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PDF)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据《尚书》记载,西周的刑罚制度已很完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的惩罚极其残酷;而《周礼》中明确贵族犯法一般能通过缴纳罚金免刑。由此可知当时()A.礼乐制度并不完备B.宗族治理建立起来C.分封制度普遍实行D.社会等级色彩明显2.东汉崔寔曾在《政论》中引用了一句当时流行的俚语:“今典州郡者,自违诏书,纵意出入……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上述俚语折射出东汉()A.削弱相权加强君权B.察举制度流于形式C.朝廷权威危机重重D.地方管理效率低下3.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位于长安太极宫(皇宫)内南侧的东西两边,尚书省则距离皇宫较远,居于皇城中心位置,皇城位于宫城以南,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由此可知,唐代三省这样的布局()A.加剧了中枢机构的不稳定性B.形成了三省分权制衡体制C.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4.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5.晚清时期的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如图是1907年的一幅漫画《女学•立宪》(画中字:“自治”、“立宪”、“教育”、“女学”、“讽画”),该漫画反映了作者()A.不满进步思想传播受到政府的阻碍B.主张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诉求C.反对当时各地大兴女学的社会现象D.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局限6.下列档案反映了中共晋绥边区某地农民租约内容的变化。这一变化()A.促成了国共合作实现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C.适应了民族战争需要D.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7.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迫切任务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A.犯了右倾投降主义严重错误B.从时局出发做出了正确决策C.对中国革命的目标认识模糊D.摒弃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8.有外国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并没有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19年那样,怀着热烈的、救世主的革命憧憬去执掌政权……在革命后的最初几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问题,而不是关于世界革命的空想”。该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A.建国方略稳健务实B.对世界事务不关心C.无意模仿苏联模式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B.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出现曲折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10.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盛行于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并曾于1975年首次登上了宪法的大雅之堂,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殊“权利”,最后在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这反映了党和政府()A.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B.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C.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11.20世纪50年代,美国驻香港总领事下属新闻动员和策划内地赴港流亡知识分子创作大量文学作品,主题主要是华人青年丧失革命信仰、“流亡者”逃离内地投奔“自由世界”这两类,如张爱玲的《秧歌》《赤地之恋》。这种现象说明A.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B.中美意识形态对立扩展至文化领域C.“一边倒”政策加剧美国对华敌视D.思想文化宣传成为冷战的主要手段12.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部分)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6年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信则立,不信则废”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017年金砖会议亚太经合“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2015年巴基斯坦议会演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018年博鳌论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该表反映了习近平外交思想()A.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B.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C.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D.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13.伯里克利善于在正直和政治技巧之间寻求平衡,为此采取的基本策略有三种:第一、如果估计到公民大会将会产生不利于雅典的选择,则尽量不开会;第二、在会议上,随机采取两种演讲策略,以求打动雅典人;第三,如有必要,有时还对公众隐瞒关键信息。这从侧面反映出()A.雅典公民政治素养深厚B.公民大会决定城邦要务C.政治领袖善于以权谋私D.雅典民主政治遭受重创14.在罗马,最初大法官审理案件,仅是机械地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后来,《布艾体亚法》的颁布,大法官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原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不合法的关系获得事实上的保护……达到“法官造法”的效果。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A.司法审判关注社会现实的需要B.大法官掌握了司法权和立法权C.司法审判中形式主义十分严重D.注重维护罗马皇帝的政治权威15.下表为英国议会两院关系演变时间表,表中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英国()1932年《议会法》取消了贵族院对平民院议院的提名权;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1911年《议会法》确定了平民院的财政立法权1949年《议会法》规定财政议案只能由平民院提出,贵族院不得对它进行修改和否定A.平民院控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B.贵族院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C.权力转移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D.传统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16.约翰·亚当斯在讨论美国政体时宣称:“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看看一个如此具有民众性的政府能否维护自身。如果它能够做到,那就有理由期望获得某种雅典式民主的所有平等、所有自由和其他一切美好的果实,而避免它的一切忘恩负义、言词轻浮、社会动乱和派别纷争现象”。约翰·亚当斯对美国政体的评价是()A.优越于雅典式民主制度B.与雅典式民主技术手段不同C.继承了雅典式民主制度D.彻底否定了雅典式民主制度17.18世纪下半叶,法国国王提出征收廿一税,尽管高等法院不愿登记新税法令,但是未能阻止。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及其他特权者的抵制,他们将君主行为斥之为“专制”,并通过公共舆论对政府施压,由此侵蚀了王权的合法基础。材料反映了()A.法国贵族成为反封建的先驱B.法国传统秩序蕴含了民主趋势C.征税激起了法国大革命爆发D.贵族要求限制国王的税收权力18.“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共产党宜言》中这段话()A.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B.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C.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D.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19.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材料表明()A.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B.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C.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D.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20.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大,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10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2段文字来叙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苏联历史教科书研究价值低B.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C.历史叙述决定客观历史事实D.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21.1918年,俄国召开了酝酿已久的立宪会议。参加会议的3600多万人有900万人选择了布尔什维克党,2100多万人选择了社会革命党。列宁说,“把全部政权交给立宪会议,同样是和凶恶的资产阶级妥协”。于是,人民委员会解散了立宪会议。这主要反映了()A.苏维埃政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B.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C.布尔什维克党未得到群众支持D.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进行调整的必要性22.1975年至1989年,欧共体依据《洛美协定》共向非洲等落后地区提供了约422.5亿埃居的发展援助。20世纪90年代欧盟发展总司发布的评论中指出:“1989年的巨变使得《洛美协定》变得不再重要”。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力图弥补政治多极化弊端B.对外援助受到冷战思维影响C.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D.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3.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A.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D.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24.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C.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D.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二、材料解析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仲舒著《春秋决事比》,首次提出春秋决狱的审判方式,即当某一案件的审判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时,法官可以援引儒家经典中的思想来审判。而且在审判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论心定罪”,也就是重点分析行为人的犯罪动机。书中有案例如下:甲的父亲乙与丙斗殴,丙用刀刺乙,甲随即用木棍打丙,不幸误伤了自己的父亲乙。有关此案的审判,董仲舒认为,父子是天地间最亲密的,看到父亲在和别人斗殴,没有不着急的。甲本意是拿着棍子帮父亲打丙,是为了救父亲。甲的行为并不是法律规定的殴打父亲情节,因此不应受到处罚。——摘编自宋伟哲《西汉硕儒董仲舒的法律智慧》材料二1649年,克伦威尔等下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查理一世的程序,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审判查理一世的庭审节录:国王查理一世:“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作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我的托付:所以你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法官布拉德肖:“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因为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当然,先生,这一约束是相互的,你是他们忠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摘编自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1)根据材料一,指出判甲罪名不成立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春秋决狱”反映出汉代法律怎样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指出查理一世和布拉德肖的观念冲突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审判对其后世的法律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