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C+H2O===CO+H2ΔH=+131.3kJ·mol-1B.C(s)+H2O(g)===CO(g)+H2(g)ΔH=+10.94kJ·mol-1C.C(s)+H2O(l)===CO(g)+H2(g)ΔH=+131.3kJ·mol-1D.C(s)+H2O(g)===CO(g)+H2(g)ΔH=+131.3kJ·mol-1【答案】D【解析】碳和水蒸气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H大于0。根据题意可知1mol碳即12g碳吸热是10.94kJ×12=131.28kJ,因此选项D正确,A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B中反应热不正确,C中水的状态不是气态,答案选D。2.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1)ΔH=-57.3kJ/mol。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A.ΔH1ΔH2ΔH3B.ΔH1ΔH3ΔH2C.ΔH1ΔH2ΔH3D.ΔH1ΔH3ΔH2【答案】D【解析】【详解】稀醋酸是弱酸,电离吸热,所以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放出热量小于28.65kJ;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放出热量大于28.65kJ;稀硝酸是强酸,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硝酸,放出热量等于28.65kJ;反应热ΔH为负值,放出热量越少,数值越大,所以ΔH1ΔH3ΔH2,故选D。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CH3COOH(l)+2O2(g)==2CO2(g)+2H2O(l)ΔH1=-870.3kJ·mol-1-2-(2)C(s)+O2(g)==CO2(g)△H2=-393.5kJ•mol-1(3)H2(g)+O2(g)==H2O(l)△H3=-285.8kJ·mol-1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H为A.-488.3kJ·mol-1B.-244.15kJ·mol-1C.+488.3kJ·mol-1D.+244.15kJ·mol-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分析;由盖斯定律可知2×②+③×2-①得:2C(s)+2H2(g)+O2(g)=CH3COOH(l);再根据反应热也要进行相应计算可得△H=2△H2+2△H3-△H1,带入数据进行计算。【详解】已知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②C(s)+O2(g)=CO2(g)△H2=-393.5kJ/mol,③H2(g)+1/2O2(g)=H2O(l)△H3=-285.8kJ/mol,将热化学方程式2×②+③×2-①得:2C(s)+2H2(g)+O2(g)=CH3COOH(l),则△H=2△H2+2△H3-△H1=2×(-393.5kJ/mol)+(-571.6kJ/mol)-(-870.3kJ/mol)=-488.3kJ/mol。故选A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表示燃烧热的是()A.NH3(g)+34O2(g)12N2(g)+32H2O(g)ΔH=-akJ·mol-1B.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bkJ·mol-1C.C(s)+H2O(g)==CO(g)+H2(g)H=-ckJ·mol-1D.CH3CH2OH(l)+12O2(g)CH3CHO(l)+H2O(l)ΔH=-dkJ·mol-1【答案】B【解析】【详解】A.NH3(g)+34O2(g)12N2(g)+32H2O(g)ΔH=-akJ·mol-1,水是气体,不能表-3-示燃烧热,故不选A;B.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bkJ·mol-1,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能表示燃烧热,故选B;C.C(s)+H2O(g)=CO(g)+H2(g)ΔH=-ckJ·mol-1,不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不能表示燃烧热,故不选C;D.CH3CH2OH(l)+12O2(g)CH3CHO(l)+H2O(l)ΔH=-dkJ·mol-1,不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不能表示燃烧热,故不选D;本题答案选B5.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A.装置①依据两容器内气体颜色变化,不能判断反应2NO2(g)N2O4(g)平衡移动的方向B.装置②依据U管两边液面的高低判断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C.装置③测定中和热D.装置④依据褪色快慢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A.NO2是红棕色气体,2NO2(g)N2O4(g)颜色加深表明平衡逆向移动,装置①依据两容器内气体颜色变化,能判断反应2NO2(g)N2O4(g)平衡移动的方向,故不选A;B.钠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大试管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U型管左侧液面降低,装置②可以依据U管两边液面的高低判断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故选B;C.装置③中没有环形玻璃搅拌器,不能测定中和热,故不选C;D.两种高锰酸钾的浓度不同,颜色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应保证高锰酸钾浓度相同,用不同浓度的草酸来做实验,故不选D;本题答案选B。-4-【点睛】涉及中和热的测定、仪器使用、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判断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操作规范性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在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6.把X气体和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01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反应方程式系数n的值是()A.1B.2C.3D.4【答案】A【解析】【详解】5min末已生成0.2molW,以W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225minmolL0.02mol·L-1·min-1,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01mol·L-1·min-1,根据速率比等于系数比,则n=1,故选A。7.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min2479n(Y)/mol0.120.110.100.10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mol·(L·min)-1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反应前2min内Y物质的量变化为0.16mol-0.12mol=0.04mol,故v(Y)=0.04102minmolL=0.002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5-v(Z)=2v(Y)=2×0.002mol/(L•min)=0.004mol/(L•min),故A错误;B.正反应放热,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故B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7min时,反应到达平衡,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为0.10mol,则:X(g)+Y(g)⇌2Z(g)开始(mol):0.160.160变化(mol):0.060.060.12平衡(mol):0.10.10.12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进行计算,故化学平衡常数k=20.12=0.10.11.44,故C正确;D.再通入0.2molZ,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本题答案选C。8.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3A(g)+B(s)2C(g)+2D(g)ΔH0达到平衡后,改变以下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增加A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增加B的用量,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答案】D【解析】【详解】A、B物质是固体,反应后气体系数和增大,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故A错误;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故B错误;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加A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B物质是固体,增加B的用量,浓度不变,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本题答案选D。-6-9.如图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g)+O2(g)2NO2(g)△H0反应中NO2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答案】C【解析】【分析】当温度一定时,NO2的百分含量也一定,故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而曲线外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未达平衡状态。在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应该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2的百分含量要增大,平衡向右移动;而在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则应该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2的百分含量要减小,平衡向左移动。【详解】A、a点在曲线上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需要由a点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2的百分含量要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故v(正)<v(逆),故不选A;B、b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故不选B;C、c点在曲线下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需要由c点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2的百分含量要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故v(正)>v(逆),故选C;D、d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故不选D;本题答案选C。【点睛】该题的关键是对图像的理解,知道曲线上的点为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点,而曲线外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未达平衡状态;由不平衡到平衡,由曲线外的点引竖直垂线与曲线相交,根据y轴数据变化判断反应方向。10.在如图所示的三个容积相同的容器①②③中进行如下反应:3A(g)+B(g)2C(g)ΔH0,若起始温度相同,分别向三个容器中通入3molA和1molB,则达到平衡时各容器-7-中C物质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③②①B.③①②C.①②③D.②①③【答案】A【解析】【详解】3A(g)+B(g)2C(g)是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①容器反应过程中,体积不变,温度升高,与容器②相比,相当于升温,不利于反应正向移动,C物质的体积分数②①;③容器体积可变、压强不变,正反应体积减小,所以③中的压强始终高于②,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C物质的体积分数③②,达到平衡时各容器中C物质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①,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能正确分析①②容器温度变化、②③压强变化是解题的关键。11.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8-【详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A正确。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B正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