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三中2019届高三生物适应性月考试题(五)(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广西省南宁三中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五)理科综合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细胞膜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因为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B.肝细胞和甲状腺细胞功能的根本差异是因为细胞膜蛋白质种类不同C.相邻两细胞的接触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因为膜上糖蛋白的作用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是因为细胞膜的成分产生肌动蛋白的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1、有关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3)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4、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涨破;(2)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详解】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材料来制备细胞膜,是因为: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胀破,且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因此能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A错误;肝细胞和甲状腺细胞功能的根本差异是因为细胞内表达的基因的种类不同,B错误;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精细胞和卵细胞的直接接触,C正确;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是因为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D错误。22.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①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方式②以人、鼠细胞为实验材料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③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④以果蝇细胞为实验材料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遗传学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解】①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方式,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②以人、鼠细胞为实验材料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该实验中采用了红绿荧光标记技术;③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采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④以果蝇细胞为实验材料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采用了荧光标记技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3A.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B.渴觉的产生及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C.给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D.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可见人体的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详解】水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A错误;当人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使得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因此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B错误;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尿量明显减少,C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属于被动运输,D错误。4.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不宜选取成熟茎切段进行相关操作B.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下C.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D.比较两组实验受体中IAA的含量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生长调节物质CFM,因变量是受体琼脂块是否含有生长素,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4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否则就没有抑制作用,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下端属于无关变量,各组应该相同且适宜,即都是形态学上端朝上。【详解】该实验研究的是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在植物成熟茎切段中IAA进行的是非极性运输,A正确;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下端属于无关变量,各组应该相同且适宜,即都是形态学上端朝上,B错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羊毛脂,C正确;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因此比较两组实验受体中IAA的含量可得出实验结论,D正确。5.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A、B两物种,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进化过程中,A、B两物种互为选择因素B.A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B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C.能量和物质可在A和B两物种之间循环流动D.生态系统的信息可在A和B物种之间单向传递【答案】A【解析】【分析】1、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在长期的进化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详解】生物是共同进化的,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必然互为选择因素,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A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捕5食,因此一种生物灭绝,不一定引起另一个物种的灭绝,B错误;物质可在A和B两物种之间循环流动,而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C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可在A和B物种之间双向传递,D错误。6.荞麦主茎颜色的绿色和红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纯合绿茎荞麦与纯合红茎荞麦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茎。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茎为361株,绿茎为283株;若用纯合的绿茎荞麦接受F1红茎植株的花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茎的为102株,绿茎的为306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荞麦绿茎与红茎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F1红茎植株产生的花粉有1︰1︰1︰1四种C.F2中绿茎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D.红、绿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纯合绿茎荞麦与纯合红茎荞麦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茎;F1自交产生的F2中红茎:绿茎=361:283≈9:7,应该是9:3:3:1的变形,由此推断主茎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详解】根据以下分析可知,控制荞麦绿茎与红茎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F1为双杂合子,则F1红茎植株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有1︰1︰1︰1四种,B正确;由于F2中红茎:绿茎=361:283≈9:7,即绿茎植株是(3:3:1)变形而来,那么F2中绿茎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红、绿茎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细胞核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7.1937年植物学家赫尔希发现,离体的叶绿体中加入“氢接受者”,比如二氯酚靛酚(DCPIP),光照后依然能够释放氧气,蓝色氧化态的DCPIP接受氢后变成无色还原状态的DCPIPH2。研究者为了验证该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6(1)自然环境中植物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H]在暗反应的___________过程中被消耗。(2)已知在低氧条件下,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3)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的是一定浓度的X溶液为蔗糖溶液而不是蒸馏水,原因是_________,A试管除了颜色变化外,在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4)A与C试管的比较可以说明氢产生的条件是需要________,设置B和D试管的目的是为了说明DCPIP__________。【答案】(1).C3的还原(2).植物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的生成量(或积累量)减少(3).避免叶绿体吸水涨破(4).有气泡产生(5).光照(6).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自身不会变色【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叶绿体悬浮液和光照条件,因变量为是否产生[H],观察因变量为蓝色氧化态的DCPIP是否变成无色。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光照和叶绿体悬浮液存在的前提下,DCPIP才能接受氢后变成无色还原状态的DCPIPH2。【详解】(1)自然环境中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氢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叶绿体产生的氢在暗反应中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2)植物在光反应过程中的产生的[H]和ATP,在暗反应中用于C3的还原过程,根据题意,在低氧条件下,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这样导致参与暗反应C3的还原过程的[H]减少,则C3还原产生的有机物减少,导致植物生长不良。(3)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蔗糖溶液可以维持叶绿体的渗透压,避免使用蒸馏水使7叶绿体吸水涨破。A试管有叶绿体和光照,除了颜色变化外,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4)A与C的比较可以说明氢产生的条件是需要光照,B和D试管作为对照实验,说明DCPIP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自身不会变色。【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以及场所,并且明确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ATP,以及二者在暗反应中作用;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这是突破该题重点的方法。8.图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1)饭前(AB段)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此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________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分泌__________增加的结果。(2)胰岛B细胞受损的糖尿病人出现高血糖的原因是_______,体重减轻的原因是_________。(3)(双选)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__________(填字母)。A.多吃香蕉少吃糖B.多吃粗粮少吃肥肉C.多吃蔬菜不吃巧克力D.多吃红薯少吃蜂蜜【答案】(1).肾上腺(2).胰岛A细胞(3).胰岛素(4).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影响了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水平增高(或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内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5).B、C【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