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冲刺阶段复习内容、策略(一)回归基础知识,掌握最基本最重要的武器对考点知识温习一遍,对四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事实)要做到心中有数,表述准确、完整、知识体系、网络清晰。1、端正思想,克服“猜题”、“押宝”的倾向。高中三年,学的知识很多,高考究竟考哪些,不考哪些,怎么考,谁也猜不到。我们该做的是把该学的知识学会、该解决的问题解决,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猜测考什么,不考什么。2、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虽然现在高考命题是能力型命题,但万变不离其宗,能力离不开知识。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高考前夕,考生总觉得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宁肯少做点其他工作,也不能放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这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前提和基础。3、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要多层次、全方位的透彻理解。(1)多层次--就是要从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自身的深度理解,具体来讲就是从它的含义、定义、内容、特点、本质、实质、特性、属性、地位、作用以及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等方面理解。(2)全方位--就是要从它与其他知识间横向联系的广度上理解,具体来讲就是从它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上,它与某些近似知识的异同上,在某一知识体系中与其他知识的关系等方面理解。[例如]:商品概念,从其深度上和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上理解主要有:从定义上理解: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凡是商品,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从产生条件上理解: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是产生商品经济的两个条件。由于社会分工,人们必须相互依赖;由于私有制,人们要满足多方面需要,只能用自己的劳动产品换取他人的劳动产品。从存在条件上理解:在私有制商品经济社会里,由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存在;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里,由于社会分工和两种公有制经济存在及全民所有制的各企业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从基本属性上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但是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有价值一定是商品。从实质上理解:商品从现象上看是物,实质上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体现的是生产关系。从商品与劳动产品之间关系上理解:共同点—商品也是劳动产品,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区别—商品一定是用于交换,价值是它特有的社会属性,劳动产品只有交换出去,商品生产者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劳动才能得到社会承认。商品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其他劳动产品不具有上述商品的特性。联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是“用于交换”还是“不用于交换”。从商品与货币之间关系上理解: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是二者的统一。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是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二者在实质上都反映的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区别—货币是特指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商品不具有上述货币的各种特性。从商品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关系上理解: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生产出的商品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从商品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之间关系上理解: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越多,商品生产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获得的越额利润就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4、将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1).认真弄清考纲规定的全部知识点。近些年来,高考考纲规定考查的知识点一般在80个左右。复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据考纲,从前言、标题、提要到正文,认真熟记教材,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多动脑筋,真正弄清考纲规定的每个知识点。如政治常识,学生合上书本,政治的含义。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与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的每个具体要点均能历历在目,了如指掌,呼之欲出。(2).能准确再认。再现每个知识点。平时复习一定要精细,知识掌握要准确,回答问题时要能排除一切干扰,写出的答案要符合要求,有些关键字词要与教材完全吻合,不能随意搞错,多一字或少一字。如物质、规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都是内涵极其丰富的重要知识点,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实在”,规律概念中的“联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中的“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等词语,如果学生都能准确把握,考试时就能避免很多失误。5、将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教材是平铺直叙的,是一种平行系统,而命题的思路变成了专题形式,是一种立体系统,因此,高考复习必须过知识点的立体分析关。(1).对政治、经济、哲学等知识既能进行完整叙述,又能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如国家职能这个知识点,只是背定义,既容易忘记,又不会灵活运用。只有真正领会了以下五层意思,对国家职能这个知识点就算掌握了:A、从国家职能定义的文字解释看(定义略);B、从国家职能的内涵看,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机器对社会有组织的活动,也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机关见诸于社会而实现其政治经济等方面统治的有组织的活动方式;C、从国家职能的实质看,是指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D、从国家职能的外延看,国家机器靠对内、对外两种职能运转工作;E、从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关系上看,国家职能决定于国家性质,又通过国家机构来执行、这种复习,形成了知识系列,实现了相关知识的贯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2).对政治、经济、哲学等知识既能进行宏观分析,又能进行微观考察。高考命题较活,它要测定学生对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复习时必须对有关知识作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分析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属于认识论中的内容:从宏观角度看:我们必须将其放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考察,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是统一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就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就是坚持认识论中的辩证法。