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秦淮)秦淮七年级语文18.06.21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一、积累与运用(28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4)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6)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7)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8)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9)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10)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1)修qì()(2)huì()人不倦(3)忏.悔()(4)忍俊不禁.()3.下列作者、课文及其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卖油翁》——《资治通鉴》B.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C.光未然——《黄河颂》——《黄河大合唱》D.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人类的群星闪耀时》4.请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把“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抄写在田字格中。(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开展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参加。5.第一小组的同学在鸡鸣寺豁蒙楼收集到了清末名臣张之洞题写的对联,可惜抄得急了,缺漏了一个字,请帮忙补全。(2分)上联:湖水经秋平似镜下联:莲花破晓白如______6.第二小组的同学找到了以下广告语,你最喜欢哪一条?说说你的看法。(3分)A.小身材,大味道。——好时牌巧克力广告B.做光明的牛,产光明的奶。——光明牌牛奶广告C.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图书馆公益广告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三小组的同学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设计了一份表格,请你根据名著相关内容进行填写。(3分)旅程险境结局在海底狩猎(1)___________________角鲨视力不好,没看到他们(2)_______________发现一个印度采珠人受到鲨鱼进攻用匕首刺伤鲨鱼穿过南极圈遭到章鱼袭击(3)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2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3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8.这首诗通过书写诗人登台远眺,想到自身境遇,抒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1分)9.描绘一下诗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停顿。(画两处)(2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斯.是陋室()(2)可爱者甚蕃.()(3)香远益.清()(4)陶后鲜.有闻()1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这两篇古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甲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的情操;乙文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寄托了自己___________的情怀。(3分)(三)阅读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14-17题。(12分)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圣陶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14.选文围绕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共写了四件事,请根据文意填空。(4分)第一件:吕叔湘看到叶圣陶先生为他描标点,深受教育。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件:我拜访叶圣陶先生不遇,第二天就收到他深表悔恨的回信。15.第四段开头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句①在表达上的好处。(3分)①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②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还是送到大门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按叶圣陶先生所说,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及格”了吗?写出理由,并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4分)秦淮拾梦记黄裳在地图上很容易就找到了在附近的羊皮巷和户部街。三十年前的旧梦依然保留着昔日的温馨。这条小街曾经是很热闹的,每当华灯初上,街上就充满了熙攘的人声,还飘荡着过往的黄包车清脆的铃声,小吃店里的小笼包子正好开笼,咸水鸭肥白的躯体就挂在案头。一直到夜深,人声也不会完全萧寂。这一切,今天是大大变化了。那个酱园作坊的大院子,是没有找到。户部街的两侧,已经新建了许多工厂、机关……再也没有了那样的空地。还是到秦淮河畔去看看吧。穿过贡院西街去,就到了著名的秦淮。河边有一排精巧的石栏,有许多老人都在石栏上闲坐,栏杆表面发着油亮的光泽,就像出土的古玉。地上放着一排排鸟笼子。过去对河挂了“六朝小吃馆”店招的地方,现在是一色新修的围墙。在文德桥侧边是新建的“白鹭洲菜场”。卡车正停在门口卸货。过桥就是钞库街,在一个堆了煤块的曲折的小弄墙角,挂着一块白地红字搪瓷路牌,上面写着“乌衣巷”。这时已是下午四时,巷口是一片照得人眼睛发花的火红的夕阳。乌衣巷是一条曲折的小巷,巷里的人家屋宇还保留着古老的面貌,偶然也能看到小小的院落、花木,但王谢家族那样的第宅是连影子也没有,自然也不会看到什么燕子。巷子后半路面放宽了,两侧的建筑也整齐起来。笔直穿出去就是白鹭洲公园,但却紧紧地闭着铁门。向一位老人请教,才知道要走到小石坝街的前门才能进去。我顺便又向他探问了一些秦淮河畔的变迁,老人的兴致很好,热情地向我推荐了能吃到可口的蟹粉包子和干丝的地方,但也时时流露出一种惆怅的颜色,当我告诉他三十多年前曾来过这里时,老人睁大了眼睛,“噢,噢,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