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生物1.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①细胞中ATP和ADP的平衡②Na+、K+平衡③CO2、O2平衡④体温平衡⑤氨基酸平衡A.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在内环境中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详解】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④体温调节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②Na+、K+平衡、③CO2、O2平衡和⑤氨基酸平衡属于内环境化学成分的平衡,①细胞中ATP和ADP的平衡不属于内环境,因此可选的为②③④⑤,C选项正确。【点睛】需要注意内环境在多细胞生物中指细胞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ATP和ADP的平衡通常伴随着化学反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场所通常在细胞内,且题中特指细胞中ATP和ADP的平衡,因ATP和ADP的平衡则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大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了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反应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2-【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因为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详解】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因为肺泡是与外界相通的管道,不属于内环境,A推测合理;人体血液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因此,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了人体血液不会导致血浆呈酸性,B推测不合理;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反应,C推测合理;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D推测合理;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内环境中的物质,以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再根据题意作答。3.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练,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A.O2、CO2、乳酸B.乳酸、CO2、O2C.CO2、O2、乳酸D.CO2、乳酸、O2【答案】B【解析】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炼的过程中,O2因有氧呼吸不断被消耗而逐渐降低,生成的CO2逐渐增加;当O2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肌细胞开始出现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据此可推知:图中P、Q、R三条曲线依次代表乳酸、CO2、O2,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4.在人的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上海科-3-学家破解了神经元的“沉默突触”沉默之谜。请推测“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①突触小体内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少相应的糖蛋白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来,“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或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故本题选D。5.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甲位于膜内,乙位于膜外,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电流计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K+离子外流,细胞膜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当动作电位产生时,Na+离子内流,细胞膜形成内正外负的状态,动作电位产生的部位与相邻部位发生电荷移动,将会形成局部电流使神经冲动发生传导【详解】由图1可知,甲、乙两处为负电压差,因此甲处为静息电位,乙处为动作电位,甲处虽有K+离子外流,但K+离子外流为易化扩散,内部K+离子浓度高于外部,因此甲处的K+离子浓度高于乙处K+离子浓度,A选项错误;图2中,测量装置的电极均位于膜外,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两处没有电压差,应该是0mV,B选项错误;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神经电流经过左、右两处电极时电流表均会发生偏转,因此C选项正确;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4-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当动作电位经过右侧电极时能检测到电位变化,但动作电位无法传递到左侧,因此D选项错误【点睛】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神经电位的方式进行传导的,由于Na+、K+离子的流动而形成膜内外的电位差,测量膜内和膜外的电位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同时注意K+离子外流和Na+离子内流均为易化扩散,为顺浓度梯度的转运。6.肉毒杆菌A型毒素能阻断神经末梢分泌使肌肉收缩的“乙酰胆碱”,以此达到除皱的美容效果。某人因过量注射该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A型毒素抗体进行治疗,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美容制剂的药效一般是持久的,不需再次注射就可保持效果B.该毒素能使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不产生电位变化C.医生的治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肉毒杆菌A型毒素注射后仅存在于注射点周围的组织液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肉毒杆菌A型毒素相当于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这种美容集效果不应是持久的,故A错误。因为能阻止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该毒素能使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不发生电位变化,故B正确。医生注射的是抗体,而不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的抗原,故C错误。肉毒素杆菌A型毒素注射后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7.下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血糖浓度一旦超过1.2g/L即为糖尿病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肾上腺素不能促进6过程C.血液中物质A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合成糖原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pH明显降低【答案】C【解析】-5-【分析】由图得,淀粉在肠道内水解形成葡萄糖,因此过程1为水解,A物质为葡萄糖;葡萄糖经过主动转运进入血管,因此过程2为主动转运;葡萄糖随血液循环运输至全身各处,过程3、4均表示血液循环;葡萄糖能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但只有肝糖元能在血糖不足时重新分解为葡萄糖,另外葡萄糖还能参与呼吸作用为脑细胞提供能量。【详解】人体的血糖浓度在一天中处于一个波动范围,人体正常血糖浓度范围为0.8g/L~1.2g/L,但正常人一天当中也有可能存在血糖浓度高于1.2g/L的时候(如饭后),所以A选项错误;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因此能促进5、7、8过程,肾上腺素能通过促进肝糖元分解提高血糖浓度,因此能促进6过程,B选项错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的分泌会增加,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合成以降低血糖浓度,C选项正确;剧烈运动后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中,但由于血液中含有pH缓冲物质,因此血液的pH值不会明显降低,D选项错误。【点睛】胰岛素是人体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均是能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这些激素均能通过葡萄糖与其他物质的转化改变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但人体合成的两种糖元中只有肝糖元能分解重新得到葡萄糖,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得到葡萄糖。8.下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B.C表示胰岛A细胞,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C.激素②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D.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逐渐增多,激素⑤⑥分泌逐渐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得,A为胰岛β细胞,B为胰岛A细胞,C为肾上腺,D为垂体,E为肾小管,①为抗利尿激素,②为胰岛素,③为胰高血糖素,④为肾上腺素,⑤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⑥-6-为促甲状腺激素,⑦为甲状腺激素。【详解】下丘脑在神经调节中起到神经中枢的作用,又能分泌各种释放激素参与激素调节,A选项正确;由图得C表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血糖浓度上升,D为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调控,E为肾小管控制尿量的产生,B选项错误;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相同的作用,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相反的作用,因此激素②④之间为拮抗作用,激素④⑦之间为协同作用,C选项错误;寒冷条件下,机体的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激素④⑤⑥⑦的分泌均会逐渐增加,D选项错误。【点睛】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相同的作用,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相反的作用,一定要注意是对同一生理效应的作用,且这两个词的只用于激素调节,在神经调节中没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概念。9.DNA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中一段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终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能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DNA作为抗原物质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后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将变长C.DNA疫苗在人体内直接表达为抗体,起到免疫作用D.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知,该疫苗是由基因制成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属于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判断选项。【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基因本身本身抗原,基因的表达的产物才是抗原,A错误;该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后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疫苗基因的表达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属于抗原,C错误;该疫苗的本质是基因,抗原是基因表达的产物,所以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体液免疫调节的过程和基因、蛋白质和抗原之间的关系,明确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属于免疫调节过程中的抗原。10.研究发现:①Graves病的发病原因是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如图所示);-7-②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后,能起到与Y激素相似的功能B.图中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C.UDP可能能够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D.患者血液中Y激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答案】D【解析】从题干的信息可知,患者的抗体攻击正常的Y激素受体,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根据图示可知,激素Y是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上的激素,故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X是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因此是甲状腺激素,B正确;若缓解Graves病,可以阻止与Y激素受体结合的抗体的数量,因此推测UDP减弱Graves病症状的机理是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C正确;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多,通过反馈作用,Y激素含量低于正常水平,D错误。【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激素的作用11.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B.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D.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