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结构结缔组织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二、致密结缔组织三、脂肪组织四、网状组织第三节软骨组织与软骨一、软骨组织二、软骨的分类及软骨膜第二节血液一、红细胞二、白细胞三、血小板第四节骨组织与骨一、骨组织二、长骨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软骨组织的结构;骨组织的结构。熟悉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长骨的结构。了解软骨膜的结构;骨髓的结构。学习目标第二章结缔组织②细胞无极性,散在于细胞外基质中。③多有血管。起源:结缔组织均起源于间充质,间充质仅存在于胚胎时期,由间充质细胞和大量无定形基质组成。功能:结缔组织在机体分布广泛,具有连接、充填、修复、防御、支持、保护和营养等功能。广义的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血液软骨组织骨组织特征:分类:狭义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①细胞数量少、种类多,细胞外基质量大、结构复杂,分为组织液、基质和纤维3部分。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特点是细胞种类较多,纤维数量少,排列稀疏。分布广泛,可见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和细胞之间,具有连接、支持、防御和修复等功能。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细胞1.成纤维细胞光镜:呈扁平多突起状;胞核较大,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电镜: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等。功能:合成分泌蛋白质功能旺盛,形成纤维和基质。纤维细胞:是功能不活跃的成纤维细胞。细胞体积较小,长梭形,核小色深,胞质弱嗜酸性。电镜下,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少,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当机体需要如手术及创伤时,可转化为成纤维细胞。肉芽组织与瘢痕组织肉芽组织与瘢痕组织是软组织损伤愈合过程中常见到的两个概念。体表由浅至深依次为复层扁平上皮和结缔组织,小面积损伤可借复层扁平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增殖分化修复不留痕迹;损伤面大时常留有瘢痕。在损伤面积大时,基底层细胞受损,正常细胞迁移能力有限,难以覆盖伤口全部,暴露出的深部结缔组织有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这种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基质和纤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同时纤维细胞也转化为成纤维细胞,修复伤口,这种富含有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结缔组织,称肉芽组织。继之,肉芽组织的纤维越来越多,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减少,即为瘢痕组织。肉芽组织与瘢痕组织均为固有结缔组织。基础与临床光镜:细胞形态多样,功能活跃时常伸出伪足使形态不规则;胞核较小,胞质丰富,嗜酸性,可含有异物颗粒或空泡,HE染色不易分辨,常借吞噬染料被显示。电镜:表面有皱褶和微绒毛,质膜附近有较多的微丝和微管;胞质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还有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具有趋化性,通过吞噬作用、抗原呈递作用和分泌功能,发挥防御作用。2.巨噬细胞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细胞光镜: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呈圆形,多偏于细胞一侧,异染色质呈块状附于核膜上,呈辐射状排列;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可见一浅染区。电镜:胞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位于核旁浅染区内。功能: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抗体能特异性地结合抗原,阻止抗原致病性的发挥并引导巨噬细胞、补体等清除抗原。常分布于慢性炎症部位和病原菌或异体蛋白易于入侵的部位如消化管和呼吸道等。3.浆细胞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细胞光镜: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多位于中央;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异染性颗粒,颗粒易溶于水,HE染色标本中不易辨认,可被甲苯胺蓝染成紫红色。分布:常沿小血管成群分布,在机体与外界接触或相通的部位如皮肤、消化管和呼吸道多见。功能: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受刺激后,肥大细胞释放颗粒内含的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还可以在胞质中合成并释放白三烯。组胺、白三烯可使毛细血管及微静脉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多,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在皮肤形成荨麻疹;呼吸道水肿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造成气道狭窄引发哮喘。肝素有抗凝血作用。4.肥大细胞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细胞5.脂肪细胞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体积大,常呈圆球形或相互挤压成多边形;胞质含脂滴,石蜡包埋、HE染色标本的脂滴被溶解呈空泡状,核扁圆形,核和部分胞质位于细胞一侧,呈新月形。能合成、贮存脂肪,并参与脂类代谢。是间充质细胞在成体的保留。形态与纤维细胞相似,在HE染色标本上不易辨认。具有间充质细胞的分化潜能,可增殖分化,参与炎症、创伤的修复。血液内的白细胞常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游走至疏松结缔组织内,行使防御功能。7.白细胞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主要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二)细胞外基质1.纤维大量聚集肉眼可见,新鲜时呈乳白色,又称白纤维;HE染色呈粉红色,波浪状走行;电镜下,由具有64nm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的胶原原纤维平行排列而成,胶原纤维的化学成分为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1)胶原纤维:数量最多,粗细不等;具有强韧性和抗拉性。(2)弹性纤维:数量比胶原纤维少,较细;富于弹性,韧性差。大量聚集肉眼可见,新鲜时呈黄色,又称黄纤维。因折光性较强,HE染色呈亮红色,量少时不易与胶原纤维区分,可被醛复红染成蓝紫色或被地衣红染成棕褐色。电镜下,弹性纤维的中央大部是均质状的弹性蛋白,外周是由原纤维蛋白构成的微原纤维。一、疏松结缔组织(3)网状纤维:分布在网状组织和基膜网板中;具有支架作用。HE染色不着色,可被银盐染为黑褐色,故又称嗜银纤维。电镜下,形态与胶原原纤维相似,也有64nm周期性横纹。网状纤维的主体由Ⅲ型胶原蛋白组成,表面包有较多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2.基质:是填充于纤维和细胞之间、无定形的胶状物质,主要由蛋白多糖构成。蛋白多糖是蛋白质和多糖结合成的复合物,多糖主要为透明质酸和含硫酸类糖胺多糖。分子筛:透明质酸是曲折盘绕的长链大分子,含硫酸类糖胺多糖借核心蛋白和结合蛋白连于透明质酸上,这种蛋白多糖分子形成具有许多微孔的结构,称分子筛。一、疏松结缔组织(二)细胞外基质1.纤维分子筛构成示意图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3.组织液是溶解有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O2和CO2等小分子物质的液体。组织液由毛细血管渗出,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又返回毛细血管、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不断循环更新,是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当组织液的渗出、回流发生障碍时,组织液含量可增多或减少,临床上称水肿或脱水。