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3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训练检测(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考点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一、基础小题1.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A.碳酸盐;呼吸作用B.CO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C.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D.CO2;分解作用答案B2.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C.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大气中的CO2库,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它们不能构成食物链,因为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A错误;①表示光合作用,大力增强过程①可吸收较多的CO2,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温室效应,B正确;经③流向B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CO2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C错误;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②即植物根细胞的细胞呼吸,D错误。3.右面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2-B.模式图中不应有“池塘”的箭头C.蚕是次级消费者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答案D解析“桑”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模式图中应有“池塘”的箭头;图中蚕以桑叶为食,是初级消费者;该生态农业促进了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模式中,错误的是()A.在人体内甲图中的A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B.乙图中碳元素在A、B、C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C.人体内氧气浓度最低的是甲图中的DD.乙图中的A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答案B解析图甲代表人体体液中的物质交换模式图,A、B、C、D分别是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细胞内液,图乙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A、B、C、D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和无机环境。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错误。5.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B.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答案B-3-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即图中的丁,A正确;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的传递伴随着能量的流动,传递方向是单向的,B错误;人工生态系统中往往需要输入大量的物质与能量,故CO2的消耗量可能小于CO2的产生量,C正确;根据图示可知,该森林生态系统的CO2消耗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增加,消费者种类或数量会增多,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D正确。6.(2018·乌鲁木齐二诊)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Ⅰ、Ⅱ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碳元素转移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水稻的Ⅱ过程B.鱼的数量增加不一定降低水稻产量C.丁中的大部分生物可促进乙的Ⅰ过程D.在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中a=b+d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Ⅱ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稻田排水利于根部呼吸作用,A正确;鱼捕食藻类、杂草后,与水稻竞争营养的生物减少,产量可能会上升,B正确;丁中生物代表分解者,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可以提高稻田的营养物质的量、二氧化碳浓度等,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可促进乙的Ⅰ过程,C正确;在水稻的生长期,水稻流入高营养级能量,除了呼吸、流向分解者外,还有未被利用的能量。因此ab+d,D错误。7.(2018·潍坊市高三统一考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体富营养化时出现“水华”现象,说明物质循环的平衡被破坏B.流经所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都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的10%~20%会被下一营养级摄入D.碳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进行的答案A解析水体中因N、P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出现“水华”现象,此时物质循环平衡被破坏,A正确;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仅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饵料中的化学能,B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的10%~20%会被下一营养级同化,C错误;碳循环主要是以CO2-4-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进行的,D错误。8.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都非常关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系统中都存在人和动、植物,说明均含3个营养级B.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会出现倒置现象C.实施必要的物质输入是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D.这两类人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无需信息传递答案C解析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动物和植物可形成多条食物链,可有多个营养级,A错误;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现象,B错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量较少而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因此需要必要的物质输入,C正确;这两类生态系统中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需要信息传递,D错误。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D.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答案D解析植物只能利用太阳能,不能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A错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主要是太阳能,也可以是化学能,C错误。10.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是反复进行的。11.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5-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共同进化答案A解析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蔗蟾与袋鼬之间为捕食关系,不存在物质循环,A符合题意;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蔗蟾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流向了袋鼬,B不符合题意;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信息传递,并且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不符合题意;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共同进化,以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12.(2018·宁夏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C.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答案B解析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之一,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的,D正确。二、模拟小题13.(2018·北京市顺义区第二次统练)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答案B-6-解析图中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生产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e为化石燃料;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14.(2018·广东清远调研)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以作为1、3所示成分C.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1所在营养级D.碳元素的循环可以在任何一个结构完善的生态系统内独立进行答案C解析由图知,只有1能利用4中的碳,且碳循环中的其他组分都有碳流向4,说明4应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1为生产者。1和2都有碳流向3,则3为分解者,2为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生物量是最大的,而碳元素是生物干重的最大组成部分,所以含碳最多的营养级是1,C正确;1代表生产者,6可以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5是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A错误;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既可以作为分解者,又可以作为生产者(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还可以作为消费者(寄生细菌等),即可以作为1、2、3所示成分,B错误;碳元素的循环属于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不能只在一个生态系统内独立进行,D错误。15.(2019·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模拟)切叶蚁切割收集的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然后以真菌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物质和能量循环B.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会留下“气味”,这属于物理信息C.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D.切叶蚁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据题意分析可知,真菌分解的是植物的残枝败叶,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物质循环,而不能促进能量循环,A错误;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会留下“气味”,这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互利共生是种间关系,而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是同一种生物,C错误;切叶蚁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16.(2019·亳州月考)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7-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还可以是无机环境(如颜色、湿度、温度、磁力等),并不是只来自生物。17.(2018·贵州贵阳监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的特殊行为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答案B解析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来说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行为信息,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错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C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即化学信息)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正确。18.(2019·山东青岛模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B.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不能被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