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考零距离2区位分析——人文地理的灵魂所在从各类地理试题特点来看,有关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的试题属于应用性综合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着力于考查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此类问题的重视,从纵、横两方面去分析,以“四大原则”去选择。一、纵向的“线”——六大“区位”围绕区位因素,涉及的人文地理规律主要有人口变化规律、城市分布和城市化规律、商业中心的分布规律等;人文地理原理主要有城市布局原理、农业布局原理、工业布局原理、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原理等。在区位分析中,总结各类区位分析的一般规律,其分析角度如下表所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区位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工业基础、交通、市场、政策、技术、劳动力、历史等工业区位原料、燃料、地形、水源等农业基础、交通、市场、政策、技术、劳动力、环境、历史等城市区位地形、气候、河流等交通、政治、宗教、军事、科技、旅游等交通区位地形、地势、地质、气候、河流等交通量多少、经济点多少、占耕地多少2港口区位水域:港阔水深、不冻不淤、避风为优;陆域:地平便于筑港陆上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以城市为依托商业区位地势平坦市场最优、交通最优二、横向的“线”——区位因素的分级线索1.区位因素的不同层级要求(1)根据具体需要,将各要素进行分解和细化。例如若要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来分析,则需要具体到:光照(喜光作物、喜阴作物)、热量(决定了耕作制度)、降水(决定了耕地类型)、气象灾害(包括旱灾、洪灾、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有时需要细化到:消费市场(市场需要的产品品种和数量;空间市场包括区内市场和区外市场;时间市场包括应季市场与反季市场)、交通条件(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组合选择,原料产地、能源基地及消费市场的空间距离)、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雇佣总成本)、农业基础(粮棉产量和副食性基地产品的产量)、政府政策(政策、资金及管理)、科学技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及劳动力技术素质)、土地价格(按照城市地价递减规律选择人类活动的空间)等。(2)特殊因素都是开放性的,与地理事实联系密切,而且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迅速变化的。2.区位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1)主导因素的把握:多样化的区位因素中,存在主导因素(多用于社会经济因素之中)或限制性因素(多用于自然因素及环境因素之中)。工业区位选择分为不同导向型,是区位主导因素的另一种具体描述方式,包括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及技术导向型等类型。农业区位更多考查的是限制性因素,热量因素常常成为高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经常成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2)区位因素的变化:相对自然条件而言,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革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三、区位选择的四大原则31.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三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是具体布置运作、综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工农业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工农业生产布局后既要生存发展,有量的增长,更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益、节能节料,清洁生产;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工农业发展要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2.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动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广阔的市场。3.因地制宜原则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具体分析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南方“门户”的位置——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4.因时制宜原则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钢铁工业分布的历史演变为:早期趋于煤矿产地;中期趋向于铁矿产地;现代趋向于市场,临海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