(二)细胞外基质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二、致密结缔组织1.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粗大的胶原纤维纵横交织成网,主要见于真皮、硬脑膜、巩膜及器官被膜等处。2.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密集的胶原纤维沿着受力方向平行排列成束,束间有沿其长轴成行排列的成纤维细胞,又称腱细胞。主要构成肌腱和腱膜。3.弹性组织以弹性纤维为主的致密结缔组织,见于项韧带和黄韧带,以适应脊柱运动。特点:纤维数量多、粗大,排列密集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三、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密集而成,可分为两类:1.黄色脂肪组织由大量单泡脂肪细胞聚集而成,是机体的贮能库;主要分布于皮下、腹腔、盆腔和骨髓腔等处。2.棕色脂肪组织由多泡脂肪细胞组成,见于新生儿,可将脂滴内的脂类分解,产生热能。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四、网状组织主要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分布于淋巴结、脾和骨髓,是淋巴组织和造血组织的基本成分。网状细胞:呈星状,突起彼此互相连接;核大,染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网状纤维:沿网状细胞分布,共同构成支架。蜂窝组织炎蜂窝组织炎是指体内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链球菌或葡萄球菌引起。正常情况下,疏松结缔组织基质的透明质酸等大分子构成的分子筛,能够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有一些细菌如链球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分解透明质酸,破坏分子筛,使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得以扩散,引起机体局部强烈的炎症反应和全身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败血症而死亡。脂肪瘤脂肪瘤是皮下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外表面包有薄的结缔组织被膜,内有被结缔组织分成叶状的脂肪组织,有的脂肪瘤还含有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分别称纤维脂肪瘤或血管脂肪瘤。脂肪瘤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的脂肪组织,常见于肩、背和臀部。脂肪瘤很少发生恶变,体积较大时需要手术治疗。基础与临床第二节血液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分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发生:主要在红骨髓。在一定的微环境和某些因素的调节下,造血干细胞先增殖分化为造血祖细胞,然后定向增殖、分化,经过各种血细胞的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为成熟血细胞。除新生儿外,只有成熟阶段的血细胞才能进入血液。血浆:相当于细胞外基质,水占90%,还有血浆蛋白、脂蛋白、无机盐、酶、激素和各种代谢产物。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淡黄色清亮的液体,称血清。血象: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概况血液成分模式图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项目正常值白细胞正常值红细胞男:(4.0~5.5)×1012/L中性粒细胞50%~70%女:(3.5~5.0)×1012/L嗜酸性粒细胞0.5%~3%白细胞(4.0~10)×109/L嗜碱性粒细胞0%~1%血小板(100~300)×109/L血红蛋白男:120~150g/L淋巴细胞25%~30%女:110~140g/L单核细胞3%~8%第二节血液一、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这些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称网织红细胞。成人血液内的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可高达3%~6%。寿命:成熟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功能:具有携带O2和CO2的功能,与临床输血关系密切。结构:成熟红细胞无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质膜上有血型抗原。形态:直径7~8.5μm,呈双凹圆盘状血细胞仿真图第二节血液二、白细胞细胞核:形态多样,有的呈弯曲杆状,称杆状核;有的呈分叶状,叶间有细丝相连,称分叶核,分叶核可为2~5叶,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细胞质: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的颗粒,颗粒按着色不同分为2种。淡紫色颗粒,约占20%,为嗜天青颗粒;淡红色颗粒,约占80%,为特殊颗粒。(一)有粒白细胞1.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直径10~12μm。功能: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性和吞噬功能,吞噬对象主要是细菌,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处理大量细菌后,自身也死亡,成为脓细胞。粒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第二节血液二、白细胞细胞核:可呈分叶、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细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可覆盖在核上。(一)有粒白细胞2.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1%,直径10~12μm。功能:分泌的物质与肥大细胞相似,分泌肝素、组胺、白三烯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参与过敏反应。3.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3%,直径10~15μm。细胞核:可为杆状或分叶状,常为2叶;细胞质: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略带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橘红色。功能:具有趋化性,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作用下,运动至过敏反应的部位,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减弱过敏反应。第二节血液细胞核:细胞核圆形,有的一侧可有浅凹(多见于中淋巴细胞),染色质致密呈块状,着色深,占细胞的大部。细胞质:胞质很少,嗜碱性,染成蔚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二)无粒白细胞1.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小淋巴细胞:直径6~8μm中淋巴细胞:直径9~12μm大淋巴细胞:直径13~20μm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来源于胸腺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来源于骨髓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二、白细胞第二节血液细胞核:呈卵圆形、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形等,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着色较浅。细胞质:较多,呈弱嗜碱性,含有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使胞质染成深浅不匀的灰蓝色。(二)无粒白细胞2.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直径14~20μm功能:单核细胞具有明显的趋化性和一定的吞噬功能。单核细胞在血流中停留12~48小时后,进入结缔组织或其他组织,分化为具有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