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高二生物(选修)1.血浆是沟通人体各部分体液的重要媒介,更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细胞都能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就表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D.在卵母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血浆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答案】B【解析】人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能够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B正确;正常机体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系统,进而排出体外,C错误;卵母细胞的培养液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2.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如图中曲线Ⅰ所示、膜电位变化如图中曲线II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中只有Na十的浓度会发生变化B.图中A点后,细胞膜外Na十的含量依然高于膜内C.曲线II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中Na十的浓度有关D.图中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答案】A【解析】【分析】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钠离子内流是协助-2-扩散,扩散的速率与浓度差有关;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维持外正内负。据图分析,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细胞膜内钠离子从A点开始增加,到B点不再增加;膜电位与钠离子含量同步增加并到达最大值(C),但是随后又逐渐降低到初始水平以下(D)。【详解】实验过程,膜内的钠离子含量增加,说明M溶液中的钠离子含量减少,导致M溶液的含量减少,因此也影响了其他离子的浓度,A错误;图中A点后,膜内的钠离子含量在增加,而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因此细胞膜外Na+的含量依然高于膜内,B正确;培养液M中Na+的浓度越高,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单位时间内钠离子内流数量增加,动作电位峰值越大,C正确;图中C点时为动作电位,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过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3.如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信号分子可能是性激素B.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体,穿过核孔并作用于核内DNAC.该激素能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的【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激素能与细胞内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的复合体,应该是性激素,“激素-受体”的复合体从核孔进入细胞核,作用于DNA,从而转录出mRNA并合成相应的多肽,可见,该复合体影响转录过程,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详解】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属于脂质,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其受体位于细胞内,由图可知此激素可能是性激素,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A正确;由图可知: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3-的复合体,穿过核孔并作用于核内DNA,从而转录出mRNA,B正确;“激素-受体”的复合体从核孔进入细胞核,作用于DNA,从而转录出mRNA并进入细胞质合成相应的多肽,可见,该复合体能影响转录过程,C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通过此种方式进行,如胰岛素为生物大分子,其受体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激素并不都是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来调节生物的代谢的,有的激素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D错误。故选D。4.下图为造血干细胞分化的示意图,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免疫细胞B.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C.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f有关D.图示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血细胞(a)和淋巴细胞(b);B细胞(c)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e);T细胞(d)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f)。【详解】根据分析可知,b为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A正确;由分析可知,d为T淋巴细胞,该细胞既能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B正确;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记忆B细胞(e)和记忆T细胞(f)的迅速增殖分化有关,而图中c为B淋巴细胞,C错误;图示各类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已经发生稳定性差异,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故这些细胞在功能上各不相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故选C。5.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4-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甲状腺均为效应器D.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其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d为肾上腺素;e为抗利尿激素。【详解】根据分析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的分泌均会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c为甲状腺激素,d为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二者均能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B正确;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构成的,故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或甲状腺可构成效应器,C错误;e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另外在下丘脑中还含有渗透压感受器,D正确。故选C。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B.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调节都具有两重性C.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答案】D【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5-(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详解】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故不能得到多倍体,A错误;只有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B错误;赤霉素能够解除休眠,促进茎的伸长,C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D正确。故选D。7.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M.N、P和Q点分别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A.abcdB.bcadC.bacdD.acdb【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一条生长曲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N、P是这条曲线上的两点,另一条生长曲线为茎,Q点含义是生长素浓度比较高,生长较快。图乙中的幼苗横放,生长素主要受重力因素的影响,可以发生横向运输,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即d和b的生长素浓度高于c和a的生长素浓度。【详解】植物横放后,由于重力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地侧。于是d处浓度大于c处,b处浓度大于a处。但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较为敏感,因而d处生长受到抑制,c处生长受到促进,所以表现为根向地弯曲生长。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因而b处生长比a处快,表现背地生长,曲线上M、Q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生长1厘米所需要的时间变短,说明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生长加快,可表示横放以后的茎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故M可代表乙图中a点,Q可代表乙图中b点。曲线上N、P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生长1厘米所-6-需要的时间变长,说明生长素浓度增加,细胞伸长减慢,可表示横放以后的根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故N可代表乙图中c点,P可代表乙图中d点,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8.豌豆蚜是豆科植物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和豌豆蚜。研究人员施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检测两种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分析错误的A.可用样方法对利马豆种群密度进行调查B.施蔬果剂后豌豆蚜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C.该生态系统蝉大眼蝽属于第二、三营养级D.据表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豌豆蚜【答案】D【解析】【分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分析题文:豌豆蚜是豆科植物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和豌豆蚜,说明蝉大眼蝽既属于第二营养级,也属于第三营养级。3、分析表格数据:去除部分豆荚后,蝉大眼蝽数量减少,而豌豆蚜数目增多。【详解】利马豆是植物,调查利马豆的种群密度可以选择样方法,A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施用蔬果剂后,21天内豌豆蚜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但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豌豆蚜的种内斗争加剧,最终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B正确;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和豌豆蚜,取食利马豆时属于第二营养级,取食豌豆蚜时属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施用蔬果剂后,豌豆蚜的数量增长,但是蝉大眼蝽数量下降,所以蝉大眼蝽不是主要取食豌豆蚜,D错误。故选D。-7-【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能结合表中数据准确判断各选项,难度适中。9.森林被砍伐殆尽后,经历较长时间仍可恢复成森林。关于这一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初期,群落生产量大于呼吸量,有机物质不断积累B.中期,物种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逐渐趋向复杂,抗干扰能力加强C.后期,群落的有机物收支接近平衡,这是群落达到顶级的重要特征D.这一演替过程中无机物循环更加开放,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加快【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是“一个运动着的体系”。群落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实体,而是一个有着能流、物流和结构变化的动态系统。它通过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着能量与物质的不断代谢,使其本身的面貌不断变化,并遵循一定的规律。1、演替是群落发展有顺序的过程,包括物种组成结构及群落中各种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2、演替是生物与物理环境反复作用的结果,它同时还是群落内种群之间竞争和共存的结果。物理环境决定演替类型、变化的速度和演替发展的最后限度,同时演替也受群落本身所控制(或推动),群落演替可引起物理环境的极大改变。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亦即由顶极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这时它获得的每单位有效能流可维持最大的生物量(或最大的信息量),并在生物之间保持最佳共生功能。【详解】可以看出该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此演替初期生物种类不断增加,有机物总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群落生产大于群落呼吸,有机物质不断积累,种类增加,A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会越来越多,营养结果越来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因此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正确;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亦即由顶极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这时它获得的每单位有效能流可维持最大的生物量(或最大的信息量),并在生物之间保持最佳共生功能,C正确;在此演替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因此有机物循环更加开放,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加快,D错误。故选D。-8-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B.食物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