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配餐作业(十八)城市化►►见学生用书P359(2017·河北质检)如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1—2题。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解析注意该图横坐标时间间隔并不均衡。据图可知,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年和1990—1995年时间段长短不同,但城市化水平增长数值相近,故2010—2012城市化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更慢。2020—2030年1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速度较慢。因此D项正确。答案D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D.水平高,发展慢解析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因此A项正确。答案A(2017·河南模拟)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如图示意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3—4题。23.1965—197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化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解析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市化发展,故A项错误;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化问题突出一般不会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快速下降,故B、C项错误;国家通过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可能导致城市化水平快速下降,故D项正确。选D。答案D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近15年来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解析从图中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推知,近1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上升,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故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选C。答案C(2018·广东茂名模拟)标准差椭圆法是分析空间分布方向性特征的经典方法之一。椭圆的大小反映空间格局总体要素的集中程度,偏角(长半轴)反映格局的主导方向。下图为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变化。结合图文材料完成5—7题。5.对于该时间段北京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分布描述,正确的是()A.标准差椭圆范围逐渐扩大且向南移动3B.不透水地表范围不断缩小C.总体上以东北—西南方向为主导D.不透水地表区域分布越来越零散解析图中椭圆长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材料“偏角(长半轴)反映格局的主导方向”。故C正确。读图可知标准差椭圆范围逐渐缩小,故A错误。由材料可知,椭圆的大小代表的是集中程度而非范围,椭圆范围缩小,说明不透水地表区域分布越来越集中。故B、D错误。答案C6.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降水C.植被D.城市规划解析不透水地面是城市中一种以人工地表为主要特征的特定成分,主要由城市中硬质道路、停车场、广场及屋顶等建筑物组成。因此城市规划是形成不透水地表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地形、降水与植被对不透水地表的形成无影响。故A、B、C错误。答案D【易错分析】本题组易错选成其它答案,解答的关键是对“椭圆的大小”所反映内容的解读——椭圆的大小代表的是集中程度而非范围。7.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城市空气湿度增加C.城市内涝现象得到缓解D.近郊区农业用地增多解析1991—2015年椭圆面积成减小的趋势,说明北京市不透水地表向市区集中。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废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不透水地表的主要成分比热容小,受热更容易升温,高大建筑物阻挡气流的扩散,因此“热岛效应增强”,故A正确。不透水地表向市区集中,因此城市空气湿度较小,城市内涝现象加剧,不透水地表的变化对近郊区农业用地影响不大。故B、C、D错误。答案A8.(2017·河北武邑中学调研)城市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1)读图,对比中、英两国城市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的发展过程的差异。(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目前城市化的主要表现。(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不少大城市面临交通拥堵问题。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给政府提出建议。解析第(1)题,据图中中国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可知,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时间约是182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时间约是1990年,从时间上来讲,英国比中国早;城市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英国历时约50年,中国历时约20年,就经历的时间来说,英国比中国长;就城市化发展速度来说,英国发展速度慢,中国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目前我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城市占地面积的变化等方面。第(3)题,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采取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疏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道路网、加强管理和疏导等措施。答案(1)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时间英国比中国早;城市化水平从30%发展到50%经历的时间英国比中国长,城市化速度英国比中国慢。(2)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或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或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第二、第三产业集聚)。(3)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或疏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或合理规划道路网);加强管理和疏导。(其他回答合理可酌情给分)(2018·山东滕州模拟)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我国某超大城市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读图完成1—2题。1.Ⅱ阶段都市边缘区()A.经济增长趋缓B.人口大量涌入,用地明显紧张C.用地向外扩张不明显D.既有低密度的高级住宅,也有外来人口聚居社区、低级住区解析读图可知,根据城市化进程可判断,Ⅰ阶段为城市化、Ⅱ阶段为郊区城市化、Ⅲ5阶段为逆城市化、Ⅳ阶段为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相继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城市用地明显扩大,但因都市边缘区土地面积大,不会造成用地明显紧张,故A、B、C错。郊区城市化阶段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故Ⅱ阶段都市边缘区既有低密度的高级住宅,也有外来人口聚居社区、低级住区。选D。答案D2.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可能是()A.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B.核心区房价的回落C.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D.边缘区基础设施的完善解析Ⅲ阶段为逆城市化阶段,该阶段是少数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趋于饱和的国家或地区,投资方向从大城市转向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减少、经济衰落的现象。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最可能是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投资回报率更高,选C。答案C(2017·四川达州一诊)河北小镇燕郊,毗邻北京市通州区,随着北京市城市空间“东移南扩”,燕郊成了白天比较冷清、晚上很热闹的“睡城”,每天往返于北京与燕郊的大约40万人中,有30万人乘公交上下班,燕郊镇虽然早已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产业类型仍以房地产为主。据此完成3—4题。3.目前“睡城”燕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污染严重C.就业压力增大D.治安问题突出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每天有30万人乘公交车上下班,往返于北京和燕郊之间,两地间交通压力大。故选A。答案A4.燕郊要摆脱“睡城”之称,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可行的措施是()A.改善与北京之间的交通B.控制燕郊的房地产开发C.降低北京房价,减少跨省上班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解析从材料中可知,燕郊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产业类型以房地产为主,类似于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答案D6【命题立意】本题以燕郊“睡城”为切入点,将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城市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5.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来推进?解析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1980年以后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而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由此推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大约从1980年开始。第(2)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第(4)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答案(1)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3)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7(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