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Henry工商管理学院Tel:(o)E-mail:wanyilangheng@163.com现象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曾经问过一个问题:在自己刚创业时,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奖惩制度也没有,但是,大家工作热情极高,晚上经常加班,从没有人提出过加班费的问题,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至今令人感动;现在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也完善了,但是,员工的奉献精神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制度越多,员工越自私”??怎样避免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普遍吗????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制定制度?•组织制度对员工行为为什么有影响?•……•这种关系对设计制度与文化结合的管理体系有何启发?•企业精神、理念与制度是何关系?•企业精神、理念对员工有何影响?•怎样设计组织制度体系?行为科学的概念•行为科学的概念行为科学是由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以及一切与研究行为有关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借以控制并预测行为,为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目的服务。•主要相关学科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行为科学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组织行为学政治行为学教育行为学医学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犯罪行为学行为科学思考•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角度分析,人的行为有两大动力系统:•一是基于“个人取向”、“自我需要”的动力系统,即为了生存、交往、发展甚至实现自我价值而产生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自我”为中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自我”的利益与机会;•二是基于“超个人取向”或者“超越自我”的、完全社会化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以“社会”为中心的,行为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价值、社会的理想,维护的也是社会的利益。•一般称前者为“自我动力”,称后者为“超我动力”,它们分别可以定义为:“自我动力”是个体为获得一定的利益或机会满足纯“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动力;“超我动力”是个体为满足社会(有时表现为组织、企业等)利益、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动力。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共同影响的结果。“自我”与“超我”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的主要动力体系。超我自我外在力量的内化惩罚:责任心、道德感奖励:社会理想现实原则取行动满足需要本能能量制造需要快乐原则愿望式满足最高法官奴隶最高司令本我动力结构自我动力超我动力•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是“只重视超我,不重视自我”;•单纯物质利益的刺激是“只重视自我,不重视超我”;•新的心理结构下,两者结合才能真正调动职工积极性。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传统的组织概念:组织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经由各部门分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而进行合理地协调一群人活动的结构系统。•传统组织的特征:•组织必须有共同的目标。•组织结构包含不同层次的分工,这种分工有相应的权利责任制度加以保证。•组织的功能在于协调各层次人们的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组织•现代组织概念•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现代组织的特点:1)组织内部不仅是由专业技术分工而形成的层次结构系统,而且包括心理、社会和管理的系统,故称社会技术系统。2)组织是不断与外界发生信息与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3)组织是个复杂的整合系统,组织的作用就是整合各子系统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使整个组织达到恰当的协调与适应,从而使投入----产出达到最佳效益。AC:组织任务AB:组织背景AB技术环境AB社会环境ACBCBC:组织角色ABCC个人系统ABC:组织中人的行为是个人、社会、和任务条件的函数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各类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特点(1)组织行为学要吸收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不是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3)组织行为学既研究工作组织对组织成员工作行为的影响,也研究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绩效的影响。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水平•组织行为学的模型及理论基础心理学——个体水平社会心理学——群体水平人类学与社会学——组织水平组织行为学的框架能力、知觉、性格个体行为激励如何认识人工作态度群体规范以群体压力人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群体决策如何协调人为谈判中群体沟通的心群体冲突管领导行为、组织理论理组织行为组织结构与设计如何让组织更组织文化利于人的发展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的有效性•组织有效性的组成部分利润生产力资源获得革新成长适应性雇员满意顾客/委托商满意•评估组织的有效性•观点•时间框架•比较的标准同行纵向目标或计划组织的有效性环境的特性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行动管理人员的政策和实践策略沟通奖赏控制决策领导风格组织的特性结构技术规模年代成员的特性目标价值观激励技巧态度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心理技术•霍桑实验•群体动态论•社会测量学•需要层次理论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心理技术学心理技术学主要研究如何挑选和培养合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社会测量学社会测量学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行为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群体动力学勒温认为,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其内在需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即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行为公式:B=f(P,E)群体的行为同样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群体动力学对影响群体行为的诸因素(群体规范、沟通、领导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构成了组织行为学有关群体行为问题的基本内容。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职工的士气、生产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决定于职工与管理人员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而物理环境、物质刺激只具有次要意义。