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十章情绪与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情绪和情感表示的是同一个心理现象,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所以,有的书上两者通用,然而,两者还是有所区别。•分析概念:(性质)•1、情绪为刺激所引起•2、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3、情绪状态不易自我控制•4、情绪与动机有连带关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里的“情”,是指狭义的爱情而言。其实,各种情绪,例如喜悦、愤怒、悲哀、恐惧、苦恼、烦闷、赞叹等等,人人都有过切身的体验。•情绪不同于认知。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是反映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及其联系和关系。情绪不是反映活动。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认知是对事物逼真的反映。例如,前面这块黑板,任何正常人都会有相同的逼真的认知,把它看成是黑板而不会把它看是其他东西。情绪则不同,它是一种主观体验。喜、怒、哀、惧等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样的事物,可能是很不同的。即使同属一种主观感受,如“喜”,每个人感到的“喜”可能不同,甚至同一个人每次感受到的“喜”也可能很不相同。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称为情绪体验。任何一种情绪都具有情绪体验。•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情绪总是或隐或现地有行为表现的。人的许多情绪体验可能有明显的外部表现,例如,高兴时笑容满面,悲哀时哭丧着脸等等,但有些情绪可能只有内心的感受而无明显的行为表现。特别是由于人通过学习对情绪的表现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后,许多情绪往往不表现在明显的外部行为上。情绪在行为上的表现称为情绪行为(或表情)。•一定的情绪状态总伴有内脏器官、内分泌腺或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例如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加快或变慢,胃肠运动加强或减弱,瞳孔扩大或缩小等由植物性神经系统变化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情绪状态时的这些生理反应称为情绪唤醒。任何一种情绪都伴有情绪唤醒。•(一)面部表情•情绪之表达以面部的肌肉活动为主。有关描写情绪的中文成语中,诸如眉飞色舞、眉目传情、愁眉苦脸、横眉竖眼、喜形于色等等,都是指面部的表情。•人类的面部表情从几岁开始?根据发展心理学家实地观察所见,婴儿出生不久即可由其面部表达各种不同情绪。出生后四个月的婴儿,即可经由面部的肌肉活动表现快乐、厌恶、愤怒、痛苦、惊奇等不同情绪,恐惧的情绪发展较晚,约在六个月左右才会出现。•幼儿在何时能辨识别人的面部表情?对此问题的答案是三岁左右。一般三岁的幼儿,至少能按别人面部表情而了解当事人所表达快乐、愤怒与悲哀三种情绪。•同时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情绪的表达,分别由面孔的不同部位来决定,悲哀情绪显现在眼睛,快乐与厌恶表现在嘴部,惊愕的表情由前额显示,而愤怒的情绪则表现在面孔全部。•。•(二)体态语言•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势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如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紧张时“坐立不安”等等。一举手,一投足,两手插腰,双腿齐跨等身体姿势都可表达个人的某种情绪•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手势表情是后天习得的,由于社会文化、传统习惯的影响而往往具有民族或团体的差异。•(三)言语表情•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说话情绪和意图时,固然要听他究竟说些什么,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更要听他怎样说,亦即从他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起伏、节奏、音域、转折、速度、腔调和口误中领会其“言外之意”。•例如,悲哀时音调低,言语缓慢,语音高低差别很小;愤怒时声音高、尖而且伴有颤抖。•此外,人们也常从别人的言语表情中知觉其身份、职业和性格。•三、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类别•根据主体和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古代把情绪分为“喜、恕、哀、乐、爱、恶、惧”七种基本形式,谓之“七情”。现在心理学界一般把它分为“快乐、忿怒、悲哀、恐惧”等四种基本形式。•按情绪表现的基本状态分类,可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机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被喜事所引起的愉快心情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这种情绪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这种愉快、喜悦的心情仍影响着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在他看来,仿佛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染上了快乐的色彩。相反,心境忧伤的人,在这段时间里所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带有忧伤的色彩。心境不同于其他情绪状态的显著特点是: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即不针对任何特定事物的。它是一种带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顺利与否,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等都可能引起某种心境。健康状况与心境的关系尤为密切。一方面健康状况不同会引起人的不同心境;同时心境也影响健康状况。•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激情是短暂的爆发式的。如果说情绪是心理的波浪,那么激情就是暴风骤雨。激情状态下自我卷入的程度很深,失去了心身平衡,伴有明显的生理和身体方面的变化。例如,盛怒时,拍案大叫,暴跳如雷;狂喜时,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绝望时,心灰意冷,头脑昏迷。激情状态不同,自我控制力丧失的程度也不同。在激情发生的初始阶段,人还是有自我控制能力的。•激情通常是由强烈的欲望和明显的刺激引起的。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立意向的冲突、失恋、受人侮辱、突然的危险情景等都会引起激情。•激情,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凡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符合社会要求的激情是积极的。这种激情通常与冷静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相联系。凡对有机体有害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激情是消极的。激情的意义是由它的社会价值决定的。