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四模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内质网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C.水可与其它化合物结合作为细胞结构的成分D.胆固醇可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台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内质网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B正确;水可与其它化合物结合形成结合水,作为细胞结构的成分,C正确;胆固醇可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A。2.下列有关细胞物质运输以及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数目增多B.细胞衰老时水分增加,体积变大C.癌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D.肝细胞质中的葡萄糖可直接运入线粒体2【答案】C【解析】【分析】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种类增多,A错误;细胞衰老时水分减少,体积变小,B错误;癌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正确;肝细胞质中的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可直接运入线粒体,D错误;故选C。3.下列有关生物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只有DNAB.RNA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C.真核细胞分化时DNA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D.在细胞的一生中,DNA只复制一次,基因可多次转录【答案】B【解析】【分析】1、DNA复制的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2、转录的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3)能量:ATP,(4)酶:RNA聚台酶。3、翻译的过程,以mRNA为模板,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详解】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有DNA,DNA转录形成mRNA也可以携带DNA上的遗传信息,A错误;RNA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也遵循中心法则,B正确;真核细胞分化时DNA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之后再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不是同时进行,C错误;连续分裂的细胞,DNA可进行多次复制,转录会形成RNA,参与指导蛋白质合成,细胞需要的蛋白质分子很多,所以转录要进行多次,D错误,故选B。3【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解题的关键是识记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场所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某同学患流感,医生建议多休息多喝水,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多种免疫细胞被激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B.效应T细胞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分化C.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之后,将病原体特有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D.病毒侵入人体后先进行细胞免疫再进行体液免疫【答案】D【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因此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A正确;效应T细胞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分化,B正确;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之后,将病原体特有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C正确;病毒入侵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先通过体液免疫进行消灭,病毒侵入细胞内后,则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最终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D错误;故选D。5.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实验对照设置正确的是A.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在0℃、20℃、40℃、60℃、80℃和100℃条件下进行4B.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两部分,每部分各含有一半的细胞核C.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分别给不同组小鼠注射蒸馏水和甲状腺激素溶液D.研究低温对不同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影响,分别将植物甲的根尖和植物乙的芽尖用低温处理【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察“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等多个实验对照组和自变量的设置,实验设计时,应保证自变量是不同的,其他无关变量相同。【详解】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应该让温度有所不同,其他条件保持一致,A正确;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自变量是有无细胞核,是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二部分,不是各含有一半的细胞核,B错误;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时,对照组应该注射生理盐水,不是蒸馏水,蒸馏水会使细胞吸水,影响细胞活性,C错误;研究低温对不同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植物,选择甲乙两种植物,但所选植物器官应该保持一致,都选择根尖或都选择牙尖,D错误。故选A。【点睛】对照组应选择不影响实验材料活性的物质,注意加入动物细胞时,对照组应选择生理盐水。6.2017年7月,“太空灵芝”落地福州仙芝楼,填补了我国医用真菌空间育种的空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太空环境定向诱导后,可筛选出人们需要的性状B.太空环境作用下,“太空灵芝”成为一种新的物种C.在菌株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太空环境作用下,灵芝菌株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5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太空育种主要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根据题干信息不能断定“太空灵芝”为新物种,B错误;在菌株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由于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逐渐积累,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真空、微重力和大量宇宙射线的强辐射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灵芝菌株基因突变,而灵芝为真核生物,也可以使灵芝菌株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C。7.金鱼藻为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较强,适温性较广,常被用来作为实验研究的材料.图甲表示对金鱼藻光合作用速率的研究装置,图乙示金鱼藻在夏季24h内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S1、S2、S3表示相应图形面积).分析回答:(1)图甲装置可用来探究_________(写出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读数的变化表示___(填“总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2)图乙中,c点时产生还原剂氢的细胞器有_,f~g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3)图乙中表示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的区段是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4)图乙中,若24h内其它环境条件不变,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为___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答案】(1).温度、光照(2).净光合速率(3).叶绿体和线粒体(4).光照增强(5).ad和eh(6).S1+S3-S2【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据图分析:图甲装置可以6用来探究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乙中可以表示白天有机物的积累量,可以表示夜间有机物的消耗量。【详解】(1)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因是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图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保持基本稳定,温度、光照的不同会引起光合作用强度的改变,因此可以测定温度、光照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氧气传感器感受到的装置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能够表示氧气净释放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测定的是净光合作用的速率。(2)c点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同时存在,两种生理过程均能产生还原剂氢,所以产生还原剂氢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f~g段在上午,所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3)当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的时候,说明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图乙中ad和eh段有光照,有光合作用,所以图乙中ad和eh段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4)图乙中S1+S3可以表示白天有机物的积累量,S2可以表示夜间有机物的消耗量,所以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S1+S3-S2。【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和呼吸作用原理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识图的能力。8.下图为人体内有关生理过程,其中X、Y分别表示相关结构和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X能感受食物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则X表示反射弧中的________。(2)饥饿一段时间,血糖浓度仍能保持相对稳定,这主要依赖于肝细胞中Y的分解,则Y是_____,参与该调节过程的激素有_等。(3)胰腺分泌胰液受到_______和_______的共同调节。(4)现有甲(正常)、乙(胰岛B细胞受损)、丙(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性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__。【答案】(1).感受器(2).肝糖原(3).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4).神经调节(5).体液调节(6).丙甲乙【解析】7【分析】分析图形: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淀粉在消化道内被水解成葡萄糖后,在体内转化成肝糖原、肌糖原或其他非糖物质,但是本图中Y物质可以转化成葡萄糖,所以Y物质不能代表肌糖原。【详解】(1)图中X代表的神经结构是感受器。(2)人体禁食期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依赖于图中Y物质的分解或转化,与此有关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Y表示的物质是肝糖原。(3)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最后使胰腺分泌胰液属于体液调节;食物刺激感受器,通过神经中枢,最后使胰腺分泌胰液属于神经调节;故胰腺分泌胰液受到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调节。(4)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胰岛B细胞正常的人(甲)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受损(乙)的人胰岛素分泌不足,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人(丙)胰岛素分泌大幅度增加,则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丙>甲>乙。【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知识要点,考查学生通过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9.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