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田家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1.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物质是A.神经递质B.淋巴因子C.胰蛋白酶D.维生素【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的考查,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可以看做内环境中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详解】神经递质与淋巴因子分泌后进入组织液,故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B不符合题意;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中,而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因此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C符合题意;维生素可存在于血浆与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内环境中的物质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和组成的理解及相关物质存在的场所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2.下图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间关系,其中物质进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葡萄糖B.②尿素C.③蛋白质D.④氨基酸【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详解】①葡萄糖可以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中,A正确;②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产物,产生后由细胞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进入血浆,最后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B正确;组织间液中的③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但比较容易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而形成淋巴的组成部分,C正确;组织液的成分可以进入淋巴,而淋巴中的成分(氨基酸)不能进入组织液,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A.注射葡萄糖增加供能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目知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过于强大,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从而使信息传递受阻而引发的.所以直接的治疗方法就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阻止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继续遭到破环.【详解】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故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抑制抗体的产生,所以C选项正确,AB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4.图表示某高等动物反射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若①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反射活动-3-C.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D.④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①神经中枢、②传入神经、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⑤感受器.【详解】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A错误;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若①受到破坏,反射弧不完整,刺激③不能引起反射活动,B错误;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C错误;结构④是效应器,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正确。5.将灵敏电流计(R)的两个电极置于一足够长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给该神经一个适宜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施加适宜的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先到达左电极接触点,再到达右电极接触点.将电极均置于膜外,当兴奋传至左电极接触点时,其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右电极接触点电位未变化,表现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右电极流向左电极;当兴奋传至右电极接触点时,其也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左电极接触点已恢复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左电极流向右-4-电极.当两电极接触点发生电位变化时,两极之间电位差的绝对值会先增大再减小,表现为波形曲线,而兴奋先后通过两电极接触点时,电流方向相反,反映两极电位变化相对值的波形曲线则分布在横轴上下两侧.【详解】适宜的刺激使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向两侧传递.将电极均置于细胞外,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左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就有电位会形成电流;兴奋传至两电极之间时,无电流的产生;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兴奋传导过程中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下列有关高等动物脑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和感觉中枢都位于下丘脑B.大脑皮层V区受损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C.呼吸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位于脑干D.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小脑【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脑的功能,考查对人脑功能的理解。人脑不仅具有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反射活动的功能,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功能。【详解】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故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B正确;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躯体运动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错误。7.当兴奋传到某神经元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释放某种神经递质,导致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升高(已知细胞外Cl-浓度大于细胞内)。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神经递质时的膜电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神经递质后的膜电位以及信号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A.B.C.D.-5-【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AC错误;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升高,阴离子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不能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状况仍维持外正内负,B错误,D正确。8.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有限资源和空间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最终都会稳定在K值附近B.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提高环境容纳量,从而提高被保护动物的数量C.使用金属粮仓可以降低老鼠的环境容纳量,从而降低其出生率D.理想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无限大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答案】A【解析】【分析】在种群生态学中,最高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详解】在有限资源和空间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最终会围绕K值上下波动,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提高环境容纳量,从而提高被保护动物的数量,是保护濒危动植物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使用金属粮仓可以减少老鼠获得食物的机会,降低其环境容纳量,从而降低其出生率,C正确;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B.吲哚乙酸C.吲哚丁酸D.2,4—D【答案】CD-6-【解析】试题分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吲哚丁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吲哚丁酸存在于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2,4—D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不是由植物自身所产生的,不属于植物激素。考点:考查植物激素的种类。点评:难度中等,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10.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长素只能从植株的上端向下端运输B.低浓度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C.生长素既能促进开花结实又能疏花疏果D.果实产生的生长素可促进种子的发育【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低浓度范围内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生长素的运输还受重力、单侧光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详解】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A错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高浓度抑制细胞的生长,B正确;生长素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不能促进开花结实,C错误;发育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D错误。【点睛】对于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1.下列有关“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条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C.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处理之间形成相互对照D.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效果与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答案】C-7-【解析】【分析】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详解】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A错误;插枝生根的数目为实验的因变量,无关变量包括枝条的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温度等,B错误;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生根最多的为最适浓度,C正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效果与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相关,但与时间长短不成正比,D错误。12.将20℃恒温下的四只小动物同时分别转移到恒温15℃、25℃条件下一小段时间,在改变温度的这段时间里,预测它们的耗氧量、产(散)热量变化情况(假设20℃条件下两只小鼠代谢水平相同,两只青蛙代谢水平相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产热量乙的产热量B.乙的散热量甲的散热量C.甲的产热量=甲的散热量D.丁的耗氧量丙的耗氧量【答案】A【解析】【分析】小鼠是恒温动物,高温下耗氧量减少,低温下耗氧量增加;青蛙是变温动物,高温下耗氧量增加,低温下耗氧量减少。【详解】小鼠是恒温动物,无论在低温环境还是高温环境都能维持体温恒定,即甲的产热量等于甲的散热量,乙的产热量等于乙的散热量,C正确;在低温环境中,尽管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但由于体温和外界的温差大,散热量与产热量均高于高温环境中,故在低温环境中无论产热与散热量都大于高温环境中,故A错误,B正确;青蛙丙与丁是变温动物,温-8-度高,耗氧量高,温度低,耗氧量低,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3.科学家在研究非洲沙漠时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看似毫无生机的沙丘,在一阵暴雨过后,很短的时间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