣传;VI.增进国际国内协作;VII.加强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的能力建设。第一节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第一节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措施及行动Ⅰ.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食源性疾病监测正日益成为许多国家公共卫生议事日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是评估食源性疾病危害、评价其对健康和经济的影响、评估疾病预防和控制结果的基础,同时又是进行危险性评价、对危险因素进行更广泛管理和交流所需信息的主要来源。1.鼓励各成员国承诺开展食源性疾病的监测。2.帮助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包括实验室及流行病学)和食品监督项目。3.促进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监测哨点。4.建立并协调食源性疾病的全球监测手段。措施及行动Ⅱ.改进危险性评价的方法1.建立一些国际上认可的方法,用于制订国际和国家标准以及确定国家优先解决的问题和食品安全行动计划。2.及时并适宜地进行危险性评价,以便为国际标准、指南和国家法规提供依据。3.在全球范围内搜集准确、全面的有关食源性疾病和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和致病菌污染资料。4.使各成员国及时、迅速地获取来自JECFA、JMPR、JEMPA及各成员国危险性评价的资料。5.国与国之间微生物学危险性评价技术和数据的有效交流。第一节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第一节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措施及行动Ⅲ.创建评价新技术产品安全性的方法1.促进对传统和新的生产方法(包括基因工程)产生的食品和食物成分的生产及安全食用采取整体综合评价方法。2.创建国际上认可的用于评价新技术安全性的方法和指南。3.规范对基因工程食品及食物成分应用的政策和指南。4.制定对新技术食品的安全性、健康受益、环境影响以及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等诸因素进行评价的技术框架。第一节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措施及行动Ⅳ加强WHO在法典中的科学和公共卫生作用1.鼓励、支持卫生部门更多地参与制定法典标准、指南和建议的有关工作。2.保证法典的一切决定必须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为前提。3.鼓励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有效的参与法典的各项工作。4.促进法典工作的全面审视、使之最优化。措施及行动Ⅴ.加强关于危险性的交流和宣传1.主张保障食品安全是公共卫生中一个优先考虑的问题。2.确保危险性评价分析结果以一种易懂的方式进行交流,以便于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有关各方进行对话。3.制作和发放用于目标人群的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产品和出版物。4.通过对话、制定办法鼓励参与,包括注重关于危险性的交流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估。第一节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措施及行动Ⅵ.增进国际、国内协作1.与WTO合作,在食品贸易全球化过程中支持成员国重视健康问题。2.成立食品安全国际协调组,以保证一致的、有效的食品安全分析方法。3.在国家一级,协调和支持由国际组织开展的食品安全的各项活动。4.在各成员国从事食品安全的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及协调。第一节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第一节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措施及行动Ⅶ.能力建设1.鼓励捐赠者将食品安全作为在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的优先重点给予支持。2.以WHO食品安全战略计划中的基本要素和地区的特殊需要为基础,制定地区的食品安全战略计划。3.建立从事能力建设的WHO合作中心网络。4.为食品安全行动提供技术帮助和教育用具。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一、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促进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增强中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紧紧围绕净化产地环境、保证投入品质量、规范生产行为、强化监测预警、严格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通过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科技支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建立应急机制等食品安全支撑体系,通过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教育和科研机构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采取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相互配套的措施,为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提供保障,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体系,确保食品安全。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二)基本原则1.以科学为基础基本要求是强调风险分析。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涉及食品生产的整个过程,要在搜集准确、全面的有关食源性疾病和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和致病菌污染资料的基础上,对食品中的有害因素对健康的短期和长期危害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国家食品政策提供客观依据.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2.立足当前与预见未来相结合从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入手,以大宗和出口优势产品为监管重点,解决植物性食品的农药残留超标、动物性食品的兽药(渔药)残留超标、食品微生物污染等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充分考虑采用新技术、新资源、新材料对食品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预测未来对食品安全的进一步要求,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3.食品供应全过程监管应该覆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方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四个关口前移”,即从市场监管向产地监管前移,从销区监管向产区监管前移,从消费终端监管向生产源头监管前移,从流通监管向规范生产监管前移。强化生产过程源头污染的治理以及加工过程二次污染的防治。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4.预防原则由于对于一些新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性不能确定,因此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采取预防原则。任何新产品和技术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安全性后才能上市。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5.可追溯性原则食品的可追溯性是指食品和原料在流通中应保有它们的溯源,在需要情况下,可为有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当食品发现存在危害时,可以及时从市场召回,避免流入市场。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6.透明原则消费者有权获得清晰的食品质量、构成成份、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功用以及如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与执行应在公开、透明、互动的方式下进行。7.食品生产和消费安全协调发展在保证人们消费安全的同时,考虑我国当前生产力实际水平\农业及食品工业以及食品国际贸易需要,通过科学的风险分析,合理设置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指标,建立既符合国际贸易要求又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增强我国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三)总体目标1.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水平,突破食品安全中的科技“瓶颈”制约。主要包括食源性危害危险性评估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污染物残留控制技术和食物链各环节的安全性控制技术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2.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力争在2010年前,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建立起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真正做到食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有标准作为技术依据。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3.建立政府各监管机构之间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是政府定位要准确;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全程管理;管理机构要精干和高效;各方职责要明确;有充足的资源;在中央政府层次上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食品安全负责,并拥有在所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国家行动中贯彻中央政策的权力和资源。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4.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借鉴国外经验,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在检测范围上,能够满足对全程各环节检测的需要,重点在于对源头的检测;在检测能力上,需足各标准技术指标检测的要求;在技术水平上,达到国际同类标准。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5.建立统一、规范的食品认证体系。大力推广HACCP体系和GAP、GMP等体系认证。同时,积极推进认证机构社会化改革,要进一步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行为。第二节我国食品安全战略6.建立健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