从微观角度看:必须认真把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含义、形式。特点等。从备考角度看,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复习效果。(3).既能充分抓住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能发掘知识点之间的隐性联系。在政治学科教材中,对知识点联系的叙述,显而易见,有较明显答案的被称之为“显性联系”;含而不露,有待发掘的被称之为“隐性联系”。推而广之,就是所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教材中,隐性问题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概括,比较系统;显性问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高其自身价值。例如:在政治常识中,有些关系是明显的,如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这些“关系”教材既已标明,又有表述。而有的“关系”,必须钻研教材,才能理清,如阶级、国家、民主、政党之间的关系,民主、阶级、民族、宗教、国际组织同国家政权的关系等,这些“关系”一经发掘,更富有新意,能力要求层次大大提高。因为,这些“关系”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综合性。6、编织知识网络所谓知识网络是指比较复杂却有序的知识系统。这个知识网络是政治学科概念、原理、观点、基础知识等内在统一达到的知识之网,它的构成要素是”知识点”和“知识线”,但系统功能是’知识网”。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各个要素只有在系统的联系中,才能真正显示出它们的地位、性质、作用和全部意义。要达到总体的复习目标,必须过知识网络关。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归纳、综合,编制成知识网络表,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最后形成所学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一团乱麻,而是一个相互间有清晰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的知识整体。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理解、记忆,避免了肢解知识体系、机械学习的弊端。7、经常比较基本知识点在政治学科测试的各种题型中,几乎每一种题型都涉及到比较能力,尤其是选择题、辨析题、材料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基本知识点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1).对立比较。这种比较是把相互对立的识记材料放在一起,容易在大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如用图表形式对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制度、阶级本质、特点、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对立比较,学生理解深刻,便于记忆。(2).易混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犹如“孪生兄弟”,往往不易分辨,看起来很相似,实质有差异。在复习时,必须通过比较,搞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加深理解,准确掌握知识如规律与规则、权利与权力、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人民群众与劳动群众等概念,有的在字面上不易区分,往往只有一字之差;有的在词性上似乎是近义词或同义词,但它们又有各自特定含义,复习过程中,必须严加区别。(3).对照比较。这就是把要比较的几个对象在同一时间内共同出现,使学生直接在感知过程中进行辨别分析。如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等概念,从内涵上比较,它们反映了思维过程的不同层次水平,所反映的范围、程度不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范畴的概念,而认识、理论、科学理论、真理则属于认识论范畴,它们的个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水平的反8、将基础知识进行提炼概括所谓基础知识的提炼概括就是依据题意把相关的事实和内容合理浓缩,把长句缩成短语,或形成一个新的见解,用自己的语言精练准确地表述出来,这种提炼概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1).对同一知识的提炼概括。例如:我国的国家职能,对内职能可概括为“专政职能”、“协调职能”、“经济职能”、“建设职能”、“社会管理”等五个方面;对外职能可概括为‘防御外敌”、“对外交流”、“友好往来’等三个方面。(2).对同类知识的提炼概括。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一国两制、民主集中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都是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在复习时对这些重点内容可作以下归纳概括:(1)从产生看,它们都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2)从经济基础看,它们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3)从作用看,它们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具体可概括为:“发扬民主”(调动各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各民族、各信教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安定”(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和平的国际环境等)“促进发展”(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2个字,从而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9、正确把握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高考对能力要求正在逐年提高,那么在复习中,尤其是在最后冲刺复习阶段对每个知识点该如何处理?原则是要具体分析,不能无限制的拓宽或加深,该深则深,该浅则浅。一般说来,重要知识点和老热点结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为教师重点强调,学生有一定基础,命题者也有了经验;重点知识和新热点结合的问题不宜太深太广,因为学生不易于接受,教师也缺乏经验,命题不会太难。如国有企业问题和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既是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又是近几年来的高考热点问题,仅掌握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教材加以拓宽深化。因为,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性的缺陷,这就需要教师去弥补教材之不足;对知识点的深化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并非是越深越广越好。对于新热点问题,如社会再就业工程问题,不宜太深太广,教师只要分析社会再就业工程的经济学道理、实现途径及其重要性就可以了。10、认真整理主线:理解、综合、组合到位政治学科知识点浩瀚庞杂,如何根据指定的要求将其有条理、简明扼要地述出来,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过主线整理关。所谓主线整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教材主线,对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等总结工作。主线整理能使原先分节学习中的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要素条理化,并且在知识迁移中产生新知识、新认识,最终达到巩固、深化理论知识的目的。主线整理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整理,理清教材线索,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