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最近一直沉浸在《梁家河》的感人故事里。习近平从知青成长为村支部书记的感人故事总是触动我的心,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一拿起书就放不下,读一千遍也不腻。《梁家河》这本书并不厚,有165页,40幅插图,但是手里很重。看着书中的故事,我的心怦怦直跳。有时候被书里的故事激动,有时候被书里的故事感染的泪流满面。Xi总书记的高大形象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共产主义者,他能为梁家河的村民做实事、做好事,他的形象就在我们面前。阅读《梁家河》多处令我感动:2021年2月13日习近平回到魂牵梦绕阔别40年的梁家河,当他得知自己当年作为知青插队第一次居住地的房东张远青因“哮喘病、肺气肿”而离世时,习近平很难过,并叹气说,这病也不是很严重的病怎没治呢?几句与张远青妻子刘金莲的对话把他与张远青当年结下无比深厚的情谊表现的真真切切。特别是1975年10月7日习近平要去北京上学离开梁家河的前一天晚上,他和乡亲们拉话一直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得较晚,当他早晨推开门走出窑洞时,看到院子里、道路旁站满了人————大人、孩子、老人,全村人都来了。大家手里拿着红枣、小米,默默地站着。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是他第一次当众流泪。人群里也有人忍不住哭了起来。一位老婆婆拉着习近平的手说:“你在这儿受罪了。到了好地方,可别忘了我们呀......”习近平流着泪说:“你们对我这么好,我不走了,就在这儿扎根一辈子!”他与梁家河村民7年的朝夕相处难舍难分的情感在这里一下子爆发......让我潸然泪下的同时又肃然起敬。习近平从刚到梁家河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是淳朴的村民们手把手教他做饭、洗衣、打柴......到后来的农活他样样都会。当年为了村民生活的好一点,方便一点,他创建铁业社、办代销点、磨坊和裁缝铺,带领村民建沼气池、打淤地坝,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无不诉说着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乡亲们眼中,身为总书记的习近平还是当年那个“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当年张卫庞家的日子非常牺惶,习近平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不久,为了帮补他,把自己的口粮给他,与他们一家人一起吃饭,一提起这事张卫庞就说习近平就是这样再粗糙的饭也吃得香,再穷的人也看得起。书中的每一件事蕴含着习近平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要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在干中学,学中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工作本领,服务一线,为企业创新发展、迈向高端做出应有的贡献。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梁家河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