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配餐作业(二十八)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见学生用书P377(2017·安徽蚌埠期末)如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答案D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解析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该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大;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但因流水的冲刷、雨水的淋洗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强,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答案D2【方法技巧】区域图的判读方法(1)区域图类型:大尺度区域图(大洲)、中尺度区域图(国家、地区)、小尺度区域图(省、区等局部图)。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小尺度区域图更加多见。(2)区域图的组成:图名、图例、经纬网、辅图。(3)区域图判读方法:判读区域地图时,关键在于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定位及获取答题所需的有效信息,方法见定位方法。(2017·杭州模拟)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回答3-4题。3.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解析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一般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注意甲区域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形而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乙区域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而应发展水稻种植。答案D4.下列关于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③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故③④正确。山西人3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答案D作为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江苏省徐州市过去被贴上“老灰穷”的标签。近年来,徐州以创新思路推进跨越发展,产业结构由老转新、生态环境由灰转绿、群众生活由穷转富,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产业、生态、城市、民生”四位一体的发展新路。据此回答5—6题。5.徐州作为一个成熟的区域历经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四个经济发展阶段,在其转型和再生阶段()A.基础设施建设加快B.城市化速度加快C.区域内发展差异扩大D.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解析区域经济成长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进入转型和再生阶段,区域内部差异较小,由于加强了对环境的管理和整治,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答案D6.徐州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①区域衰落是区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②人地关系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③资源与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④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有制约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徐州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这说明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衰落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人们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注重区域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是可以不断向良性方向发展的,①②叙述错误。答案B(2017·兰州模拟)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7.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abcB.cabC.cbaD.bac48.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解析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根据各点的产业数值可以看出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较高的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答案AD9.结合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图,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平均气温存在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仔细观察两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分布曲线,归纳各自的降水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形成原因。(3)结合图中给出的两地区的地理要素差异,分析比较两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同。解析(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导致两者年平均气温存在很大差异的因素是纬度位置。(2)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松嫩平原地区受季风和地形影响,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下。(3)可从农业生产类型、方式、农作物种类及熟制等方面分析。答案(1)纬度位置差异(2)长江三角洲:年降水量较多,呈现出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季风的影响。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较少,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5(3)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好,宜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水稻、油菜、棉花等,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河湖众多,水产业较发达。松嫩平原:水热条件较差,宜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一年一熟;松嫩平原西部少雨,草原分布较广,宜发展畜牧业。(2017·中山模拟)P、Q、M、N为四个不同的地区。读图回答1-2题。1.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PB.QC.MD.N解析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M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答案C2.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区当地实际情况的是()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解析由图可知,P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Q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的地区,亚热带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没;M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N地区位于中温带,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答案B(2017·石家庄质检一)喀什市是我国的边陲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0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约为34∶30∶36。自2010年,上海开展喀什扶贫援建工作,如今取得丰硕成果。下图示意喀什市位置。据此完成3—4题。63.上海开展喀什扶贫援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是()A.两地距离遥远,沟通联系不便B.产业结构差异大,可直接转移的产业少C.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条件恶劣D.资金投入不足,难以进行产业改造升级解析上海位于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比较高。喀什位于西部地带,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较大比重。二者产业结构差异大,可直接转移的产业少。答案B4.上海开展喀什扶贫援建选择的主要方向有()A.推进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经济B.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C.发展以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D.建设先进的加工制造业体系解析喀什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上海可发挥自身科技水平高的优势,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喀什农业产业化。答案B5.(2017·天星教育第二次大联考)读我国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回答问题。(1)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西三角经济圈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2)简述发展西三角经济圈的积极意义。(3)重庆和西安在西三角经济圈中的地位突出,如果选一个作为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你认为哪个较好,并说明其优势条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区域联系与合作的地理意义、区域差异与区域优势7等。第(1)问,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西三角经济圈煤、铁、天然气、水能资源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三角经济圈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且有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第(2)问,发展经济圈主要是为了区域经济发展,作为西南与西北地区的特殊区位,区域合作有利于加强区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竞争力、形成核心辐射力,有利于带动西部发展。第(3)问,择一城市,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科技力量、教育水平、人力资源、历史基础、现有经济水平、区域联系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天然气、水能等常规能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的支持。(2)有利于加强西南与西北地区的联系,促进西南与西北地区经济互补;有利于提升西三角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甚至国外产业转移的能力;有利于西三角地区形成实力较强的核心辐射力,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均衡发展。(3)重庆。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有政策优势;直辖市及周边地区水电、天然气等能源丰富;为西南地区重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位于长江航线要道上,交通便利,有利于与长三角联系;与长三角属于同一流域,有利于依托上海科技力量及与其进行经济合作;为西南地区核心城市,有利于通过泛亚铁路与南亚、东南亚联系;聚集着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科研力量与研发能力较强。人力资源相对充足。(西安。西安是六大古都之一,为历史名城,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省内及周边地区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丰富;是西北地区重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位于陇海铁路干线上,交通便利,有利于联系华北与西北;距北京近,有利于依托北京科技力量及与其进行经济合作;为西北地区核心城市,有利于通过亚欧大陆桥与中亚及欧洲联系;聚集着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科研力量与研发能力强,人力资源相对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