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四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PDF)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8页宜城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曾都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主命题学校:宜城一中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志党攻益,而夺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由此可见A.离事件更近的《战国策》更接近真相B.历史叙述具有一定主观性C.历史真相难以考证D.作为正史的《史记》更可信2.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C.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3.《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60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4.唐代初期“门第”等级与魏晋时期有了很大的差别。自唐太宗在修《氏族谱》时规定“不顺论数世之前,至取今日官爵高下等级”后,“门第”等级逐渐以官品高下取代了士庶之分。这一变化A.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淡化B.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C.为庶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D.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制的确立5.宋代政府在物品采购上建立了“书市买牌”制度,即官府将要采购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上,公之于市,有愿意交易的商人就和官府到市场买处按牌交易。这说明宋代A.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B.抑商政策已完全崩溃C.官营手工业严重衰落D.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第2页共8页6.明代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行省之下有府、州、县,县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的最基层单位。每个县有一个县官,根据省籍回避制度,必须由非本省出身者担任。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A.容易激化社会矛盾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能够净化官场风气D.推动了地区间的交流7.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由此可见,徐光启A.弘扬了以农立国的治国传统B.有力推广了棉花的种植技术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8.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A.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C.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D.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9.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说,此“系条约而非议和”,修约是双方的权利,“有一勉强,即难更改”,“其有互相争较,不能允从之处,尽可从容辩论,逐细商酌,不能以一言不合,而递责其违约”。李鸿章的这一认识A.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想法B.争取了对外交往的平等C.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D.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10.《申报》1894年8月4日报道:“中国之地虽十倍于日本,中国之人虽数十倍于日本,而中国不见甚强,日本不见甚弱,何也?以日本之能专心西法,一切政教号令皆一遵夫泰西之所为,自维新以来,寝寝乎称雄于东海,而泰西诸国亦皆喜其能拜下风也。”这种观点A.反映了国人示弱怯战心理B.揭示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C.主张学习日本变法维新D.为清廷妥协派提供依据1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1932年12月,中苏恢复外交关系,对此,当时出席国际裁军会议的中国代表顾维均说:“我国同苏联恢复外交关系出人意料,在日内瓦引起轰动,给人以良好印象。因为时机适宜……使中国在国联的朋友得到鼓舞。”中苏复交第3页共8页A.有力地遏制了英美等对华侵略B.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C.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壮大了中共领导下的革命力量13.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政治动机主要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14.1953年我国第一次宣布“一五”计划,规定粮食生产年平均增长5.3%,但当年实际粮产量仅增长1.8%,棉花产量则下降9%;1954年粮食增长仅1.6%,棉花再次减产9%。这反映出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尚未建立B.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势在必行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刻不容缓D.仿效苏联经济模式成效甚微15.1980年,我国正式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2年6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现在,对特区说好话的多了。特区要坚决办下去,不能动摇。现在办得不错,不存在抹掉不干的问题。这说明经济特区的建设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B.打消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疑虑C.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动摇D.推动我国开始全方位对外开放16.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A.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B.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C.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D.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17.北美殖民地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盛行地方自治。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及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提出、讨论和通过议案;处理地方重大事务;制定地方法规以及为学校和教会制订章程。这对美国宪法的直接影响是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B.实行总统制,总统掌握行政权C.设立参众议两院共同行使立法权D.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18.法国大革命爆发不到一年,著名政治家米拉波暗地致信国王:“专制政府为加强王权所做得,远不如大革命短短一年所做得多。”欧洲各国君主也都竭力消除阶层等级差别,用统一法制取代地方特权,用统一政府取代五花八门的权力机构。倘若遇有阻碍,他们有时甚至会套用大革命的口号与手段。材料表明A.大革命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B.大革命从法国扩散到欧洲各国C.欧洲各国君主接受大革命思想D.大革命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19.1871年4月2日,巴黎公社颁布了《公职人员薪金法令》,规定公社机关职员的年薪最第4页共8页高为6000法郎,而这个薪额只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的年薪;随后,公社决定取消衫市政厅使用豪华轿式马车,并规定公社为在市政厅办公的公社委员提供的用餐费其家属不但享用。这些措施利于A.明确公社委员的责任意识B.树立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C.强化公社委员的公仆意识D.激发公社领导的担当意识20.工业革命广泛开展以后,英国企业家在开办棉纺工厂的同时,继续与手工生产保持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手工织布的报酬急剧下降时,企业主为了成本着想,宁肯长期使用手工而不愿采纳新技术,该现象反映了当时A.技术的推广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B.落后的观念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C.技术革新并没有满足生产的需要D.传统手工业依然占据了优势地位21.1927年,斯大林说:“我们无法预知帝国主义者哪天会进攻苏联,甚至阻扰我国的建设,任何情况下他们都能够用我们在技术、经济上的短处来侵犯我们,这是毫无疑问的。”为此,苏联A.确定加速发展农业的方针B.制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积极用市场调节发展经济D.大规模引进西方人才技术22.1939年,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建立包括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办事机构。这些措施反映了美国A.政府机构改革适应经济发展需求B.国会加强了对政府工作的监督C.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紧缩政府开支D.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平衡23.下表为有关国际海洋公约的统计表格,据此可推出时间签署国家或国际组织签署的文件主要内容1970年智利、秘鲁等拉美21国《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的宣言》签署国享有200海里的领海权1972年多米尼加等加勒比15国《圣多明各宣言》领海以外增加200海里的承袭海作为专属经济区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关于海洋问题的宣言》非洲国家有权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1982年联合国《联合国海洋公约》签署国享有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A.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B.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C.新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已建立D.海洋权益开始受到各国重视24.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认为,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第5页共8页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说法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A.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文明趋于单调B.结盟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C.多极化趋势避免了文明间的冲突D.和谐共生的文明有利于世界的稳定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到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贵(上层贵族官僚)、功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必然导致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材料二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开了诉讼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更为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中罗马法思想内容,分析说明罗马法对近代西方影响深远的原因。(9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6分)第6页共8页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我国技术引进的演变历史阶段技术来源国16世纪眼镜技术意大利17世纪机械表德国1760年代——1930年代棉纺织、钢铁、船舶、军工西方各国1950年代钢铁、矿冶、电力、内燃机苏联及东欧国家1960年代冶金、化纤、化工设备日本和西欧1970年代轧机、化肥、数据处理、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