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团员青年《梁家河》学习心得在单位党支部的领导下,6月底,我们兴奋地去延安梁家河参观学习。梁家河地处偏僻,在一个山高坡陡、耕地少的山谷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来下乡插队的地方,也是他和乡亲们共同努力的地方。在梁家河,我们来到了“饮水思源”井,参观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走进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住过的陈旧窑洞,见到了窑洞内的大土炕、一张座椅、简单落后的陈设。无法想象习近平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竟保持坚毅的品质和心中的信念,克服各种困难,在这平凡的村落实现着自己的豪情壮志。习近平经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五关”洗礼,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学会了挣工分,渐渐和群众打成一片,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带领村民艰苦创业,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在梁家河的七年里,习近平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成长历练和顽强拼搏,通过在这里积淀的人生财富,在其后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定。他有过曲折的少年经历,有过奋斗的七年知青岁月,从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到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习近平之所以能够坚定的带领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全面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新局面,和他务实的作风、深入的群众工作实践基础、坚毅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反映出他多么务实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曾在一次自述中讲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总书记身上的知青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精神,敢于创新实干兴邦精神,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锤炼意志、磨砺心性、增长才干、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心存感恩、贴近群众!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一待就是7年,7年里他与当地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和信任。习近平要上清华大学走的前一天,村上杀了一头羊,乡亲们都聚到他住的窑洞,“这么好的同志、这么好的干部就要走了,大伙都舍不得他呀!”1993年、2021年,习近平曾多次回到延安梁家河,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还把患有腿疾的好友吕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钱为其看病。2021年延安遭受了持续降雨灾害,习总书记写信给村干部,说“你们在灾害中积极抢险自救,我很欣慰,让村里的乡亲们过生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希望你们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习近平对乡亲们朴实的厚重的情谊,不忘根、不忘本、不忘恩,让我们更加深切的认识到他对群众们的深情和大爱。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很多人、很多事,让我们心存感激,懂得感恩,从过往中总结经验,吸取力量,把过去的快乐与苦难化作继续前进的动力。参观梁家河,给我上了一堂栩栩如生的人生励志课,让我对总书记的成长和治国理政方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梁家河的改革开放自力更生的成果,就是新中国成长强大的一个缩影,让我更加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现实意义。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疯狂抬头,局部区域冲突升级不断,贸易战争此起彼伏,作为兵工人,我们更要立足本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实干兴邦的理念,研发生产出一流的武器装备,增加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含量,加强祖国国防能力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