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31 §4.3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97考点一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概念有两条边① 相等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有一条对称轴.(2)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② 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③ 等角 ”)(3)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④ 中线 、底边上的⑤ 高 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判定等角对⑥ 等边 2.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性质三条对称轴三个内角都是⑦ 60° {判定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⑧ 60° 的等腰三角形{ìîíïïïï考点二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概念有一个角是⑨ 直角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⑩ 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 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一半 .(4)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a、b的 平方和 等于斜边c的 平方 ,即 a2+b2 =c2判定(1)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 一半 ,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两边的 平方和 等于第三边的 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97方法一 合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我们常常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判断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也会通过旋转来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例1 (2017湖北武汉,15,3分)如图,在△ABC中,AB=AC=23,∠BAC=120°,点D,E都在边BC上,∠DAE=60°.若BD=2CE,则DE的长为 .解析 如图,将△ABD沿AD翻折得△AFD,连接EF,∴AB=AF=AC,BD=DF,∠AFD=∠B=30°,∵∠BAC=120°,∠DAE=60°,∴∠BAD+∠CAE=60°,又∠BAD=∠FAD,∴∠FAD+∠CAE=60°,∴∠CAE=∠FAE,∴△ACE≌△AFE(SAS),∴CE=EF,∠AFE=∠C=30°,∴∠DFE=60°.过点E作EH⊥DF,交DF于点H,过点A作AM⊥BC,交BC于点M.设CE=2x,则BD=2CE=4x,EF=2x,DF=4x,FH=x,EH=3x,DH=3x,又BC=2BM=2AB·cos30°=6,∴DE=6-6x,在Rt△DEH中,DE2=DH2+EH2,即(6-6x)2=(3x)2+(3x)2,解得x1=3-32,x2=3+32(舍去).∴DE=6-6x=33-3.答案 33-3一题多解 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ACF,连接EF,∴CF=BD.可证△ADE≌△AFE,∴DE=EF.∵∠ACD=∠B=30°,∴∠FCE=60°.过点E作EH⊥CF,交CF于点H,设CE=2x,则BD=4x,CH=x,CF=4x,FH=3x,EH=3x.过点A作AM⊥BC,交BC于点M,则BC=2CM=2AC·cos30°=2×23×32=6,∴FE=DE=6-6x,在Rt△EFH中,FE2=FH2+EH2,即(6-6x)2=(3x)2+(3x)2,解得x1=3-32,x2=3+32(舍去).32 5年中考3年模拟∴DE=6-6x=33-3. 变式训练1 (2018湖北武汉,14,3分)以正方形ABCD的边AD作等边△ADE,则∠BEC的度数是 .答案 30°或150°解析 ①当点E在正方形ABCD外时,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E为等边三角形,∴AB=AD=AE,∠BAD=90°,∠AED=∠DAE=60°,∴∠BAE=150°,∴∠AEB=∠ABE=15°,同理可得∠DCE=∠DEC=15°,则∠BEC=∠AED-∠AEB-∠DEC=30°.②当点E在正方形ABCD内时,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E为等边三角形,∴AB=AD=AE,∠BAD=90°,∠AED=∠DAE=60°,∴∠BAE=30°,∴∠AEB=∠ABE=75°,同理可得∠DCE=∠DEC=75°,则∠BEC=360°-∠AED-∠AEB-∠DEC=150°.综上,∠BEC=30°或150°.方法二 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题 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两边长求第三边长时,可以直接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对于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边长和其他相关条件,求另两边长的问题,常设一边长为未知数,由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例2 (2017河南,15,3分)如图,在Rt△ABC中,∠A=90°,AB=AC,BC=2+1,点M,N分别是边BC,AB上的动点,沿MN所在的直线折叠∠B,使点B的对应点B′始终··落在边AC上.若△MB′C为直角三角形,则BM的长为 .解析 在Rt△ABC中,∠A=90°,AB=AC,∴∠B=∠C=45°.(1)当∠MB′C=90°时,∠B′MC=∠C=45°.设BM=x(x>0),则B′M=B′C=x,在Rt△MB′C中,由勾股定理得MC=2x,∴2x+x=2+1,解得x=1,∴BM=1.(2)如图,当∠B′MC=90°时,点B′与点A重合,此时BM=B′M=12BC=2+12.综上所述,BM的长为1或2+12.答案 2+12或1 变式训练2 (2018江西,12,3分)在正方形ABCD中,AB=6,连接AC,BD,P是正方形边上或对角线上一点,若PD=2AP,则AP的长为 .答案 2,14-2或23解析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6,∴AC⊥BD,AC=BD=62,OA=OD=32.有三种情况:①点P在AD上时,∵AD=6,PD=2AP,∴AP=13AD=2;②点P在AC上时,不妨设AP=x(x>0),则DP=2x,在Rt△DPO中,由勾股定理得DP2=DO2+OP2,即(2x)2=(32)2+(32-x)2,解得x=14-2(负值舍去),即AP=14-2;③点P在AB上时,∵∠PAD=90°,PD=2AP,∴∠ADP=30°,∴AP=ADtan30°=6×33=23.综上所述,AP的长为2,14-2或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