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遂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观点主要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其方向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C正确;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如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四倍体西瓜未经过长期地理隔离,D错误;故正确的选C。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人们也利用该原理来人为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突变”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实现了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袁隆平培育超级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A.“突变”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正确。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错误。-2-C.自然选择实现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决定生命进化的方向;正确。D.袁隆平培育超级杂交水稻进行的有性生殖,原理是基因重组;正确。3.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相互选择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出来的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A、达尔文认为,“田鼠的打洞和夜间活动”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鹿和狼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鹿与狼之间在进行捕食与反捕食的生存斗争,两者进行相互选择,B正确;C、达尔文认为,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用进废退”的结果,C错误;D、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视力差的猫头鹰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由于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D正确.故选:C.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4.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生存斗争,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图中的b发生了改变C.长期的c一定导致d,d表示生殖隔离D.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3-【答案】B【解析】a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b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c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D错误。【考点定位】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要知道:新物种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如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由异源多倍体以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还有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一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一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B.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但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没有影响C.小麦吸浆虫在接触敌敌畏后能产生抗药性的个体,敌敌畏的使用能增强小麦吸浆虫的抗药性D.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二倍体母本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A正确;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没有影响,B错误;小麦吸浆虫在接触敌敌畏前就能产生抗药性的个体,敌敌畏的选择使小麦吸浆虫的抗药性能力增强,C错误;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二倍体母本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但一定需要生殖隔离,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6.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此病。如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患有此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又与另一男子再婚。再婚的双亲生一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A.1/25B.1/102C.1/100D.1/625-4-【答案】C【解析】由题意一对健康的夫妇生有患病的孩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题干所给条件说明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因为在2500个人中有一个患此病,假设该病由A和a基因控制,说明a基因频率是1/50。该妇女一定是杂合子,而再婚男子的基因型不确定可能有1/2500的概率是患者,也可能有98/2500的概率是携带者,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应该是1/2*1/2500+1/4*98/2500=1/100,C正确,A、B、D错误。7.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Na+D.抗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A错误;葡萄糖属于营养物质,可以经过血浆和组织液的运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Na+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正确;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点睛:对于内环境的组成考生一定要清楚某些胞内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代谢产物、激素等物质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生存环境C.组织液中代谢产物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C【解析】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代谢产物、激素等物质的作用,A对;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既可以存在于血液也可以存在于淋巴,所以血浆和淋巴都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生存环境,B对;组织液中代谢产物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C错;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相似,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对。9.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③内的液体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内的液体是血浆;内环境由③④⑤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详解】体循环中,氧气浓度动脉端大于静脉端,若②为肝脏细胞,该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血液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液,故①处浓度高于⑤处,A正确;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即图中的②,B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题图中的⑤④,C错误;③④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⑤,D错误;故选A。【点睛】分析题图明确各部分的名称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内环境的组成、作用和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0.下列有关动物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B.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内环境稳态就是血浆渗透压、酸碱度、体温的稳态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答案】D【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而不是内环境,A错-6-误;突触小泡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内环境稳态主要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的相对稳定,C错误;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仍然能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11.甲图和乙图分别表示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两种细胞的一部分,下列对它们参与的相关调节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1→2→3和乙图中①→②→③都有ATP的水解B.甲图如果是突触小体,3一定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如乙图中①→②的变化C.如果甲图是胰岛B细胞,则3可以促进血糖进入肝脏细胞D.血液中适当浓度的CO2可以使呼吸中枢产生如乙图的电位变化【答案】B【解析】细胞的分泌活动和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都要消耗能量,A正确;乙图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使下一个细胞兴奋或抑制,B错误;如果甲图是胰岛B细胞,则3为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血液中适当浓度的CO2可以使呼吸中枢产生如乙图的电位变化,D正确。【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名师点睛】细胞的分泌活动和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都要消耗能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使下一个细胞兴奋或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肝脏细胞转化为肝糖原;一定浓度的CO2可以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属于体液调节。12.下列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肾脏病变不会直接影晌内环境的稳态C.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也会升高D.下丘脑血糖、水盐、体温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答案】B【解析】-7-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重要物质,A正确;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其病变会直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地细胞内液渗透压也会有所升高,C正确;下丘脑在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它是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因此它和血糖、水、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D正确。13.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详解】0.9%NaCl溶液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机体血浆量会增加,但是渗透压不变,因为排出相应量水的同时也会排出相应量的NaCl,一段时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A项、B项、D项错误,C项正确。14.如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手缩回来后并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