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会同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PDF,无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机密★启用前2018年12月高三创新测评联考语文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从宇宙观到国际观、社会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之。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等,都体现出“和合”理念的精髓。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摘编自陈秉公《“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和合”理念形成于先秦,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世界共生共存共荣。C.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共同实现美好生活。D.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倡导社会忽略个人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凝聚最大共识,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引用论证阐释了“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表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能为当今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现实意义。B.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和合”理念所体现的中国人的宇宙观、国际观和社会观,结构严谨。C.文章立足于“和合”理念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影响,论证了“和合”理念在当下现实的重大意义。D.文章追根溯源,指出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源自于“和合”理念的滋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合”是运动之力、发展之本,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不断发展演变,因此才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B.《周易》、《左传》、《庄子》共同强调了天人内在统一的思想,只是《左传》认为“礼”才是天道与人道的共同法则。C.如果以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的眼光看待世界,我们就能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做到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相互合作。D.“和合”理念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有助于弥合道德裂痕、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价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桃花流水鳜鱼肥肖建国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狗,跟着就狂吠起来。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可今儿个怪了。“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当然不是。走,跟我捕鱼去。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呢,谁不馋呀。”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鱼、药鱼。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遇到特别有困难的家庭,他走时,会悄悄放下一些钱。渐渐地,这条小河日益丰腴起来。儿子少年时期,多次跟老铁来捕过鱼。他最爱吃的就是鳜鱼,那肉细嫩鲜美,脆香可口,素有“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之说。也因此,儿子对捕鱼这套程序了然于胸。他们找了个小汊沟,开始挖窝。窝子挖得越深,留下来的鱼将越多。老铁操走锹,儿子说:“我来吧。”老铁想了想,说:“也好,这大黑天的,你一个人干活,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儿子咂咂嘴,觉得老铁话里有话。于是,赶紧换个话题:“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呢!”“知道。”知道?儿子心里一惊,不再言语了,把浑身的力气全使在锹上。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手掌上也磨出两个水泡。不过,儿子不敢吭声。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窝子挖好了,星星也撒满天空。儿子看看手机,已快十点了。儿子有些焦急。老铁说:“干什么事非要等到这个时候?今晚就陪我抓一夜的鱼。”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儿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老铁在汊沟上游放水,儿子便拿起兜兜网扎在窝子后面,这样可把往下游逃窜的鱼挡回窝子里。做好这一切,父子俩边休息边聊天。再过两三个小时,等露水全下来,鱼儿抢食吃,就可收网了。老铁说:“你跟我说说话。”儿子说:“说啥呢?”老铁说:“说啥都可以。”儿子像哑巴一样,好半天都没吭声。老铁说:“要不,我给你唱个歌?”儿子扑哧笑了:“你给我唱歌?”老铁说:“对啊,就是你小时候,我教你的。来,我唱,你也跟着唱。”也不管儿子同不同意,老铁就唱了: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不得过,娘子撑船来接郎。问郎短,问郎长,问郎此去何时……老铁唱着唱着,儿子就接上了,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鸣虫叫,草木散香。露水下来了,好大。父子俩起网,从窝子里打捞起一兜篓鱼。有鲢子、鲫鱼、白条、草棍,最多的是鳜鱼。老铁看看鱼。这个,小了,放吧。那个,正长呢,也放了。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老铁像孩子一样呵呵大笑。趁老铁不注意,儿子掏出手机发出一条信息:今晚活动取消,今后这样的活动也不许再搞。发完,儿子陪着老铁一起笑。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老铁说:“走吧,回家。再不回,它们就会跑来接我了。”(选自《2017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父亲既坚守原则又智慧含蓄,随时提醒监督,但又不直接批评,而是以捕鱼为由留下儿子,用儿歌唤回儿子的初心。B.文中插叙了父亲担任小河义务巡逻员和悄悄资助困难家庭的事,丰富了人物形象。C.文章的标题暗示了小说的叙事线索,全文围绕父子捕鳜鱼展开,以让儿子回家捕鱼为始,以放鱼回家结束。D.文章描绘了恬静美丽的乡村生活,既表现了父子间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对乡村清廉政治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态的忧思。5.小说中儿子的内心世界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6.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针对当前出现的“消费降级”的声音,《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指数报告(2018)》做出了证伪。报告指出,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和“榨菜泡面销售业绩亮眼”作为消费降级的依据站不住脚:一方面,社零指标没有涵盖教育、医疗、文化、艺术、金融等服务性消费,不能全面反映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情况。实际上进入2018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不降反升。另一方面,榨菜和方便面业绩提升,与单品涨价和单品升级有莫大关联,如涪陵榨菜以缩减包装进行变相涨价,康师傅容器面与高价袋面销售拉动等,简单将榨菜泡面业绩亮眼与消费降级挂钩,而不分析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本身就是错误的。同时,报告也指出,现阶段消费升级面临一些掣肘因素,其中包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房价快速上涨给居民消费带来“挤出效应”;高品质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相对不足等。总的来说,在解决温饱、实现小康、迈向富裕的过程中,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居民在饮食结构、衣着需求、居住面积、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均呈现出颇为明显的消费升级态势,消费品质从满足基本吃穿的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倾斜。报告指出,85后与90后已成长为中国新的消费主体,他们更加注重品质与服务,追求个性化、新鲜刺激多样化、高品质、体验式消费,由此引领了一波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兴起。(摘编自《新京报》2018年11月24日)材料二:居民消费究竟是在“降级”还是在“升级”?最近,一些低价销售渠道受到消费者青睐,生产榨菜、方便面、二锅头等产品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良好,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前两年有所下滑。有人根据这些现象得出消费正在降级的结论,一时引起热议。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它既没有理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也没有搞清楚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