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1.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溶于水的是()A.Na2OB.SiO2C.SO3D.CO2【答案】B【解析】【详解】A.Na2O和碱不反应,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二氧化硅能和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故B正确;C.三氧化硫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三氧化硫能溶于水,故C错误;D.二氧化碳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D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2.下列仪器及其名称不正确的是()A.容量瓶B.蒸馏烧瓶C.蒸发皿D.分液漏斗【答案】C【解析】【详解】A.该仪器为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名称为容量瓶,故A正确;B.该仪器为蒸馏实验需要的仪器,具有支管,名称为蒸馏烧瓶,故B正确;C.该仪器为坩埚,蒸发皿为,故C错误;D.该仪器为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故D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C。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A.氯水B.蔗糖C.盐酸D.熔融的氯化钠【答案】D【解析】【详解】A、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蔗糖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盐酸溶液是混合物,而电解质是化合物,属纯净物,故C错误;D、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许多硅酸盐具有筛分分子的作用B.植物秸秆可用于制造酒精C.绿矾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D.医学上用胶态磁流体治疗癌症【答案】C【解析】【详解】A.很多硅酸盐具有多孔结构,具有筛分分子的作用,故A正确;B.植物秸秆属于纤维素,纤维素能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能转化为乙醇,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植物秸秆可用来制造酒精,故B正确;C.绿矾为硫酸亚铁结晶水合物,溶于水被氧化成Fe3+,Fe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故C错误;D.医学上越来越多地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如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在磁场作用下将药物送到病灶,从而提高疗效,故D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C。5.SiO2+3CSiC+2CO↑的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选;B.生成物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选;C.反应物有单质,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不选;D.存在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所以本题答案为: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反应B.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C.贮氢金属并不是简单地吸附氢气,而是通过化学反应贮存氢气D.久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会变质【答案】A【解析】【详解】A.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钝化属于化学反应,故A错误;B.三价铁离子有强氧化性,能够腐蚀铜,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故B正确;C.贮氢金属是金属与氢气形成化合物,从而达到贮存氢气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吸附氢气,故C正确;D.次氯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易分解,所以久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会变质,故D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A。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液化B.石油的分馏C.焰色反应D.干冰的气化【答案】A【解析】【详解】A.煤的液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B.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选;C.焰色反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选;D.干冰汽化,为物质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选;所以本题答案为:A。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高炉炼铁原料有铁矿石、黏土、空气和石灰石C.制备水泥和玻璃的主要原料都有石灰石D.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氨水等产品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硅晶体,能够传递光信号,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造硅芯片,故A错误;B.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焦炭,故B错误;C.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制造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石灰石,所以制造玻璃和水泥中都用到石灰石,故C正确;D.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其分解,故D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C。9.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燃烧植物的秸秆和枝叶以获取热量和肥料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C.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存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答案】C【解析】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电,属于二次电池,故A正确;植物的秸秆和枝叶含有的能量为生物质能,燃烧植物的秸秆和枝叶以获取热量和肥料属于生物质能的一种利用方式,故B正确;能自发进行的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故C错误;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物都在电池外部,电池只是提供一个反应的容器,故D正确。10.已知Fe3++I-→Fe2++I2,为了探究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是否存在一定的限度,取5mL0.5mol•L-1KI溶液,向其中加入0.1mol•L-1的FeCl31mL,充分反应,下列实验操作能验证该反应是否存在限度的是()A.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产生B.再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是否变为紫红色C.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D.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成血红色【答案】D【解析】【分析】KI溶液和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和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取5mL0.5mol∙L-1KI溶液,向其中加入0.1mol∙L-1的FeCl31mL,反应后KI过量,溶液中加入CCl4,如有机层呈紫红色,则说明生成碘,因为Fe3+的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呈血红色,这是Fe3+的特殊反应,所以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发生Fe3++3SCN-═Fe(SCN)3,就说明Fe3+没有反应完,进而说明KI和FeCl3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详解】A.由2Fe3++2I-═2Fe2++I2反应可知,取5mL0.5mol∙L-1KI溶液,向其中加入0.1mol∙L-1的FeCl31mL,反应后KI过量,无论是否存在反应限度,滴加AgNO3溶液,都有黄色沉淀、白色沉淀生成,故A不选;B.再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是否变为紫红色,只能说明生成碘,不能确定反应限度,故B不选;C.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有否白色沉淀产生,不能确定反应限度,反应前后溶液中均存在氯离子,故C不选;D.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色,可知Fe3+有没有反应完,从而确定KI和FeCl3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故D选;所以本题答案为:D。【点睛】解题依据:要验证Fe3++I-→Fe2++I2反应是否存在一定限度的,就要证明溶液中同时存在Fe3+、I-离子和I2单质;I2是否存在可用CCl4检验;Fe3+可用KSCN溶液检验;I-可用AgNO3溶液检验。11.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乙炔的结构式:CHCHB.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H2O的电子式:D.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答案】B【解析】【详解】A.CH≡CH为乙炔的结构简式,乙炔的结构式为H-C≡C-H,故A错误;B.S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H2O为共价化合物,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为直线型结构,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为:,故D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12.如图所示,对A生成C的反应,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该反应进行时,一定有能量放出C.A比C稳定D.该反应不需要加热一定就可以进行【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物放热反应,故A错误;B.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进行时,一定有能量放出,故B正确;C.A的总能量大于C,则C稳定,故C错误;D.放热反应不一定容易进行,如铝热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故D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点睛】判断吸放热的依据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13.下列操作或试剂的选择不合理的是()A.可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棉花和蚕丝B.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混有少许氯化钠的硝酸钾中提纯硝酸钾晶体C.蒸馏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冷凝水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红,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答案】D【解析】【详解】A.灼烧蚕丝时有烧焦羽毛的味道,而灼烧棉花时没有,据此可鉴别二者,故A不选;B.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混有少许氯化钠的硝酸钾中提纯硝酸钾晶体,故B不选;C.蒸馏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收集馏分,则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故C不选;D.氨气为碱性气体,应该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NH4+,故D选;所以本题答案为:D。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O2和O3互为同位素B.金刚石、石墨、富勒烯互为同素异形体C.有机物CH3-CH2-NO2和H2N-CH2-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D.C4H10的一氯代物有四种,其熔沸点各不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A.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金刚石、石墨、富勒烯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有机物CH3-CH2-NO2和H2N-CH2-COOH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C4H10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两者均有两种类型的氢,所以一氯代物有四种,结构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其熔沸点各不相同,故D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A。【点睛】根据概念进行判断。即同素异形体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同分异构体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1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ZWA.X、W、Z、Y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B.X氢化物的沸点高于W的氢化物,是因为X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C.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D.YX2、WX3晶体熔化时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答案】B【解析】【分析】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图可知,W位于第三周期,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则W为S、X为O,结合位置可知Y为Si、Z为P;结合元素的性质解答。【详解】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X、W、Z、Y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X、W、Z、Y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故A错误;B.X氢化物为水,W的氢化物为H2S,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2O的沸点高于H2S,故B正确;C.自然界中存在单质S,Y、Z、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硅酸、磷酸、硫酸,它们的酸性依次递增,故C错误;D.YX2为SiO2是原子晶体,WX3是SO3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前者克服共价键,后者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点睛】本题的突破口:X、Y、Z、W在短周期表中的位置,和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可以推出W为S、X为O,以此推出Y为S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