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安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历史自测试卷(三)命题人: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24题,计48分)1.下图为冯天瑜编著的《中国文化史》所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该图主要反映()A.诸侯国致力于文化发展B.各地区文化渐趋大一统C.各地区文化有一定程度交流整合D.中国境内存在多个经济文化中心2.在周以前,人们认为天命是统治者权力的来源。周公旦总结商代灭亡的历史教训时提出天命不常的观念,并把人事作为天命的补充。孟子继承了周公的思路,其引用《尚书·泰誓》的话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知孟子()A.认为君主运用权力要符合民意B.开启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C.以广大民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D.思想符合专制集权统治需要3.“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4.陆九渊指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张官置吏,所以为民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得乎丘民为天子,此大义正理也。”这些思想主张()A.是孟子“民贵君轻”的继承发展B.是“心即理”主张的具体体现C.使儒学开始适应政治统治需要D.已有初步反封建民主思想取向5.清朝前期,政府征集名儒编纂巨籍三十多种,一以整理文化遗产,消磨学者精力;一以销毁禁书,……。康熙时敕修、雍正初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凡一万卷;乾隆时的《四库全书》,凡三千四百五十七部,七万九千七十卷,更是巨籍。清朝统治者大修典籍的根本动机是()A.传承中华文化B.加强思想控制C.促进文化认同D.加强满汉文化交流26.有史料记载,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间的怛罗斯之战中,唐朝战俘将造纸术传到非洲和欧洲。但据杜环(735—812年)《经行记》记载,此战唐朝战俘中没有造纸工匠。近年有中亚学者指出,此战前造纸术既以和平方式传入中亚,10世纪时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由此可知()A.《经行记》作为第一手史料更为真实可信B.中亚学者研究结论形成较晚因而更加可靠C.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必须经考古发现证实D.西亚人在造纸术西传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7.董仲舒的某篇文章里有如下内容:“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贞士以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吾身兮,繇怀进退之维谷。”“观上世之清晖兮,廉士焭焭(通“穷”)而靡归。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伯夷、叔齐为殷朝遗民,武王伐纣推翻殷商后,他们“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对上述引文的判断,正确的是()A.属于汉赋风格B.宣扬君权神授C.发展儒学思想D.洋溢踌躇满志8.(唐太宗)“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唐高宗)乾陵石刻的天马体态浑朴劲健,呈凌空翱翔之势;(唐高祖)献陵的石虎、(唐德宗)崇陵的石人石马,也都形体高大,雄健有力。这类作品()A.展现出统一国家的繁荣富强B.说明了宗教雕刻艺术的高超C.反映了帝陵礼制色彩的淡化D.体现了大唐气象的豪迈闳放9.伯里克利时期,自然科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太阳是一团炽热的物质”等观点,被以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哲学家普罗塔戈拉也因其言论被控“不敬神灵”,其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驱逐出雅典。这些事例说明当时的雅典()A.公民普遍没有言论自由B.个人自由须服从城邦意志C.城邦无法接纳进步思想D.人文精神已成为主流思潮10.意大利思想家弗吉里奥(1349—1420)在其著作《论绅士的风度与自由研究》中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即博雅教育,它包括德育、体育、智育和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他认为体育与知识学习同等重要,体育就是要对身体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服从理性。弗吉里奥的教育观()A.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B.受到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C.摆脱了神学教育思想的束缚D.成为全面教育思想的源头11.下表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其中从英国向法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科学中心依据汤浅光朝(日):平凡社年表赵红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意大利1540~1610年1540~1620年英国1660~1730年1660~1750年法国1770~1830年1760~1840年德国1810~1920年1840~1910年美国1920年至今1910年至今A.法兰西共和政体的确立B.启蒙运动推动思想解放C.法国经济发展超越英国D.英国科技投入不断下降312.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A.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B.促使了民主思想的形成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D.掩盖了殖民扩张的罪恶13.下表为1500~1960年不同交通工具运输速度的变化。据此推知()1500—1840年1850—1930年1950年1960年马车、帆船16公里/小时汽船、火车56—104公里/小时螺旋飞机480—640公里/小时喷气式飞机800—1120公里/小时A.科技逐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B.科技发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C.科技革命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D.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14.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该书的发表()A.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B.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C.打破了牛顿力学绝对化思维模式D.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该文学流派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运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将自己的心灵置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对该文学流派叙述正确的是()A.