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7)页,第Ⅱ卷第(8)页至第(10)页。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涂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答题卡不要折叠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N14C12Na23Cl35.5H1一.选择题(单选,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句中涉及的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B.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产生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C.“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在添加时无需对其用量进行严格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A.“豆箕”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A正确;B.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目的是化学产品在设计、制造、应用、回收处理时,对环境没有或产生尽可能小的副作用,故B正确;C.丝绸的主要原料为蚕丝,蚕丝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D.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但是过量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2-剂,对人体有害,故D错误;故答案为D。2.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A.C和COB.红磷和白磷C.3molC2H2(乙炔)和1molC6H6(苯)D.1gH2和2gH2【答案】D【解析】【分析】燃烧热: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详解】A、C和CO是不同物质,燃烧热不同,A错误;B、红磷和白磷结构不同,燃烧热不同,B错误;C、乙炔和苯结构不同,具有的能量不同,则燃烧热不同,C错误;D、都是氢气,燃烧热相同,D正确;答案选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为有效碰撞D.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答案】D【解析】A.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但是不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A不正确;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但是不能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不正确;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不一定都是有效碰撞,只有在合适的取向下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C不正确;D.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D正确。本题选D。-3-点睛:只有温度和催化剂才能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其他条件都不能改变。增大压强与增大反应物浓度都可以增大单位体积空间内活化分子的绝对数目,从而增大了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空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4.2014年7月21日,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南非德班共同商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要想节能减排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①天然气②煤③石油④水能⑤太阳能⑥地热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D.除①②③外【答案】B【解析】【详解】①天然气②煤③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资源;②煤③石油燃烧会污染空环境,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原则;④水能⑤太阳⑦风能,都是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污染是清洁能源,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是洁净能源,符合节能减排原则,则⑤⑥⑦⑧正确,故答案为B。5.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Fe(SCN)3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B.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C.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答案】C【解析】【详解】A.Fe(SCN)3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KSCN后,增大了SCN-浓度,化学平衡向生成Fe(SCN)3的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B.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有利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正确;C.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错误;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该反应存在溶解平衡,饱和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电离出的氯离子,饱和食盐水抑制了氯气的溶解,所以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4-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正确;故答案为C。【点睛】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特别要注意改变平衡移动的因素需与平衡移动原理一致,否则不能使用该原理解释,如催化剂的使用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再如工业合成氨和硫酸工业的条件选择等。6.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处降、乙处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③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更高;④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更高;⑤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而释放出来。A.①④⑤B.①④C.①③D.②③⑤【答案】A【解析】【详解】当往试管中加入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使得集气瓶中的气压升高而出现该现象,故①正确,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故④正确;该反应过程中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故⑤正确;故选A。7.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A.在稀溶液中,2HaqOHHO1;1H57.3kJmol,若将含240.5molHSO的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一定为57.3kJB.由C(石墨)C(金刚石):1H1.90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分别为3916kJ/mol、-5-3747kJ/mol和3265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D.在101kPa时,22gH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22HgOg2HOl;1H571.6kJmol【答案】C【解析】【详解】A.含0.5molH2SO4的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生成1mol水,但如为浓硫酸,由于其稀释放热,则放出的热不一定为57.3kJ,选项A错误;B.由焓变为正可知,石墨能量低,则石墨更稳定,选项B错误;C.环己烷、环己烯中含单键、双键,而苯环不含双键,由标准燃烧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选项C正确;D.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kJ•mol-1,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环己烷、环己烯中含单键、双键,而苯环不含双键。8.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0.4000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立即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B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制取纯净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6-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溶解后需要冷却到室温下再转移至容量瓶中,A错误;B.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为氯化亚铁,从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B正确;C.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生成氢气,由于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即可,不需要通过KMnO4溶液,或者直接通过碱石灰,C错误;D.反应的方程式为HSO3-+H2O2=SO42-+H++H2O,这说明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答案选B。【点睛】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设计或评价实验时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本题中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物质的浓度不同,而忽略了实验结论需要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9.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②在2min末时,反应物B的反应速率是0.3mol·L-1·min-1③在这2min内用C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2mol·L-1·min-1④在2min时,B、C、D的浓度比一定为3∶2∶1⑤若D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则2min时D的浓度为0.3mol·L-1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D.③⑤【答案】D【解析】【详解】①物质A是固体,浓度不变,不能用A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故①错误;-7-②2min末的反应速率为即时速率,用B表示速率0.3mol/(L∙min)是2min内的平均速率,故②错误;③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B):v(C):v(D)=3:2:1,在这2min内用B表示速率0.3mol/(L∙min),则用C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3mol/(L∙min)×23=0.2mol·L-1·min-1,故③正确;④前2min内,B、C、D变化的浓度比一定为3∶2∶1,但在2min时,B、C、D的浓度比不一定为3∶2∶1,故④错误;⑤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则D的浓度增大了0.6mol·L-1×13=0.2mol·L-1,若D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则2min时D的浓度为0.3mol·L-1,故⑤正确;③⑤正确,故答案为D。10.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⑥v(C)与v(D)的比值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⑧混合气体的总体积⑨C、D的分子数之比为1∶1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答案】B【解析】【详解】①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压强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时,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①正确;②该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则密度为定值,不能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判断平衡状态,故②错误;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④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变量,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