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要求核心素养稳态的生理意义Ⅱ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的方式,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通过综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培养利用逻辑思维推理结论的能力。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8页[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1.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2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3.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1)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④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3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易错提醒]关注三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血浆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3)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题型1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技巧]“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1.(2018·厦门质检)下列各物质中,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解析:B项中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不是内环境成分;C项中解旋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项中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答案:A2.(2018·河北张家口月考)下列不可能通过人体内环境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膝跳反射活动B.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C.HIV的增殖D.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4解析:膝跳反射活动是通过两个神经元细胞完成的,其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为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正确;细胞从内环境吸收氧气,将二氧化碳排到内环境中,B正确;艾滋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增殖必须发生在活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中,D正确。答案:C题型2内环境各组成成分间关系的判断[方法技巧]1.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1)管状结构――→无盲端毛细血管→②为血浆――→有盲端毛细淋巴管→④为淋巴(2)组织细胞――→内细胞内液体→①为细胞内液――→外细胞间的液体→③为组织液(3)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2.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分析单箭头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淋巴流向:淋巴→血浆双箭头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D.③中O2浓度比④中的高解析:图中①为淋巴,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呼吸酶分布于细胞内;抗体对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起杀伤作用,不进入细胞内;大多数情况下细胞内液中的O2浓度低于组织液中的O2浓度。答案:D4.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1、5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仅存在于丙中D.甲与乙的主要区别是甲中蛋白质含量较多解析: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组成。图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过程1、5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中;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答案:A[归纳总结]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引发原因如下:6内环境的稳态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0页[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2.内环境稳态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联系3.血浆pH维持稳态的机制(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1.内环境稳态意义分析(1)血糖和O2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7(2)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3)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4)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2.内环境稳态失调归纳(1)理化性质失调: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酸碱度的偏高或偏低,会影响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紊乱;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③体温失调——温度偏高或偏低,会影响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紊乱。(2)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①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③代谢废物积累,可导致尿毒症;④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⑤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现象;⑥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题型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只依赖于神经调节解析:据图可知,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错误。若饮食过咸,Na+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包括组织液中的某些大分子)形成淋巴最后汇集到血浆中。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组织液中,可能会使组织液pH降低。答案:D2.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Na+、氨基酸和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和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D.内环境稳态是由消化、循环、泌尿、呼吸这四个系统来维持的解析: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中,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D错误。8答案:A[归纳总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四种“信息分子”调节方式信息分子来源靶细胞或作用部位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体液调节激素内分泌腺细胞相应靶细胞免疫调节抗体浆细胞抗原淋巴因子T细胞B细胞题型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失调分析3.(2018·湖南五市十校联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维持的基础B.神经递质、葡萄糖、抗体、O2、HCO-3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C.组织液中的CO2浓度一般要高于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D.血浆的成分主要来源于消化道吸收、组织液渗入、淋巴回流解析: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神经递质、葡萄糖、抗体、O2、HCO-3均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O2产生于细胞内,因此组织液中的CO2浓度一般要低于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C错误;血浆的成分可以来自消化道吸收、组织液渗入以及淋巴回流,D正确。答案:C4.(2018·福建龙岩质检)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化学组成成分是保持不变的B.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C.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不会使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D.机体处于稳态时也可能出现病变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化学组成成分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会使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机体处于稳态时也可能出现病变,如遗传病。答案:D[随堂巩固·达标检测]三级训练提速提能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1页[练小题—提速度]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92.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含量。(×)3.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4.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5.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6.人体剧烈运动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练真题—明方向][命题分析]1.考查特点:全国卷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可能考到,内容包括:内环境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组织水肿的原因等。2.命题趋势: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方面的非选择题中部分出现。直接考查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或结合具体实例考查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1.(2015·高考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输入动物静脉中的NaCl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A正确;由于处于稳态的动物体内Na+的分布是细胞内液中含量少,细胞外液(组织液)中含量多,故Na+只有少部分进入细胞内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D错误;细胞外液的增加量大于细胞内液的增加量,B错误。答案:A2.(2014·高考全国卷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机体通过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和K+的浓度差有关,因此,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的产生依赖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10答案:D3.(2014·高考全国卷Ⅱ)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可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组织液的某些成分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形成血浆,C、D正确;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使血浆中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所以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浓度不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