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第三讲欧伟强第十章系统分析与网络技术第十一章目标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第十二章决策方法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与技术第十四章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目录第10章系统分析与网络技术第一节系统分析的内容过程和原则系统分析及其作用一系统分析的内容二系统分析的过程三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四一、系统分析及其作用系统的特点:1.整体性;2.层次性;3.环境适应性。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辅助技术,它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所形容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形容问题的认识程度,以便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案。系统分析是一门具有普适性的学科。1、含义2、作用1.促使决策者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不仅把事物本身看成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整体,而且把决策任务放在整个环境中加以考虑,从而是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2.提高决策者的效率。3.帮助人们理解政策决定,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政策研究并进行政策之间的比较。4.为人们对系统要素进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并鼓励人们注意各系统中的层次结构和特点。5.有助于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二、系统分析的内容1.整体分析: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2.结构分析:结构指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3.层次分析:系统既有结构也有层次。系统的层次性既可以从“等级性”上考虑,也可以从“侧面性”上考虑。4.相关分析:相关关系是可以测定并给予量化的,其结果就是找出相关系数。5.环境分析。1、根据系统的组织情况和与外界的关系进行的系统分析2、根据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和流程进行的系统分析1.系统研究2.系统设计3.系统量化4.系统修改与简化5.系统评价三、系统分析的过程1、确定目标:目标既是系统分析的一个构成要素,也是系统分析的出发点。2、拟订方案3、选择可行方案4、选择计算准则:计算准则提供了一种将目标、可行方案和结果联系起来的工具。包含:1.准则指标;2.变量规模;3.风险;4.不确定程度。5、应用模型技术:模型是系统分析的一个常见的量化工具。选用模型类型及其定量程度取决于:1.所要研究问题的变量规模;2.参数关系;3.选择的方案数目。6、生成要输入的数据7、模型运行和操作8、结果分析9、反馈1.整体性原则3.模型化原则离开了模型化,系统分析也就不可能成为一种现代化的科学方法。模型化原则提出的要求:1.模型的逼真性;2.模型的简单化;3.模型的客观性。2.优化原则优化原则的核心是达到整体效益的优化。优化指从系统的多种可能性方案中,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使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并取得最佳效果。优化原则要求人们研究任何系统都要着眼于系统的最佳功能,即着眼于系统的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有萨蒂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四、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最基本、核心的原则)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使整体达到优化。第二节系统分析的方法与技术系统分析的方法论一系统分析的定性方法二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三一、系统分析的方法论1.行为研究(现状研究):可行性研究涉及价值和价值判断的方面:(1)系统边界条件的确定及分析人员的兴趣问题;(2)事实的选择和对事物的观察过程;(3)分析人员必须用他们的整套价值观来确认事实的性质2.价值研究:基本依据是政策中的“机会成本”。3.规范研究:寻求的是政策或者决策目标和为达到目标才采取的行动和手段。4.可行性研究:最重要的是政治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包括:(1)政治;(2)经济;(3)技术;(4)社会因素。二、系统分析的定性方法2社会文化分析:文化分析中应考虑到的因素:(1)发展因素;(2)环境因素;(3)组织因素。3未来分析。1超理性分析是指使人脑不经过逻辑思维作用就直接产生行为和决策的各种因素。(严密的逻辑推理是获得最优化决策结果的唯一合理方法)。三、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是指那些可用于只有一种势态,并在做出可接受的假定之后,其变量、限制条件、不同的选择都是已知的,因而其结果也是确定的或可以预见的方法和技术。1、确定型分析2、随机型分析是应用于不确定型或风险型决策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第三节网络计划网络计划方法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一网络图的绘制二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与关键线路的确定三制定最优的计划方案四一、网络计划方法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是指应用网络图全面反映整个工作的流程、计划内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度,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线路与机动时间,以对计划进行优化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20世纪50年代,人们广泛应用横道图来返佣和制定计划。横道图又称“甘特图”,是由美国人甘特发明。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首次运用网络方法制定了第一套网络计划。1965年我国开始应用和推广网络方法,因为其主要特点是统筹安排,把它称之为统筹方法。1、网络计划方法含义2、网络计划方法的优点和作用1.网络图是一种用直观图开表示的、有逻辑和数学根据的计划模型。2.网络方法以数量关系提示出整个计划中的关键线路。3.网络方法可以应用最优化原理去合理地安排计划中的各项工作。4.网络方法可以使管理人员根据执行计划的反馈信息。5.有效地使用电子计算机,从而大大提高制定计划的效率。1.网络图及其基本概念3.绘制网络图的规则与方法1.网络图是有方向的;2.任何一项工程的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始点事项和一个终点事项;3.网络图不能有回路;4.箭线要用水平线或具有一段水平线的折线。绘制网络基本方法:1.顺推法(前进法,最常用);2.逆推法(后退法);3.重点工序法。2.网络图中工序间的相互关系1.逻辑关系:(找出工序间的逻辑关系是建立网络图的基本条件)2.组织关系4.绘制网络图的步骤第一步,确定目标。第二步,收集、研究编制网络图所需的资料。