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博文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一、选择题1.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中绝大部分液体是细胞内液B.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体液是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D.消化液是体液的重要部分【答案】A【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液体的2/3,A正确;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B错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C错误;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中,不属于体液,D错误。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无机盐和蛋白质B.造成组织水肿的原因就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组成成分及各项理化性质保持恒定不变D.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与质量浓度为0.9%的NaCl溶液相当【答案】D【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A错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是造成组织水肿的原因之一,此外毛细淋巴管堵塞等也会造成组织水肿,B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组成成分及各项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C错误;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与质量浓度为0.9%的NaCl溶液相当,D正确。3.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可引起同样的反应,这说明()A.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相同B.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性质是相同的D.无关刺激已转化为条件刺激【答案】D【解析】-2-【分析】反射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在大脑皮层上建立了一个新的联系,通过这个联系,条件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射。例如每次给狗喂食物,狗就流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这是生来就有的。现在每次喂食物之前给一次铃声,这样多次结合之后,只给铃声狗就流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这是因为无关刺激(铃声)已经转化成了非条件刺激的信号,即成了条件刺激。这时只给铃声与喂食物效果相同,即条件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食物)可引起同样的反应。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条件反射建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下图甲、乙是两个膜电位的测量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图甲和图乙两个装置都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②图甲中的电流表指针始终是偏转的,若在电流表右侧给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可观察到指针发生偏转③图乙中的电流表指针开始时是不偏转的④若在图乙电流表右侧给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图甲装置的左电极置于膜外,右电极置于膜内,且指针向右偏转,测量的是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图乙装置的两个电极均置于膜外,且指针也向右偏转,说明测量的是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①错误;静息状态,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因此图甲中的电流表指针始终是偏转的,-3-若在电流表右侧给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产生的兴奋会先后通过右电极、左电极,可观察到指针发生偏转,②正确;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而图乙装置的两个电极均置于膜外,测量的是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因此图乙中开始时,两电极之间没有电位差,电流表指针是不偏转的,③正确;若在图乙电流表右侧给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产生的兴奋会先后通过右电极、左电极,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④正确。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5.以下有关神经元及兴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也会有离子进出B.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使其兴奋【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K+外流,这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A正确;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B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兴奋或抑制,D错误。【点睛】明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下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4-A.兴奋在A、B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②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后膜C.①中的神经递质在②处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③处D.④处可发生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过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图中②为突触前膜,③为突触间隙,④为突触后膜,B正确;①中的神经递质在②处通过胞吐的方式进入③处,C错误;突触后膜发生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变化,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受损部位可能导致的结果A大脑皮层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B小脑不能维持身体平衡,并呼吸急促C言语区的V区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D言语区的H区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A.AB.BC.CD.D【答案】A【解析】-5-【分析】本题考查神经中枢功能和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功能,主要考查学生对这些神经中枢功能的理解能力。【详解】人体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机体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能排尿,A项正确;躯体平衡中枢位于小脑,小脑受损人体将不能维持身体平衡,但呼吸不受影响(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项错误;言语区的V区是阅读中枢,当V区受损,患者能看到文字,但无法进行正常阅读,C项错误;言语区的H区受损,听不懂别人说话,无法与别人进行正常言语交流,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大脑皮层四个言语区的功能,以及受损后患病的症状。8.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相互拮抗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答案】D【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即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糖原合成和转化成非糖物质,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A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细胞的肝糖原分解,并促进肝细胞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故B、C正确,D错误,所以选D。9.如图是靶细胞与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6-A.图中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C.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一定是甲状腺细胞【答案】D【解析】激素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的,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B正确;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垂体细胞,C正确;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其分泌物作用于的靶细胞可以是垂体,D错误。10.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途径B.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都分布在皮肤中C.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D.安静状态下主要由肌肉组织代谢产热【答案】C【解析】皮肤蒸发散热是主要的散热途径,A错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分布在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等处,B错误;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C正确;安静状态下主要由肝脏代谢产热,D错误。11.下图表示人体某免疫过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a是吞噬细胞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b能迅速增殖分化成c-7-C.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浆中起免疫作用D.人体内结核杆菌的淸除不仅仅需要上述免疫过程【答案】A【解析】图中d表示抗体,是c浆细胞产生的,因此该图为体液免疫过程,a表示吞噬细胞,A错误;b是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B正确;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组织液以及外分泌液中,因此抗体可以在血浆中发挥作用,C正确;结核杆菌是包内寄生菌,不仅仅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还需要细胞免疫的参与,D正确。12.下列哪组实验可用于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下部,可分别对尖端和尖端下部进行单侧照光,观察胚芽鞘是否发生向光弯曲。选A。13.植物体内有多种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具有调节功能的微量无机物B.在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C.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和运输速率都受氧浓度的影响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不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体内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脱落酸等。【详解】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A项错误。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可由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8-应转变,B项正确。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包括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横向运输的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不受氧气浓度影响,C项错误。基因的表达受环境的影响,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都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D项错误。【点睛】对于植物激素概念的理解及植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和作用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的种子、根尖生长点等分生能力较强的部位。分布:大都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的组织中较少。运输:横向运输(如向光侧分布较多)和纵向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14.棉花生产中要进行“打顶”其目的是去除顶端优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比侧芽多,从而促进顶芽优先生长B.去除顶端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从而促进侧芽生长C.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侧芽生长被抑制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部位使得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答案】A【解析】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A错误、D正确;去除顶端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从而促进侧芽生长,B正确;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正确。15.实验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但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生长素与乙烯可以相互转化B.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诱导乙烯的合成C.生长素与乙烯的化学本质相同D.生长素对乙烯进行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生长素与乙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不能相互转化,A错误;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而且稍高浓度的生长素也能抑制根系生长;由此推知高浓度的生长素会诱导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根系的生长,B正确;生长素是吲哚乙酸,乙烯是化学结构十分简单的不饱和烃,它们的化学本质不相同,C错误;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根系生长,乙烯也能抑制根系生长,说明生长素-9-对乙烯进行正反馈调节,即高浓度的生长素会诱导乙烯的合成,D错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