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庙——杏坛2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圣府大门3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国,几乎是每一个省府或县城,都有一座孔庙,但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同文门4孔林至圣林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5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指什么?6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儒学思想演变线索汉武帝复苏遭到打击西汉初秦朝战国隋唐成为正统魏晋面临挑战宋明新发展理学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7不受重视受压制独尊备受推崇空前强化被利用全盘否定(1)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2)是否迎合了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的需要(居于统治地位)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910•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所谓“争鸣”,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一、“百家争鸣”的概念11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呢?…1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二、“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原因1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4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三、“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5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什么巨大影响?奠定中国文化发展基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6三、“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17中文名:孔丘别名:孔子,仲尼,至圣外文名:Confucius国籍:鲁国民族:华夏族身份:教师,学者,思想家信仰:儒学时代:春秋晚期出生地: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言行被整理在《论语》中。孔子18孔子的从政经历•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19孔子的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①“仁”的学说(核心)•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②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20(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①为政以德。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进步)②希望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2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3)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主要贡献: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②重视对文化典籍的整理22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万世师表﹛﹜﹛﹜23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4(一)儒家学派1.孔子a.核心、哲学:“仁”b.政治观:①主张“为政以德”、②“克己复礼”c.教育观:“有教无类”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2)具有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C.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25(一)儒家学派1.孔子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史书载,他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周游列国叶落归根26(一)儒家学派1.孔子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3)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来推行“礼制”。(1)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孔子的主张落后于形势的发展(2)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27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荀子28(一)儒家学派2.孟子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2)《孟子》在唐后成为儒学经典,位列“四书之一。”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亚圣”29(一)儒家学派2.孟子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3)孟轲被后世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丘。a.建立了仁政的政治学说。b.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c.主张人性本善说。人固有仁、义、礼、智等的天赋道德品质,有恻隐之心。人的修养和义利观:倡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30(一)儒家学派3.荀子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材料一: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材料二: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材料三: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於争夺,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31(一)儒家学派3.荀子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概括荀子的观点并指出思想倾向,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天人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并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政治主张:治国方式,以礼教为主,实行仁义与王道。提出礼法并施,王霸兼用,王道为主。(2)君舟民水民意等同于天命——“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人性本恶,认为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32(一)儒家学派3.荀子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影响及其特点: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成分,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33(一)儒家学派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孔子孟子荀子爱人仁政仁义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恶论性善论性相近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同异34(一)儒家学派先秦儒学的主要特征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儒学的根本是“仁”的思想(2)民本思想(3)重视道德和教化(4)在政治上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35(一)儒家学派民本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君主专制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长期存在,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有民本主义的调节,使君主滥用权力的现象不能不有所遏制,而不至于公然以天下为敌,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所谓的“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吏为民役”等,是中国历史上民本主义的思维定势和施政方略。当然,古代的“民本”、“重民”,根本上不同于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它的核心内容是为民之主或为民作主,是把民众作为君主治国的基础,而绝非让民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36(一)儒家学派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无不对民心所向问题从政治层面上予以极大的关注,看成是为政者功名成败的关键。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政治实践重视民众政治心理、政治观念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虽有着明显的封建烙印,但仍不失为可资借鉴的古代政治文化遗产。民本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37(二)道家1.老子和《道德经》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a.老子的哲学思想“道”是万物的本源,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生万物——剔除天命的绝对权威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b.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评价: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无为而治”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38(二)道家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老子——无为辩证的智者。(老子名言枚举)“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39(四)道家二、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老子——无为辩证的智者。(老子名言枚举)“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40(四)道家2.庄子二、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a.提出了“齐物”的观点,即齐一万物,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没有区别。b.提出了“逍遥”的人生哲学,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c.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需服从自然规律。庄子的“逍遥”思想反映了没落贵族的消极思想。41(三)法家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答: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42(四)法家二、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韩非子——唯君独尊的帝王术(韩非子名言枚举)“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43(三)法家四、主要学派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