•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在不寻常的紧张状况下人体把各种资源(首先是内分泌资源)都动员起来,以应付紧张的局面,这时所产生的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都属于应激状态。•(二)情感的种类•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例如,人们对忘我为四化建设的精神的钦佩,对同志不幸的同情,对自己过失行为的羞愧,对家庭的爱等等,都属于道德感。•通俗地说,道德就是做人的规矩。道德不仅是调整人们的关系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人们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产生的道德感是复杂多样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阶级中,道德标准是不同的。所以,道德感总是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受阶级的制约。••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人在认识过程中,当有新的发现时会产生愉快或喜悦的情感:在突然遇到与某种规律相矛盾的事实时会产生疑惑或惊讶的情感;在不能作出判断、犹豫不决时会产生疑虑的情感;在下了判断而又感到论据不充分时会产生不安的情感。上述这些情感都属于理智感。•理智感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又反过来推动着人的认识的进一步深人,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动力。当一个人的科学活动与深刻的理智感相联系时,往往会在科学上作出应有的成就。因为热爱真理,摒弃偏见和迷信,乃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努力培养年轻一代的理智感具有重要的意义。•美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人在欣赏自然景物和文学艺术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情感。大自然的景物、文学艺术作品等能使人产生美感。当我们赞美社会关系中人的行为的时候,例如我们赞美社会上的先进人物那种识大体、顾大局、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先人后己的行为时这实际上是美感和道德感的有机结合。•美感与道德感一样,是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阶级中,人们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因而对各种事物的美的感受也不同。•四、情绪的生理基础•情绪与下丘脑–下丘脑与情绪、动机有密切关系。•“快乐中枢”:老鼠下丘脑背部,自我刺激来追求快乐,直到筋疲力尽、昏昏欲睡为止。–杏仁核,恐惧反应的中枢。•情绪与大脑皮层–积极情绪时,左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消极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五、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观点: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①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②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如路遇暴徒)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如心跳、逃跑等)对身体反应的觉知(因心跳而生恐惧)情绪经验(恐惧反应)•坎农—巴德学说–观点:–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到丘脑的控制。坎农-巴德理论图解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如路遇暴徒)神经系统将信息同时传到大脑与身体生理上表现出反应(逃跑心跳等)大脑觉知情境的性质(暴徒危险)情绪表达(恐惧反应)•(二)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观点:–①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②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观点: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沙赫特实验•被试:大学生三组•程序:–注射药物,告诉被试为维生素,实际是肾上腺素。–向被试说明注射后的不同反应,一组是注射激素的正确反应;二组是会发抖、手脚有点麻等;三组不做说明。–分别进入两种环境,一种惹人发笑;一种惹人发怒。•结果:–二、三组被试愉快环境中愉快;愤怒环境中愤怒;第一组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沙赫特-辛格理论图解刺激情境(如路遇暴徒)情境的认知评价(暴徒危险)情绪表达(恐惧反应)生理上表现反应(逃跑、心跳等)对生理变化的认知解释(因恐惧而心跳)不能解释的身体反应•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观点:–①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体对环境事件和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②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包括:•一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其程度•二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三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人物:伊扎德•观点–情绪与人格系统:人格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组成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情绪系统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情绪激活与调节包括生物基因—神经内分泌激活过程、感觉反馈激活过程、情感激活过程和认知激活过程。•六、挫折及反应方式•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由挫折而引起的情绪体验叫挫折感。•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原因给人带来的困难和障碍,也有个人认识偏差、努力程度不够或身心缺陷等内部主观因素给自己带来受挫的感觉。•一个人遭遇挫折后,情绪将会发生变化,会导致生理、心理上的许多反应(如攻击、冷漠、固执及退行等),而这种反应的持续时间、强烈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身心健康的程度等,则取决于个人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即抗挫折能力的强弱。而承受力的强弱一般与个体的生理心理状态、生活阅历、思想基础、个性特征、挫折准备以及期望水平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七、应对挫折的策略•(一)坚定信念,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你应当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每一次挫折都给人以教益和磨炼,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因此,你应坚定自己的信念,正视挫折,努力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