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S-32Cl-35.5Na-23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共48分)1.下列有关σ键和π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π键的分子在反应时,π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B.当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形成π键,可能形成σ键C.σ键和π键都属于共价键,均有方向性D.在所有分子中,σ键都比π键牢固【答案】A【解析】【详解】A项,由于π键的键能小于σ键的键能,所以反应时易断裂,A正确;B项,在分子形成时,为了使其能量最低,必然首先形成σ键,再根据形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来判断是否形成π键,B错误;C.S轨道是球形对称,所以S轨道及S轨道形成的共价键没有方向性,C错误;D.一般情况下,σ键比π键强度大,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氮氮三键的键能比氮氮单键的3倍还要大,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B.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D.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D【解析】【详解】A.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化学键,多原子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故A错误;B.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可存在极性键、非极性键,如H-O-O-H中含非极性键,故B错误;-2-C.非极性键可存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如过氧化钠、过氧化氢中均存在O-O非极性键,故C错误;D.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如铵盐为离子化合物,HCl为共价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把握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及化学键的判断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利用实例帮助分析判断。3.下列古诗中对应的化学物质及相关说法均正确的是选项诗句相关物质相关说法A春蚕到死丝.方尽纤维素高分子化合物B蜡.炬成灰泪始干脂肪烃饱和烃C沧海月明珠.有泪碳酸钙弱电解质D蓝田日暖玉.生烟二氧化硅两性氧化物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蚕丝为蛋白质,不是纤维素,故A错误;B.“泪”指的是液态石蜡,液态石蜡属于脂肪烃,属于饱和烃,故B正确;C.碳酸钙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C错误;D.二氧化硅不能与盐酸反应,不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B.500℃、30MPa下,将0.5mol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kJ·mol-1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3-D.已知2C(s)+2O2(g)=2CO2(g)ΔH=a,2C(s)+O2(g)=2CO(g)ΔH=b,则ab【答案】D【解析】【详解】A.由甲烷的燃烧热H=−890.3kJ⋅mol−1,燃烧热表示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产物水为液体水,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A项错误;B.将0.5mol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合成氨为可逆反应,0.5molN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则1molN2(g)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大于38.6kJ,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值,则N2(g)+3H2(g)⇌2NH3(g)△H−38.6kJ⋅mol−1,B项错误;C.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生成硫酸钙放热,由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可知,H2SO4和Ca(OH)2反应的△H2×(−57.3)kJ⋅mol−1,C项错误;D.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燃烧反应的焓变为负值,由2C(s)+2O2(g)=2CO2(g)△H=a,2C(s)+O2(g)=2CO(g)△H=b,可知ab,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燃烧热是指完全燃烧1mol物质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来的热量,A项要特别注意气态水不稳定,应该对应的是液体水。5.如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A.H2SB.HClC.PH3D.SiH4【答案】D【解析】根据图像可知b曲线存在100℃的沸点,该物质应是水,即该曲线属于ⅥA元素,所以正确的-4-答案是A。6.在容积固定的4L密闭容器里,进行可逆反应:X(g)+2Y(g)2Z(g),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A.X的浓度减少B.Y的物质的量减少C.Z的浓度增加D.X的物质的量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图象,纵坐标为反应速率,横坐标为时间,二者之积为浓度,Y和Z的反应速率相等,则阴影部分不可能为X的浓度减少。【详解】Sabdo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减少的浓度,而Sbod则表示Y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增大的浓度,所以,Saob=Sabdo-Sbod,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净”减少的浓度,而Y的反应速率与Z的反应速率相等,则阴影部分可表示Y的浓度的减小或Z的浓度的增加。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7.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刚充入时反应速率υ正减少,υ逆增大B.平衡不发生移动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D.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5-【答案】D【解析】【分析】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增大压强,根据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判断。【详解】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增大压强,A、刚充入时反应速率υ正增大,υ逆增大,故A错误;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A的物质的量浓度比原来要大,故C错误;D、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了C的物质的量,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正确。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点睛】化学平衡题中有四种改变压强的方式:①恒容充惰气;②恒压充惰气;③缩小或扩大容器容积;④等比例充入一类组分。其中第④类可用等效平衡思想理解掌握。8.已知:CO2(g)+3H2(g)⇌CH3OH(g)+H2O(g)ΔH=-49.0kJ·mol−1。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能使n(CH3OH)/n(CO2)增大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75%C.3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D.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075mol·L−1·min−1-6-【答案】B【解析】【分析】从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的角度进行分析。【详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H3OH物质的量减小,CO2的物质的量增大,该比值减小,故A错误;B、根据图像,达到平衡时消耗c(CO2)=(1.00-0.25)mol·L-1=0.75mol·L-1,则CO2的转化率为0.75/1.00×100%=75%,故B正确;C、3min时没有达到平衡,即CO2的表示的正反应速率不等于CH3OH表示的逆反应速率,故C错误;D、根据化学反应速率数学表达式,v(CH3OH)=0.75/10mol/(L·min)=0.075mol/(L·min),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H2)=3v(CH3OH)=3×0.075mol/(L·min)=0.225mol/(L·min),故D错误。【点睛】易错点是选项C,3min时CH3OH和CO2浓度相等,两者浓度相等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应是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9.50mL0.5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中和热数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用0.50molL-1NaOH溶液50mL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偏小偏小【解析】(1)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后的温度。因此所用装置必须保温、绝热且可使体系温度尽快达到一致,故缺少的仪器应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不盖硬纸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偏低。(4)由中和热概念可知,中和热只与生成水的量有关而与过量的酸碱无关,但液体体积增大温差减小,不便测量。(5)由于弱酸弱碱的中和热等于H+与OH-生成H2O时的反应热,加上其电离时吸热,故所测数值会偏小。因NaOH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参加中和反应的OH-减少,故要使NaOH稍稍过量来达到以盐酸的量为标准进行反应。10.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1)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8-(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4)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