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延安干部学院学习有感延安,一个充满力量的地方从井冈山到延安,是二万五千里的生死考验;宝塔山、延水河,是年轻无产者的精神家园。13年转战,历经多少生离死别的磨难;13年奋斗,书写多少传奇而不朽的诗篇。抗倭寇,斗反动,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持久战,游击战,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黄土地,窑洞里,走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小菜园,南泥湾,展开了自力更生的艰苦实践。兴学习,改作风,党的先进性时刻保持,著“两论”“老三篇”,毛主席的智慧处处彰显。出思想,出政策,让中国的航船插上了桅帆,抓建设,搞试验,让“为了谁,依靠谁”找到了答案。延川县,梁家河,总书记战天斗地整七年,住窑洞,过五关,好青年实现人生的蜕变。筑水坝,修梯田,年轻的身躯勇挑千斤重担,建沼气,打水井,是对“撸起袖子加油干”最好的实践。十三载党的光辉永载史册,又七年农村的变革再起波澜。历史是如此之巧合,两个人怀揣同样伟大的梦想,两个人流露同样深邃的目光,两个人焕发同样自信的魅力,两个人拥有同样磅礴的力量。那就是不忘初心、薪火相传的党员本色,那就是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想”!延安,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延安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处处浸染着革命的热血,时时闪耀着历史的荣光,延安之行又一次将我拉回到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而无畏奋斗的年代,找到了传统优良而又常学常新的课堂。延安,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延安,是一种信仰。抗战时期,这里斗志激昂、旌旗飘展,数万名追求进步、满怀抱负青年突破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何其芳描述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日子。”为什么延安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他们?因为这里所有的人们都关心民族的命运,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担起了民族的希望。正是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诞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里,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全国人民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正是在这里,孕育壮大了一支进步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前进的航向,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信仰的力量。延安,是一种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短短13年,于历史长河不过白驹过隙、沧海一粟;于其产生的影响,确是亘古不变,永不磨灭。缘于何?缘于其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积淀、创造出的延安精神。它是纠正“左倾”冒险主义,摒弃“右倾”机会主义,勇于革新而产生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它是反对“本本主义”,批驳“经验主义”,讲究“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消灭压迫、追求平等,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它是开展大生产、建设南泥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同五四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脉相承,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延安,是一种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毛泽东选集》收录的158篇著作中有70%成文于延安时期。《矛盾论》《实践论》带来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为迷茫彷徨的国人找到救亡图存的正确方向;《整顿党的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告诉我们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和学习方法,这些伟大的思想指引了一场伟大的革命实践,延安成为治党理政的“试验区”、“练兵场”。从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到争取团结的“三三制”,代表了当时最科学、最先进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有益尝试;从杨家岭的毛主席菜地到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创造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经济奇迹;从《论持久战》的提出到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从国共第二次合作到党中央转战陕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从大办教育到“冬学扫盲运动”,从抗日军政大学创办到党内整风运动,从严惩贪污犯罪到建立法制体系,延安时期的实践探索是全方位并具有深远意义的,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正确实践。延安,是一种延续。走过党的13年血雨腥风的战斗年代,走过习近平总书记7年“用奋斗改变小村命运”的时光,延安成为厚重而光荣的红色圣地、精神家园,承载着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梦想和希望。进入全面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各种环境、条件、事物在发生变化,但建设美丽中国、造福全人类的初心和目标不会变,我们要用驰而不息、奋勇拼搏的恒心和勇气去改造千千万万个梁家河、延安,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