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生产上无子番茄、青霉素高产菌株、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抗虫棉的培育原理依次是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②染色体变异③基因重组④基因突变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③③D.④①②③【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遗传变异广泛应用在农作物育种上,育种的方法一般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等,它们分别利用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原理。【详解】生产上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产生的;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将青霉菌经过多次诱导基因突变产生的;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利用了基因重组的方法将两种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上;而抗虫棉利用了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培育,而基因工程属于基因重组。故答案选C。【点睛】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将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的原理区分开,无籽西瓜属于单倍体育种,而无籽番茄是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因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以个体为单位。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2-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研究的对象是个体,A错误;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注意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3.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锈病)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锈病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D.50%和100%【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频率÷2,隐性纯合子的基因频率=隐性基因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频率÷2。【详解】由题意可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的基因型频率是:TT=20%,Tt=60%,tt=20%,T的基因频率为:T=20%+×60%=50%;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t个体全部死亡,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是:TT=20%÷(20%+60%)×100%=25%,Tt=60%÷(20%+60%)×100%=75%,因此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是;T=25%+×75%=62.5%,综上分析,ACD错误,B正确。故选B。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3-C.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老人骨质疏松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凡是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成分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详解】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正常人的血浆中没有,A错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老人骨质疏松与内环境钙盐的含量失衡有关,D正确。故选A。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作用速度比体液调节迅速,作用范围也更加广泛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下丘脑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激素的受体D.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4-(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详解】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错误;甲状腺激素不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激素的受体,C正确;CO2是调节呼吸的一种有效生理刺激,使呼吸中枢活动加强,呼吸加深加快,进而降低血液中的CO2的浓度,D正确。故选A。6.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C.激素和酶都可以催化反应D.激素、酶和神经递质一定都是有机物【答案】A【解析】【分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在细胞内产生,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能发挥作用;激素的化学本质不确定,有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有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确定,有有机物也有无机物。【详解】激素是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信息分子,神经递质是在神经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物质分子,二者都可以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A正确;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腺或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错误;酶具有催化功能,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作用,C错误;神经递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氮,D错误。故选A。7.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B.一个记忆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C.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D.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时不一定会发生过敏反应-5-【答案】C【解析】【分析】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骨髓是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T淋巴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自身免疫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二者不具有传染性,一般来说过敏反应不会导致组织损伤,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物质的反应,过敏反应是对体外物质的反应,二者均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详解】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会影响T细胞的成熟,细胞免疫完全依赖于T细胞,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A正确;一个记忆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故一个记忆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B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时会发生二次免疫,但不一定会发生过敏反应,D正确。故选C。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应用对应正确的是()A.脱落酸——麦田除草B.赤霉素——促进淀粉酶的产生C.乙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D.细胞分裂素——获得无子番茄【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多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意在考查通过比较总结植物激素相关知识的能力。【详解】麦田除草用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A错误.发芽的小麦种子赤霉素增多可以促进淀粉酶的产生,以利于种子萌发,B正确.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C错误.去雄后的番茄雌蕊涂抹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番茄,D错误.【点睛】除草剂的应用利用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而乙烯促进果实的-6-成熟。9.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C.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初生演替过程D.树林中槐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时,会在K值上下波动,种群的最大数量有可能会超过K值,A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密度均会增加,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时,种群密度均会减小,B正确;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C错误;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结构,而非种群的结构,树林中槐树高低错落有致是一个种群的空间分布,而非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B。10.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7-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分析,①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②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③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④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详解】①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如狐与兔;②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如大小两种草履虫;③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如藻类和真菌;④表示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寄生关系,如细菌与噬菌体。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1.下图为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__育种方法,A→B→C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8-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3)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___。(4)由G→J的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