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十四次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A.生物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都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B.绿色植物的体细胞中都有线粒体、大液泡和叶绿体C.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和细胞核中均含有RNAD.肝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生物含细胞核,核糖体的形成有核仁有关,原核生物有核糖体,但无细胞核,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详解】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A错误;绿色植物如根尖分生区不含大液泡和叶绿体,B错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和核糖体均有RNA,C正确;肝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只有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故选C。2.myc基因是较早发现的一组癌基因,包括C-myc,N-myc,L-myc,分别定位于8号染色体,2号染色体和1号染色体。科学家发现myc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myc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能促进细胞凋亡或癌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被效应T细胞诱导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会减少C.影响myc基因表达的多种因素均来自细胞本身D.8号染色体上myc基因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myc是三种位于三条不同的染色体上的一组癌基因,其表达产生的蛋白质能够促进细胞凋亡或者细胞癌变。癌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等典型特征。-2-【详解】癌细胞被效应T细胞诱导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会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转移,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myc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并不能确定多种因素都来自于细胞本身,C错误;8号染色体上myc基因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正确。3.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①种子的萌发②病毒的增殖过程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⑤DNA探针的使用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A.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①种子萌发过程中涉及细胞分裂、分化,涉及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②病毒的增殖过程涉及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涉及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黏性末端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连接;⑤DNA探针可以和特定的DNA单链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选D。4.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引起神经细胞中毒或凋亡。图甲表示突触结构,③表示兴奋性神经递质。图乙表示注射生理盐水配制的1ml3-NP(300μmol/L)后,小鼠纹状体细胞合成的与凋亡蛋白相关的mRNA(P53)的总含量。-3-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③的形成和释放仅与高尔基体有关B.据图乙推测小鼠纹状体细胞凋亡数目可能在6~12时段内增加的最多C.图甲中物质③含量的升高将导致下一个神经元持续性兴奋或抑制D.图乙同期对照组中应加入等量蒸馏水【答案】B【解析】【分析】图甲:①线粒体、②突触小泡、③神经递质。图乙:实验组P53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处理时间不同,含量不同。【详解】③神经递质的形成和释放与高尔基体有关,也与线粒体有关,A错误;由乙图可知,6-12时段内P53含量增加较多,可能凋亡细胞数目较多,B正确;③是兴奋性递质,所以会引起下个神经元的兴奋,C错误;图乙对照组应该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D错误。故选B。5.某研究小组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放牧草地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豆科植物的生长B.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都呈下降趋势-4-C.放牧牲畜不会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D.放牧和割草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据图甲与图乙可知,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A错误;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物种丰富度呈现增加趋势,B错误;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与割草草地比较发现,放牧草地中禾本科、和豆科植物明显减少,所以牲畜喜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点睛】主要考察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中各种群间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要求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相关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力。6.下图是甲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家系中无突变发生且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已知正常人群中乙病携带者占1/6,且含乙病致病基因的雄配子半数致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7号个体体细胞中最多有4个致病基因B.6号与8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C.若10号与12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后代的概率是3/8D.11号个体与人群中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1/46【答案】C【解析】【分析】由5×6→10,无中生有,女儿患病,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1×2→7,可知,甲-5-病为隐性遗传病,结合题意可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7号患甲病,故甲病的基因型为XaY,根据11号患乙病可知7号乙病的基因型为Bb,即7号的基因型为BbXaY,体细胞中经过复制最多会含有4个致病基因,A正确;根据11号同时患甲乙病可知,8号的基因型为BbXAXa;又根据7号患甲病可知1、2甲病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6号甲病的基因型为:XAXA、XAXa;10号患乙病故6号乙病的基因型为Bb,即6号的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故6和8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B正确;10号乙病的基因型为bb,由11可知7和8乙病的基因型均为Bb,又因为含乙病致病基因的雄配子半数致死,故7和8的后代中BB:Bb:bb=2:3:1,则12号乙病的基因型为:2/5BB、3/5Bb,10和12所生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3/5×1/2×1/2=3/20,不患乙病的概率是17/20;12号甲病的基因型为XAY,由7可知1、2甲病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故6号甲病的基因型是1/2XAXA、1/2XAXa,5号甲病的基因型是XAY,故10号甲病的基因型为:3/4XAXA、1/4XAXa;10和12号的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4×1/4=1/16,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1/16=15/16,故10和12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7/20×1/16+3/20×15/16=31/160,C错误;11号的基因型为bbXaXa,与正常男性结婚,该男性是乙病携带者Bb的概率是1/6,又含乙病致病基因的雄配子半数致死,故该男性产生的配子为B:b=22:1,即患乙病的概率是1/23,该男性甲病的基因型是XAY,生出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1/2,故生育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23×1/2=1/46,D正确。故选C。【点睛】该题的关键点是判断出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判断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需注意“含乙病致病基因的雄配子半数致死”。7.为研究某植物A的光合特性,研究人员测定了植物A在光、暗条件下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图。-6-(1)在有光条件下,植物A与一般植物相同,细胞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_(场所)中被固定为___________,然后生成糖类等有机物。(2)在黑暗条件下,植物A通过___________产生并释放CO2,但实验结果显示,暗期植物A的CO2吸收速率始终___________,这与一般植物不同。(3)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了植物A中酸性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酸性物质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由此结合上图分析推测___________。在暗期,植物A不能将CO2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叶绿体基质(2).三碳化合物(3).细胞呼吸(4).大于零(5).CO2能够在暗期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在光期释放出来(6).暗期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解析】【分析】图示中植物A在有光的条件下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较大,而在无光的条件下仍然能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这是与一般植物不同的地方。根据问题(3)可推测,暗期植物A仍然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将之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在光期再释放出二氧化碳并利用其合成有机物。【详解】(1)光照下,植物A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是在暗反应过程中,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固定过程为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然后在光反应产物还原氢和ATP作用下被还原为有机物。(2)普通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可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并释放CO2,所以黑暗条件下,植物A可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并释放CO2,但实验结果显示,暗期植物A的CO2吸收总量始终大于零,这与一般植物黑暗条件下不吸收二氧化碳不同。(3)酸性物质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可能的原因是CO2能够在暗期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在光期释放出来,由于暗期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所以不能将CO2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回顾和梳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小题即可正确作答。8.血糖平衡的意义在于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提供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7-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___________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______。(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4)某糖尿病患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该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的。【答案】(1).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2).低血糖(3).肝糖原分解加强,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加快(4).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5).自身免疫(6).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解析】【分析】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释放胰岛素,再通过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让血糖浓度下降。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加强,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加快而使血糖浓度升高。依靠抗体发挥作用的为体液免疫,依靠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的为细胞免疫。【详解】(1)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明显,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先注射胰岛素溶液,使其出现低血糖的症状,然后再注射葡萄糖溶液,可观察到低血糖症状缓解。(2)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况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