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同人体细胞一样,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仅仅是有氧呼吸的产物D.甜菜块根、动物骨骼肌细胞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呼吸作用方式,解答时,注意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呼吸作用方式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需要氧,无氧呼吸不需要氧。蛔虫是无氧呼吸的真核生物,其线粒体退化,只进行无氧呼吸。【详解】蛔虫是厌氧型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人体产生的CO2只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C正确;甜菜块根、动物骨骼肌细胞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正确;故错误的选A。2.关于马铃薯细胞呼吸中还原剂[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组合中,最准确的是()①只来源于葡萄糖②只来源于丙酮酸③来源于葡萄糖和水④用于生成水⑤用于生成酒精⑥用于生成乳酸A.无氧呼吸:①④B.无氧呼吸:②⑥C.有氧呼吸:①⑤D.有氧呼吸: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马铃薯的有氧呼吸中,[H]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水;无氧呼吸中,[H]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乳酸。2【详解】马铃薯无氧呼吸中的[H]只来源于第一阶段的葡萄糖,用于生成乳酸,A、B错误;马铃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源于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源于丙酮酸和水,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C错误,D正确;故最准确的应选D。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过程没有[H]的消耗B.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生成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C.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一定是线粒体内膜D.检测CO2是否产生可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细胞有氧呼吸一、二阶段产生少量ATP,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而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H]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乳酸或酒精+CO2。【详解】无氧呼吸第二阶段[H]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乳酸或酒精,A错误;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生成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B正确;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而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乳酸菌进行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所以是否进行细胞呼吸不能通过检测是否产生CO2来判断,D错误;故正确的选B。4.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元素的去路,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有氧呼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别进行的三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详解】在细胞质基质中,含18O的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C3H4O3和[H],C3H4O3进入线粒体与水反应,彻底分解成CO2,所以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应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A.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目的是避免好氧细菌的繁殖B.水稻生产中适时露田和晒田,可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C.被水淹的玉米植株出现萎蔫,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或酒精D.酿酒过程中,需要一直密闭以产生更多的酒精【答案】B【解析】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目的是避免厌氧细菌的繁殖,A错误;玉米根部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酿酒过程中,需要先通气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后再密闭,D错误。6.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试管内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B.温水的作用是使瓶内温度相对稳定C.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向右移动4D.该装置直接测定动物呼吸释放的CO2量【答案】D【解析】试管内的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CO2,A正确;广口瓶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B正确;由于小鼠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会向右移动,C正确;该装置可直接测得动物呼吸时所消耗的氧气的量,不能直接测定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O2量,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名师点睛】解决本题需要结合题意明确:实验的目的——测定小鼠在某一温度下的呼吸强度;实验的原理——小鼠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试管内的NaOH溶液吸收,玻璃细管中红墨水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有氧呼吸氧气的消耗量。7.在一个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坐标中,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酵母菌在氧气含量不同条件下的呼吸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分析题图:锥形瓶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酵母菌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过一段时间锥形瓶中氧气不足,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而细胞呼吸过程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都会使容易的PH减小;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葡萄糖而使葡萄糖浓度逐渐下降至为0;由于5葡萄糖的量有限,一定时间内酵母菌数量达到一定值后就不再增加。【详解】①酵母菌一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一定时间后随无氧呼吸的进行,酒精的浓度会逐渐升高,待葡萄糖消耗尽后不再增加,①正确;②因葡萄糖的量一定,酵母菌的数量变化不会无限增加,②错误;③葡萄糖的浓度随呼吸消耗逐渐降低直至变为零,③正确;④由于酵母菌的两种细胞呼吸方式都产生了酸性的CO2,其溶于水后形成碳酸,故溶液的酸碱度持续降低,直至葡萄糖被消耗尽,④正确;故正确的选B.①③④。8.下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B.图中物质c为[H],它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ATPD.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A错误;图中物质c为[H],它能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B错误;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酒精,C错误;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69.下列关于“葡萄糖丙酮酸CO2”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B.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C.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D.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答案】D【解析】①过程是有氧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均能进行该过程,A正确;②过程为有氧呼吸或有酒精生成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如果是有氧呼吸则会产生ATP,但如果是无氧呼吸则不能产生ATP,B正确;有氧呼吸的②过程可产生[H],而无氧呼吸的②过程却是消耗[H],C正确;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他们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D错误。【考点定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0.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A.一定是有氧呼吸B.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C.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D.一定是无氧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由于酶的不同有两种情况:(1)酒精发酵: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如酵母菌;(2)乳酸发酵: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如马铃薯块茎。【详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的酒精发酵均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乳酸发酵的产物只有乳酸,没有二氧化碳,B正确;酒精发酵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有氧呼吸有CO2放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也有CO2放出,生成乳酸的无氧呼吸没有CO2放出,D错误;故正确的选B。711.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类囊体B.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即外膜和内膜,其中内膜上附着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C.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不会发生改变D.叶绿体的类囊体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答案】D【解析】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但不能观察到类囊体,A错误;叶绿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膜上,B错误;叶绿体会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变换位置,C错误;叶绿体类囊体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正确。12.1864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在此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A.叶片全变蓝B.遮光一半变蓝C.曝光一半变蓝D.叶片全不变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萨克斯的实验属识记内容,答案C。13.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D.植物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答案】C【解析】磷酸和ADP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A正确;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B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葡萄糖分解提供,C错误;植物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D正确。8【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名师点睛】1.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合成的ATP仅用于暗反应,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葡萄糖分解提供,此时机体大部分细胞的能量由细胞有氧呼吸供应,剧烈运动的骨骼肌细胞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细胞无氧呼吸供应。14.关于小麦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B.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光合速率最高C.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D.净光合速率为长期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答案】B【解析】类囊体上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A正确;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叶片的气孔关闭而出现午休现象,导致光合作用的原料减少,小麦光合速率反而下降,B错误;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而是先直接和C5结合,C正确;净光合速率为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D正确。【考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