以浪漫主义风格寻求理想世界B.以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社会丑恶C.以印象主义技巧再现宁静自然D.以现代主义手法表达复杂情感16.某学者这样评论一种文艺流派:“他们厌弃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他们一般对工业化持反对态度,向往自然,把自然看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该文艺流派()A.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追求B.引领了19世纪前期的文艺潮流C.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D.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17.1905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提出“因粹成则其国存,国粹亡则其国亡”,由此掀起了国粹运动。据此可知,晚清的国粹运动旨在()A.实现儒家文化的复兴B.推动民主革命的转型C.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D.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18.张之洞兴实业、办学堂、练新军,以“中体西用”口号使西学进入清朝官方的意识形态体系。孙中山评价其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更有学者认为张之洞是清王朝的掘墓人。这反映了张之洞()A.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背离B.转变为资产阶级的代表C.推动了中国社会制度的转型D.促进实业救国思潮兴起19.《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顺应社会时局变化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420.1914年至1919年,孙中山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言论中多有封建军阀的窃夺与背叛,而到1920年至1925年期间,孙中山在反思时,则更多的将之归结为对封建势力、帝国主义的妥协,以及缺真正的革命理论和目标,孙中山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变是由于()A.继承了他一贯的思想原则,对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刻B.国内安稳的环境有利于他进行理论的、系统的总结C.他的革命思想受到了冲击,促使他发生了关键转变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极大影响了他的思想21.1923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在上海收到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指出国民党过去在反封建斗争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必要性。由此可推知()A.国共合作中出现右倾现象B.党中央迷信盲从共产国际C.建立新三民主义的必要性D.批评了三大政策的方向性22.1920年12月,毛泽东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此时的毛泽东()A.反对温和渐进式的变革B.发展了孙中山三民主义C.从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D.主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23.钱学森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钱学森认为“两弹”研究的成功主要得益于()A.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B.计划经济资源整合能力强C.工业化建设的成效显著D.“科教兴国”战略正确指导24.观察下图(1952年8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全军运动会上,运动员进行识字赛跑比赛。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写出规定的几个字后,才可以起跑)图片说明新中国()A.义务教育已得到落实B.提升了军队文化素养C.创新文化普及的方式D.扫盲教育得以普遍落实5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二、材料阅读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孟子认为人性是善良的,我反对这一说法。孟子根本没有仔细观察也不知道人性的真实情况,没有发现人的本性恶,以及善的虚伪性。人性(恶)是先天决定的,不可能通过学习来改变;礼义是由圣人树立的,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可以模仿实施来取得成就。不可能通过学习来改变的,是人的本性(恶);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的善,恰恰是隐藏了人性之恶的伪善。被伪善掩盖的恶,一旦有了时机,就会充分暴露出来。——根据《荀子·性恶篇》整理材料二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言:“无论谁要想建立一个国家并制定相应的法律,都必须从所有人都是恶的,并且只要有机会,他们总是准备表现自己邪恶的本性这一假设出发。”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需要法律来约束人,连最高的君主也不例外。霍布斯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趋利避害即自我保存是支配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善恶并无固定标准,全以是否符合人的自我保存为转移。为了和平和自身安全,每个人应该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力量,订立契约……——摘编自陈金颖:《中西方性恶论及其政治影响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性恶论的异同。(10分)(2)运用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性恶论的积极意义。(15分)6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人笔下的拿破仑(节选)魏源《海国图志》(1842年)认为拿破仑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人物,但最终亡于过度征伐。郑观应《盛世危言》(1893年)强调国际公法只能约束实力相当的国家。因而无法制止拿破仑发动的战争。梁启超《变法通议》(1896年)认为拿破仑发动的战争,促使“欧洲忽生动力,因以革新”。邹容《革命军》(1903年)称华盛顿和拿破仑“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黄兴《致赵凤昌等书》(1915年)“虽以拿破仑之雄才大略,自窃帝位,力削民权,然不久即归于共和,身流孤岛。”茅盾《希特勒怎及拿破仑》(1941年)认为希特勒代表反动力量,而拿破仑代表正义力量。——据刘宝吉《拿破仑的近世中国之旅》等根据上表内容,提出一个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727.(15分)我们的“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其范围大于学术文化,包括了一切的传统文化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国学热的发生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