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商鞅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C.甲—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儒B辨别各派思想[课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1、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主要代表学派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3、派别代表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子、商鞅3、“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政治、经济变革引起思想学术变革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面对社会剧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法与方案阶级关系上: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上: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4、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①铁器牛耕使用渐广②诸侯兼并趋向统一③封建制度逐步确立④中外联系不断加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D4、“百家争鸣”历史影响: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C二、儒家1、代表人物孔子——春秋时期儒家产生孟子、荀子——战国时期儒家成为大宗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KungTze。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即语录体散文集及《五经》中。•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73岁。•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然而,孔子自小就勤奋好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五十五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为改造社会培养人才,并在教育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孔子的思想----走近孔子①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2、“为政以德”实行德治,爱惜民力,体贴民情以德教化,反对苛政。--民本思想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体现的是一种:A.忠君思想B.王道思想C.民本思想D.阶级调和思想C②含义:狭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克己复礼方为仁”“正名”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③④“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倒好处。“敬鬼神而远之”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务实6.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思想不感兴趣C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孔庙的孔子石像和万世师表匾杏坛-----孔子讲学处①经典诵读子曰:“有教无类。”《论语·第十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第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第七》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第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第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第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第七》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第七》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第五》②第一,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培养了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第二,总结出一套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第三,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继承传播文化。09高考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D它的开幕式背景墙既要表达举办方对来宾的欢迎,又要突出主题“图书博览”。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的观点,即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哲学家的观点与康德最为接近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王夫之B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苦。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因此,他提倡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而不仁,如礼何C、为政以德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C6.孔子概括“知天命”的年龄是A、二十岁B、三十岁c、四十岁D、五十岁D孟子的思想“仁政”思想省刑罚、薄税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的思想仁义与王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性恶论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学孟子荀子7.(2007广东卷,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解析】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孟学说这一知识点掌握的熟悉程度,对应了社会热点“和谐社会”。孔孟学说儒家思想的的核心是“仁”、“仁政”。“仁者爱人”,主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通过这样再认、分析,考生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A。3.(2009海南历史卷,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解析】B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7、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以仁政,不能平定天下”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D、“施仁政于民,省刑库,薄税敛”C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时期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爱人以德治国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8.(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42)(1分)《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①墨子②荀子③老子④苏格拉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D。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天生都是恶的,凭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弃恶向善;苏格拉底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二人都强调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达到善。三、道家1、代表人物老子:姓李名耳,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五千字的《道德经》一书中。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思想主张1、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用“道”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说,“道”产生了原初世界的元气,元气生出阴、阳,阴阳又生出了天、地、人,天地人又生出了世间万物。同时,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道是世间万物的规律,人们要把握道,遵道而行,顺其自然。所以,老子劝导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老子运用“道法自然”和辩证法的思想,形成了充满哲理和智慧的政治、军事思想。《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道经》主要讲哲学,《德经》主要讲政治和军事。在治国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主张君主要“无事取天下”。他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说治理天下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不要使用权谋,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经典诵读老子的博大精深的思想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以柔克刚以德抱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辩者不善善者不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欲取先予欲擒故纵遇弱示强遇强示弱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聪明的一页。”2.(2009山东基本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DA、B、C三项分别是墨家、儒家、法家的思想。四、法家韩非子代表人物:政治主张:韩非子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集权“法”、“术”、“势”结合9.(08海南历史,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解析】D10.(08上海历史,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解析】D2010上海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