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教学质量监测高一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硅材料可制成光伏发电装置B.SO2、漂白液、双氧水的漂白原理相同C.使用无磷洗涤剂可减少水华的发生D.催化净化汽车尾气可降低污染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氧化性的酸,因而铝在浓稀硝酸中都能钝化B.亚硝酸盐与食盐相似,可食用C.“雷雨肥庄家”属于自然固氮D.氮气化学性质活泼,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或氧气反应3.下表是某矿泉水的部分标签说明则该饮用水中还可能较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OH﹣B.Ag+C.Na+D.Ba2+4.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另一物质,仍无沉淀生成,则该物质可能为()A.Cl2B.NH3C.H2SO4D.HCl5.下列定性分析正确的是()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两者均有氧化性B.SiO2、Al2O3均可和酸与碱反应,说明两者均为两性氧化物C.浓硫酸、浓硝酸在常温下均能使铁铝钝化,说明两者均有强氧化性2D.钠、铁的金属性均比铜的强,说明两者均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6.如图所示是3NH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溶于水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7.下列制取Cl2,用其氧化含I-废液,回收并提纯I2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Cl2B.氧化碘离子C.过滤出粗碘D.升华提纯碘8.下列过程,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A.NO气体暴露在空气中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C.Cl2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D.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9.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①Al2O3NaAlO2(aq)Al(OH)3②SSO3H2SO4③NaOH(aq)NaHCO3Na2CO3④FeFeCl2FeCl3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0.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作光导纤维B.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C.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D.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11.将1.92g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3()A.1molB.0.05molC.1.05molD.0.11mol12.某课外学习小组为了探究NO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2气体,先慢慢通入O2,一段时间后,再喷射蒸馏水即得硫酸型酸雨.则关于NO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还原剂B.氧化剂C.反应物D.催化剂13.氯气和二氧化硫都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布条,可以观察到有色布条()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2O氧化物2HO酸或碱NaOHHCl或盐,铁单质可以按上述关系进行转化B.若a、b、c分别为S、SO3、H2SO4,则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C.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D.单质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15.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不能溶解铜的是()A.稀硝酸B.稀硫酸和硝酸钾混合溶液C.浓硫酸D.硫酸铁溶液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3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B.NH4Cl中含有少量的I2可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C.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D.浓硝酸需保存在棕色瓶中17.下列硫化物中不能直接用金属单质和硫单质反应制得的是()A.CuSB.FeSC.ZnSD.MgS18.为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层,且不会造成铝的损耗,可选用的试剂是()A.浓硝酸B.稀硝酸C.NaOH溶液D.浓盐酸19.下列变化可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A.Na2O2→NaB.Al2O3→Al(OH)3C.SiO2→H2SiO3D.Na2CO3→NaOH2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4②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③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④夏天到了,游客佩戴由涂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眼睛⑤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A.①②③B.②④C.③④⑤D.③⑤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21.(18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这也充分说明了含氮化合物对人类生存的巨大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______性,能使酚酞溶液变______色,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色。(2)氮的氧化物有多种,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是大气污染物。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与空气变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此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22.(12分)分别向盛有①紫色石蕊溶液②澄清石灰水③品红溶液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通入SO2气体。(1)试管①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入少量的SO2)。(3)上述实验中,出现溶液褪色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试管标号)。(4)上述实验中,SO2表现出酸性氧化物性质的是_________(填试管标号,下同),SO2表现出漂白性的是__________,SO2表现出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23.(10分)某学生做浓硫酸性质的实验: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2mL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加热试管,观察现象。5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b处滤纸条的变化为,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3)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作用是。(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列反应中的来表示。A.O2+H2OH2SO3B.O2+2H2SO3=2H2SO4C.SO2+H2O2=H2SO424.(10分)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请填写下列空白:(1)物质X可以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F是_________。(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0分)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6(1)图甲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A.HCl和H2OB.O2和H2OC.NH3和H2OD.CO2和NaOH溶液(2)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3)在图乙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_。A.浓硫酸B.生石灰C.硝酸铵D.烧碱(4)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原理与上述________装置的原理相似。(5)如果只提供如图丙(烧瓶内充满NH3)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7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化学试卷参考答案1.B2.C3.C4.D5.C6.C7.D8.D9.A10.C11.D12.D13.D14.C15.C16.B17.A18.A19.D20.D21.(18分,每空2分)(1)N2+3H22NH3碱红蓝(2)红棕色2NO+O2==2NO2NO2NO21:222.(12分,每空2分)(1)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2)SO2+Ca2++2OH–=CaSO3↓+H2O(3)③④(4)①②③④23.(10分,每空2分)(1)Cu+2H2SO4(浓)CuSO4+SO2↑+2H2O(2)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褪色滤纸变红(3)氢氧化钠可以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4)AB24.(10分,每空2分)(1)(NH4)2CO3或NH4HCO3NH3NO2(2)2Na2O2+2CO2=2Na2CO3+O24NH3+5O24NO+6H2O25.(10分,每空2分)(1)B(2)D(3)C(4)乙(5)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或烧瓶上覆盖冷毛巾或淋洒冷水,使烧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从而引发喷泉或在烧瓶上涂抹无水乙醇,由于乙醇挥发带走热量使烧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引发喷泉)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