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铜陵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调节作用,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无子番茄的培育过程中,生长素诱发了可遗传变异B.苹果果实的发育成熟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具有一定配比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对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D.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能增加其纤维长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用生长素培育无籽果实时,不改变植物的遗传物质,所以无籽性状不能遗传,A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协调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C正确;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的长度,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下图所示为对燕麦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A.a与bB.c与dC.a与eD.c与e【答案】B【解析】-2-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尖端是感光部位,图中a在尖端下部插入玻璃片,使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图中b在尖端下部插入琼脂片,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所以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胚芽鞘弯向左侧光源生长;图中c切去尖端后,中间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并且单侧光对其无刺激作用,因此胚芽鞘直立生长;图中d用锡箔遮住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图中e用锡箔纸包在尖端下部,不影响尖端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所以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胚芽鞘弯向右侧光源生长.因此,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c与d,都直立生长.故选:B.3.生长素和赤霉素均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作用原理相同B.“X”表示的是促进作用C.植物生长主要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D.欲证明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至少需设置4组实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机理,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由题图可以看出赤霉素是通过促进色氨酸转化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氧化分解而提高生长素的浓度进而促进植物生长的。【详解】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如图可知作用原理不完全相同,A错误;“X”表示-3-的是抑制作用,B错误;植物的生长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C错误;欲证明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至少需要设置4组试验,不加激素、加生长素、加赤素和同时添加生长素和赤霉素,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相互关系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作用关系的理解。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B.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速率C.各种生物的种群性别比率均为1∶1D.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答案】A【解析】【分析】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2、种群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有的生物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比率;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详解】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A正确;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B错误;种群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有的生物没有性别之分的动物就没有性比率,性比率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C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内群体特征的统计值,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4-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答案】C【解析】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北京市常住人口的性别比例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正确;“某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描述的特征为年龄组成,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正确;橡树种子的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D项描述的种群死亡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D正确。6.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草地中跳蝻的活动能力较弱,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C正确;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7.下图中a、b表示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增长曲线,c为b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中,增长率越来越大B.在t时刻,b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C.b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D.c表示的种群增长速率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5-【答案】A【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a表示J型曲线,b表示S型曲线。2、J型曲线: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3、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详解】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其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类似a曲线,A错误;在t时刻b曲线的增长率最大,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正确;b曲线中种群数量超过K/2之后,随着种群的数量增长,种群的增长率下降,所以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C正确;t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可获得最大收益,所以c表示的种群增长速率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J型和S型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8.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答案】D【解析】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A错误;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B错误;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C错误;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正确。9.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6-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第4年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年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前4年,λ值为定值,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时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性,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8到10年间λ值<1,种群数量减少,第10年的种群数量最少,“S”型曲线的增长率应该是先增加后减少,而图中第8到第16年种群增长率先减少后者增加,C错误;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λ大于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名师点睛】解题时注意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10.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015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答案】D【解析】调查某地区的田鼠的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由于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所以λ为l.015,B正确;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属于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呈J型曲-7-线,C正确;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11.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暴猎蝽同样以桑为食,侵占桑毛虫的生存空间,故桑毛虫环境容纳量变少;b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增长最快,故增长速率最大;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最多,其限制因素是食物;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详解】暴猎蝽同样以桑为食,侵占桑毛虫的生存空间,故桑毛虫环境容纳量变少,A正确;b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增长最快,故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最多,其限制因素是食物,C正确;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2.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8-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甲表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关系D.图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属于竞争关系。【详解】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甲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不能表示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A正确;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噬菌体与细菌是寄生关系,B错误;据图分析,甲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C正确;丙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斗争都会存在,后期因消失了一种,X种内斗争会加剧,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13.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①凤尾竹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有分层现象②高山上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植被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