•人群关系理论的研究表明,组织活动效果依赖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相互作用,企业中各种形式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劳动生产率有重要影响。•人群关系学派开辟了管理的社会—心理研究方向,成为组织行为学的先驱性研究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并由低到高组成金字塔型的结构,它对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激励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部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与演变国际我国•20世纪初:个体取向的人机科学管理30年代•30年代起:群体取向的人际关系管理50-60年代•60年代起:组织取向的行为科学管理80年代•80年代起:体制取向的社会——80年代后期技术系统管理•90年代起:战略取向知识创新管理90年代中期•我国组织行为研究发展背景企业改革阶段改革焦点研究重点•实验尝试阶段(78-83):放权让利激励、培训•决策规范阶段(84-85):科学决策领导、团队•责任承包阶段(86-89):承包试点组织变革•体制转换阶段(90-97):股份转制战略管理、组织设计•全面发展阶段(98---):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工业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巨大差异工业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目标数量、利润最大质量、财富巨增管理系统物质资源智力资源管理思想更勤奋的工作更聪明的工作管理组织金字塔结构扁平化组织管理内容标准化创新、提炼工业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巨大差异工业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策略技术驱动、以多求进市场驱动、以快求变管理职能分工与“管”为主综合与“理”为主管理人才人是机器的附属物人是知识的生产者管理手段放大了的人的体能放大了的人的智能管理劳动单一重复型劳动创造性智力型劳动现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企业为满足人的需要而存在现代企业四要素•资本是船•品牌是帆•文化是舵•人力是桨品牌资本人力文化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模型抽象模型描述模型动态模型例如:企业管理者应具有的三种能力上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技术人际关系管理能力能力能力•观察法观察者通过感官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事件顺序做系统纪录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控制观察、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等不同形式。•谈话法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信息沟通的途径直接了解他人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的方法。根据谈话过程中结构模式的不同,可分为结构化谈话、非结构化谈话和半结构化谈话。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问卷法运用内容明确,表达正确的问卷量表,让被研究者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答案的研究方法称为问卷法。常用的问卷量表有是非法、选择法和等级排列法三种:•选择法:要求被试从并列的两种或多种假设中做出选择,例:我在工作中有意见时,。A向领导反映B向同事诉说C闷在心里•是非法:要求被试对问卷中每个题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例:你喜欢以个人单独工作吗?1、是2、否•等级排列法:要求被试对各种可能的答案,按其重要性程度排列等级顺序。例:我最喜欢的奖励方式是……上光荣榜、奖金、脱产学习、休假、旅游。排列顺序:12345……。•实验法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诱发被研究者产生某种行为特征,从而进行针对性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场所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人性研究与假设•人性研究•70年代以前:人性是什么?•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70年代以后:人性为什么不同?•“社会人”假设与人际关系理论•“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与Y理论•“复杂的人”假设与权变理论西方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人性假设对应理论管理对策奖励方式经济人X理论任务式管理金钱(外在奖励)自我实现人Y理论创造自我实现条件内在奖励社会人人群关系理论参与式管理集体奖励复杂人超Y理论随环境而定因地制宜美、日管理方式比较美日•雇佣期短暂雇佣终身雇佣•决策制定方式个人式决策合意式决策•责任制个人责任制集体责任制•评价与提拔迅速评价与提拔缓慢评价与提拔•控制机制明确而正规不明确,非正规•职业发展途径专业化非专业化•对职工的关怀片面全面个体管理•知觉与信息加工•什么是知觉?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和连贯的现实映象的过程。我们并不是看到现实,而是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做出解释,并称它为现实。——————斯蒂芬·P·罗宾斯知觉过程的模式刺激情景感受器感觉解释反应注意意义内部加工个性动机态度学习(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恒常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整体性知觉过程的特性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因素·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情境因素·时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知觉知觉对象因素·新奇·运动·声音·大小·背景1213AC14社会知觉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社会知觉的分类(1)对个体的知觉(2)人际知觉(3)自我知觉印象的形成•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叫做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它往往是以后交往的根据。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A·鲍达列夫的实验实验者把同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大学生看,但看照片前对两组大学生的指导语不同。指导语告诉第一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习难改的罪犯;告诉第二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著名学者。然后主试出示照片,要求每组学生口头描述照片上的肖像。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对同样的照片做了极为悬殊的描述。第一印象的作用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叫做首因效应,也就是先入为主的作用,它影响着以后的交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增多,第一印象也是可以改变的。首因效应的经典实验研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S.洛卿斯杜撰描写了一个叫吉姆的学生的两段生活片断作为实验材料:第一段生活片断“吉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位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吉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着售货员对他的注意,一面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前一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了。”第二段生活片断“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教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