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真题多维细目表真题涉分考点题型难度设题情境核心素养2019课标Ⅰ,40(2)10分考点二非选择题难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科学精神2018课标Ⅰ,214分考点三选择题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精神2017课标Ⅰ,234分考点一选择题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政治认同2016课标Ⅰ,204分考点四选择题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科学精神2015山东文综,42(2)9分考点三非选择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法治意识2014山东文综,354分考点四选择题中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科学精神2014山东文综,42(1)6分考点一非选择题难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科学精神2013山东文综,234分考点三选择题中“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科学精神2013山东文综,244分考点二选择题难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科学精神2012山东文综,244分考点四选择题难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科学精神2012山东文综,31(1)6分考点二非选择题中雷锋精神学习活动公共参与2011山东文综,254分考点四选择题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精神2011山东文综,28(2)6分考点三非选择题中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科学精神2010山东文综,244分考点二选择题难对漫画的不同反应科学精神总计次数14次课标Ⅰ,共4次,22分;山东文综,共10次,51分分值73分考点一,共2次,10分;考点二,共4次,24分;考点三,共4次,23分;考点四,共4次,16分考点一物质与运动、物质运动的规律 考点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三实践与认识 考点四真理与认识过程命题规律与趋势01考频赋分本专题考点为高频考点:1.对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实践的特征和形式的知识考查较多,4分、6分、9分或10分;2.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相关知识考查较多,4分、6分、9分或10分。02题型难度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以意义类、说明类设问为主,题目较难。03命题特点以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文化发展、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为背景,从微观角度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和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04关联考点哲学是什么、哲学与时代精神、联系观、发展观、创新的社会作用。05命题趋势以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文化发展、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为背景材料,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为考查形式,从微观角度重点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追求真理的知识与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与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06备考建议1.全面把握并准确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相关知识。2.结合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和重大时政知识,提升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专题六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7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88考点一物质与运动、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具体表现正确理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①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②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其主要表现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也是有规律的。(3)方法论要求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认识运动与静止运动静止区别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续表运动静止联系①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别提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易错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易错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但不是万事万物的简单相加。【易错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易错4】所谓静止就是保持不变哲学上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这主要是指事物的位置或者性质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一旦超出这一限制,就会发生变化。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完全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易错5】四季更替、“8”代表“发”都属于规律四季更替属于现象。规律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规律是抽象的、看不到的,看到的属于规律的表现形式,即现象。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8”代表“发”是一种主观臆断的联系,不属于规律范畴。【易错6】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的,其本身无好坏之分。但规律可能给人带来好的结果,也可能给人带来坏的结果。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就能取得积极的效果;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易错7】人不能违背规律,但可以创造、制定、废除、改变、消灭规律人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否则就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在学习中,“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无视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只能任规律摆布”等说法都是错误的。【易错8】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8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考点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全面认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其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但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比较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原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侧重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联系都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 【易错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其他动物也有大脑,但其他动物没有意识。【易错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但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人脑是意识的“加工厂”,但不是意识的“原材料”。【易错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易错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易错5】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但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新事物。【易错6】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易错7】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易错8】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的说法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物质的决定作用不受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因此相互制约的说法不正确。考点三实践与认识 全面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②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