第三步,划分工序项目。第四步,确定每一个工序的时间定额或劳动定额。第五步,确定工序间的相互关系。第六步,绘制网络图。二、网络图的绘制1、工程:代表一项社会管理工程或者公共管理任务(上海世博会);2、工序:在不带有时间坐标的网络图中,箭线的长短与工序所需时间的长短无关,即箭线的长短可以是任意的;3、事项(结点、事件):表示工序的开工或完工,是相邻工序在时间上的分界点;4、线路(路线)。三、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与关键线路的确定1.工序时间2.事项的最早和最迟时间3.工序最早可能开工时间及完工时间:工序从最早可能开工时间开工,所能达到的完工时间,又称工序最早完工时间4.工序最迟必须开工和完工时间:是在不影响工程最后期限的前提下,工序最迟必须开工时间5.工程最早完工时间6.工序总时差1、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2、关键线路的确定及工作保证通过时间参数计算,可用找总时差为零的工序的方法最后确定关键路线。四、制定最优的计划方案制定最优的计划方案(网络计划的优化)就是根据编制计划的要求,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通过利用时差,不断改善计划方案,寻求周期最短、费用最小、资源利用最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然后优化的结果作出决策。第11章目标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第一节目标管理的含义与特点目标与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特点二一、目标与目标管理是指始终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促使人们积极行动以追求的结果,是人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与归宿。目标管理中,目标则是组织者期望通过成员的努力力求达到的一个时期的预期结果,是始终在组织及全体成员头脑中控制和激励其活动的行为指南。1、目标2、目标管理是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目标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它实质上是一种面向成果的管理。目标管理的步骤:1.制定步骤;2.实施目标;3.评价成果;4.支付报酬。二、目标管理的特点1、注重管理实效,是一种成果管理。2、实行参与制度,是一种民主管理。3、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管理。第二节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的制定一目标的实施二目标成果评价三1.制定目标的原则3.目标的制定过程1.收集信息;2.确定责任;3.确定关键目标领域;4.进行能力分析;5.提出基本假设;6.编写有效目标;7.制定目标实施计划。2.有效目标的标准1.目标的制定应该有具体的对象;2.目标的表达一定要简洁清楚,一目了然;3.分解出来的子目标,尽量实现定量化;4.目标应有明确的时间界限;5.目标的数量应该适当。一、目标的制定1.统一性系统性原则;2.科学性预见性原则;3.应变性协调性原则;4先进性可行性原则。所谓可行性,主要指目标应该切合实际,相对合理,是可以实现的目标。1.授予权限3.目标的制定过程1.收集信息;2.确定责任;3.确定关键目标领域;4.进行能力分析;5.提出基本假设;6.编写有效目标;7.制定目标实施计划。2.有效目标的标准1.目标的制定应该有具体的对象;2.目标的表达一定要简洁清楚,一目了然;3.分解出来的子目标,尽量实现定量化;4.目标应有明确的时间界限;5.目标的数量应该适当。二、目标的实施要使管理人员成功地达到既定目标,就必须给予充分的信任,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授予权限。所谓权限,就是为了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而必须具备的要求或命令他人行动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权利和力量。1.成果评价的含义3.成果评价的内容1.目标状况(目标实现程度、进度、难度);2.目标实施手段;3.工作态度。2.成果评价的原则1.目标导向原则——明确的、详细的目标本身就是考核的基本惊讶;2.实事求是原则——围绕目标成果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3.重在激励原则——通过对整个目标管理活动的考评来检查组织成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并以此为依据对管理人员进行奖罚以及职务的调整,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能力。4、成果评价的步骤1.管理人员对目标成果的自我评价。2.标志着领导对目标执行管理人员的评价。3.评价小组对目标执行者的评价。4.单位主要领导做出结论性的评价意见。三、目标成果评价就是管理人员在目标实施过程结束后,将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与既定的目标项目和标准进行比较,对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组织成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衡量,并总结目标管理活动的经验,然后以此为依据对组织成员进行适当的奖罚,以便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新一轮的目标管理。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二持续的质量改进三有效的组织形式四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是全面的,即所指的质量是广义的质量。2.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即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的参加人员是“全面的”,即全员性的参与。4.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1、内容2、思想1.质量第一;2.为顾客服务:与其他管理模式不同,全面质量管理中的“顾客”属于广义的顾客;3.预防式管理;4.大家受益。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1、计划环节;2、实施环节(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与核心环节);3、检查环节;4、处理环节。1、戴明环2、PDCA循环具有特点1.周而复始;2.环环相套;3.阶梯式上升。三、持续的质量改进2过程评估。3过程标准化:可以按照标准化--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过程将现行过程标准化。4过程改进。1标准的选择。1.组织形式一3.目标的制定过程1.全面质量管理筹划小组。2.行动改正团队:这一团队通常是由全面质量筹划小组临时组建的。3.过程改正团队:这是常设组织,有部门主管制定组成,接受部门主管的领导。2.组织形式二1.全面质量管理筹划小组;2.过程管理团队;3.质量改进团队。四、有效的组织形式1.全面质量管理筹划小组:1.组织的领导者;2.管理团队中的其他成员;3.部门主管;4.全面质量管理的外部顾问。2.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者3.全面质量管理项目团队。第12章决策方法第一节决策方法概述决策方法的含义一决策方法的分类二一、决策方法的含义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为了作出最优选择而运用的各种方法与技术的总称。是为了实现决策方案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