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18O分别标记CO2和H2O,使它们分别成为C18O2和H218O,通过分组试验追踪18O在化学反应中的去向.关于该实验结果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H218O的标记元素会出现在O2中B.证明了C18O2中的标记元素进入有机物中C.C18O2中的标记元素进入了O2D.该实验研究的是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1.光反应中水光解会产生O2,O2全来自于水。2.同位素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的,也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详解】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只来自于水,故H218O的标记元素会出现在O2中,A正确;该实验未证明C18O2中的标记元素进入有机物中,B错误;该实验只是研究了氧气中的氧的来源,C18O2中的标记元素没有进入产生的氧气中,C错误;氧气是光反应的产物,该实验研究的是光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2呼吸作用是生物活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当然也包括叶肉细胞,虽然叶肉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释放出氧气,只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故表现出来的是放出氧气。3.下列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的是()A.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B.纺锤体逐渐解体C.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D.染色质高度螺旋成棒状染色体【答案】D【解析】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逐渐解体、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发生于有丝分裂末期;染色质高度螺旋成棒状染色体发生于有丝分裂前期。选D。4.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A.只有胰岛素基因B.比人的受精卵基因要少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答案】C【解析】人的所有体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胰岛细胞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它基因。选C。5.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①ATP②DNA③染色体④细胞膜⑤脂肪⑥淀粉酶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TP中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其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3质,细胞膜的外表面含有糖被,即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糖蛋白结构。脂肪的基本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含有糖类的物质或者结构是①②③④,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糖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将两对相对性状分开考虑,就Aa和aa杂交,后代基因型有2种,表现型有2种,比例为1:1;就Bb和Bb杂交,后代基因型有3种,表现型有2种,比例为3:1。【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单独考虑两对性状,第一对性状的后代有2种基因型,性状分离比为1:1;第二对性状的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3:1。则综合考虑两对性状,后代的表现型种类为2×2=4,比例为(1:1)×(3:1)=3:1:3:1;基因型有2×3=6种,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即分别求出两对性状的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再让它们自由组合。7.下列有关细胞凋亡、坏死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B.细胞坏死,代谢停止;细胞癌变,代谢增强C.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细胞癌变,膜黏着性增强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4【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癌细胞是有些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详解】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细胞坏死,代谢停止,细胞癌变后,代谢增强,B正确;细胞坏死,膜通透性增强;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C错误;细胞癌变,细胞分裂能力增强,细胞周期缩短;凋亡细胞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B。8.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纸袋套在花上是为了()A.给花保温B.防止花粉被风吹走C.防止自花传粉D.防止外来花粉干扰【答案】D【解析】【分析】豌豆属于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为了防止去雄后的雌蕊接受其它植物的花粉,造成干扰,需要对去雄后的母本套袋,待父本的花粉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授完粉后还要继续套袋处理。【详解】生物育种过程中必需保证遗传物质的来源,将纸袋套在花上是必需的操作之一。杂交育种工作中,为保证杂交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完成去雄以及人工授粉以后,必须用一定的装置将雌花加以保护,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否则就会影响杂交实验的结果。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9.在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和线粒体B.中心体和高尔基体C.中心体和核糖体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需要核糖体合成蛋白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B、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B错误;C、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C错误;D、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而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需要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A.10.如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的淀粉B.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C.两实验中只有恩格尔曼的实验设置了对照D.两实验均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答案】B【解析】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但萨克斯的实验是为了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而恩格尔曼的实验是为了用极细的光束照射,A错误;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B正确;两实验中均设置了对照实验,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形成对照,C错误;恩格尔曼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萨克斯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D错误。11.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6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细胞分裂后期或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都相同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的间期和末期染色体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故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没有染色单体,此时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出现,末期消失,因此不是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A错误;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消失,B错误;C.有丝分裂后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形同,都是体细胞的两倍,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都和体细胞相同,C正确;D.有丝分裂末期没有染色单体,而核DNA数量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1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答案】C【解析】【分析】1.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2.原因: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详解】由于细胞分化,每种细胞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A错误;已经分化的细胞一般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具有持久性,B错误;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正确;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进一步分化,D错误。7故选C。13.两只杂合体白羊为亲体,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A.一定是白色的B.一定是黑色的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后代的毛色可能是白色,用可能是黑色,A错误;B、后代的毛色可能是白色,用可能是黑色,B错误;C、后代为白色的可能性是3/4,为黑色的可能性是1/4,因此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正确;D、后代是黑色的可能性小,D错误.故选:C.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白羊亲本为杂合子,说明白色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它们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据此答题.1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生物的一生中,细胞分裂旺盛的时期是胚胎期和生长发育期B.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持久、不可逆转的稳定性变化C.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的分裂又有细胞的分化D.高度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生长和发育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密切相关,因此在生物的一生中,细胞分裂旺盛的时期是胚胎期和生长发育期,A、C项正确;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B项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项错误。考点:细胞分裂和分化15.下列关于遗传因子的表述中,错误的是8A.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具有显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为显性类型C.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D.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为隐性类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A正确;具有显性遗传因子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B正确;遗传因子在配子中成单存在,C正确;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不一定表现为隐性性状,如Aa表现为显性性状,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因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C.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D.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相互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子二代性状比为9:3:3:1,是子代性状的分离比,不是实质,A错误;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实质,B错误;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是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不是实质,C错误;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