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衡阳市八中高二3月份六科联赛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获得充足的氧气B.参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菌种中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C.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髙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D.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答案】D【解析】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A错误;参与制作果酒酵母菌为真菌,B错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C错误;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D正确。【考点定位】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名师点睛】实验操作中,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用花菜提取DNA时加入食盐目的是溶解DNA,参与制作果酒酵母菌为真菌2.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发现豆腐腐败变质,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C.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D.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用盐腌制,能使得豆腐块变硬,同时能抑制杂菌生长,如加盐量太少,豆腐腐败变质;故A错误.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杂菌滋生,豆腐块腐败变质;故B错误.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腐乳成熟期延后,但能抑制杂菌生长,不会变质;故C正确.密封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再用胶条密封瓶口,能防止杂菌污染;故D错误。考点: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名师点睛】豆腐腐败变质是杂菌繁殖造成的,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或制作卤汤时加料酒量太少都会致使杂-2-菌大量繁殖.相反,如果料酒加入过多,不会致使杂菌大量繁殖。3.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B.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C.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D.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的种类(甲乙两种菌种),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B正确;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说明发酵菌为需氧型,C错误;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D正确。4.将接种有醋酸菌的葡萄汁100mL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葡萄汁100mL4份分别装入100mL、200mL、300mL和400mL的烧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24h后产生的醋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是()A.100mL、100mLB.400mL、400mLC.100mL、400mLD.400mL、100mL【答案】D【解析】醋酸发酵是需氧发酵,酒精发酵是厌氧发酵,所以100mL烧瓶中酒精最多,400mL烧瓶中醋酸最多。5.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析最合理的是()A.乳酸菌初期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B.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O2;气体为CO2C.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变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答案】B-3-【解析】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泡菜发酵初期有气泡产生,是需氧菌如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B正确;CD错误。【考点定位】制作泡莱【名师点睛】泡菜发酵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6.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B.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的果汁不能装满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D.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答案】C【解析】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先密封后通入空气,所以A正确;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应留1/3的空间,B正确;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左右,制作果醋时温度为30~35℃,故C错误;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排出果酒制备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而且能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所以D正确。7.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A.NaCl、水、蛋白质B.无机盐、水、维生素-4-C.蛋白质、脂肪、NaCl、水D.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已经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故A错误;腐乳中的维生素较少,故B错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C错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物质易于消化、吸收,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下列有关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传统的发酵过程受技术条件限制,通常不进行无菌操作B.成品腐乳表面的皮膜是由毛霉等真菌的菌丝形成的,对人体无害C.制备果酒、果醋和腐乳时,都是以建立种群优势作为发酵的基本条件D.果醋的制备可以建立在果酒发酵的基础上,也可以直接利用葡萄汁发酵【答案】A【解析】传统的发酵过程受技术条件限制,通常也要进行无菌操作,A错误;成品腐乳表面的皮膜是由毛霉等真菌的生长,产生的菌丝进入豆腐块的深层而形成,对人体无害,B正确;制备果酒、果醋和腐乳时,建立的优势种群依次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以此作为发酵的基本条件,C正确;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果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先将酒精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可见,果醋的制备可以建立在果酒发酵的基础上,也可以直接利用葡萄汁发酵,D正确。9.下列关于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以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答案】D-5-【解析】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又逐渐降低,A错误;发酵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乳酸菌,此外泡菜制作过程中酵母菌也发挥了发酵作用,B错误;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因而能保持蔬菜脆嫩而不软化,C错误;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目的是保持坛内的无氧状态,D正确。10.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B.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C.应在50~55℃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D.该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答案】C【解析】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A正确;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控制单一变量,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B正确;实验中的温度梯度跨度较大,要想确定最适温度,需要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应该在45~55℃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C错误;C、高温可以使酶失活,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D正确。11.尿素是尿素分解菌的氮源,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A.葡萄糖在培养基中含量越多越好B.尿素在培养基中含量越少越好C.尿素分解菌有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尿素为无机氮D.尿素分解菌无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尿素为有机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配制培养基时,葡萄糖和尿素的含量都要适中,A、B都错误;尿素分解菌无固氮能力,但能利用尿素中的氮元素发生同化作用,尿素本身就是有机物,所以尿素中的氮是有机氮。故C错误,D正确。考点:尿素分解菌的相关知识-6-【名师点睛】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1)原理:CO(NH2)2+H2OCO2+2NH3;由于NH3的产生,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因此可通过检测pH的变化来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2)方法: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则pH升高,说明该种细菌能分解尿素。12.不能够与刚果红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的是()A.纤维二糖B.纤维素C.CMC-NaD.淀粉【答案】A【解析】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A正确;B错误;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也能与刚果红反应,C错误;淀粉是植物多糖,也可以与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D错误。13.某校学生尝试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如下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α淀粉酶量相同)。实验表明1号试管中淀粉未被水解,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比较项目1号试管2号试管固定化淀粉酶√普通α淀粉酶√淀粉溶液√√60℃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现象变蓝不变蓝A.实验中的温度过高,导致固定化淀粉酶失去活性B.淀粉是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琼脂与淀粉酶接触C.水浴保温时间过短,固定化淀粉酶未将淀粉水解D.实验程序出现错误,试管中应先加入碘液后保温-7-【答案】B【解析】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固定化淀粉酶,由于淀粉分子太大,难以通过琼脂扩散与淀粉酶接触,因而导致反应无法进行,所以加碘液后变蓝,故选B。14.下列不属于果胶酶的是A.多聚半乳糖醛酸酶B.果胶分解酶C.果胶酯酶D.半乳糖醛酸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果胶酶主要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不包括半乳糖醛酸酶。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果胶酶的组成,意在强化学生的识记能力,是一道基础性题目。15.以下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C.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D.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答案】A【解析】经选择培养后,经梯度稀释后,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A错误;选择培养可省略,但培养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B正确;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C正确;实验组和对照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设置对照能证明经“浓缩”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D正确。16.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①大肠杆菌②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