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限时:40分钟)1.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性状统计结果为∶黄色圆粒376,黄色皱粒124,绿色圆粒373,绿色皱粒1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和yyRrB.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1/4C.用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有四种表现型D.用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豆杂交得到的F2中,r基因的频率为1/3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某人用黄色圆粒Y_R_和绿色圆粒yyR_的豌豆进行杂交,后代黄色∶绿色=(376+124)∶(373+130)≈1∶1,圆粒∶皱粒=(376+373)∶(124+130)≈3∶1,因此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A正确;F1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4,B正确;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或YyRr,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两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有2×2=4种,C正确;用F1中的黄色圆粒豌(YyRR或YyRr)豆与绿色皱粒豆(yyrr)杂交得到的F2中,Rr∶rr=(2/3)∶(1/3)=2∶1,因此r的基因频率=2/3×1/2+1/3=2/3,D错误。2.现用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选项正确的是()测交类型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父本母本AaBbAabbaaBbaabbF1乙1222乙F11111A.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比例是9∶3∶3∶1C.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不到四种基因型的植株D.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D解析:正反交结果均有四种表现型,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正常情况下,双杂合子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应该是1∶1∶1∶1,而作为2父本的F1测交结果为AaBb∶Aabb∶aaBb∶aabb=1∶2∶2∶2,说明父本F1产生的AB花粉有50%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则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比例不是9∶3∶3∶1,B错误、D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可知,F1仍能产生4种花粉,所以F1花粉离体培养,仍能得到四种基因型的植株,C错误。3.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格。据表格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黄色×黑色F1灰色(F1雌雄交配)F2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B解析:由F1灰色自交后代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可知,灰色为显性性状,米色为隐性性状,黄色和黑色均为重组性状,A错误;F1的基因型为AaBb,其与黄色亲本(AAbb)杂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即灰色(AABb、AaBb)、黄色(AAbb、Aabb),B正确;F1灰色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灰色的基因型为AB,既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C错误;F2黑色大鼠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BB(1/3)、aaBb(2/3),其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D错误。4.(2019福建福州质检)红花和白花是香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两株白花植株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中总是一半开白花,一半开红花。开白花的F1植株自交,F2全开白花;开红花的F1植株自交,F2表现为红花1809株,白花1404株。下列哪项假设能解释该遗传现象()A.控制该性状的是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白花为显性性状B.控制该性状的是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红花为显性性状C.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一种显性基因时就表现为红花D.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两种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红花D解析:开红花的F1植株自交,F2表现为红花1809株,白花1404株,即9∶7,所以开红花的F1植株为双杂合子(设为AaBb),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__B__为红花,A__bb、3aaB__和aabb均为白花,亲代两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5.(2019龙岩市期末)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黑色有白斑小鼠中纯合子的比例是()A.1/16B.3/16C.1/3D.2/3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可知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黑色有白斑小鼠的基因型为B_ss,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故选C。6.(2019北京东城区模拟)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子代,则子代的成熟植株中()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3∶1B.有9种基因型C.高产抗病类型占1/4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D解析:据题干信息,“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有茸毛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则基因型为AaDd的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子代为1AADD(死亡)、4AaDd(宽叶有茸毛)、2AaDD(死亡)、2AADd(宽叶有茸毛)、1aaDD(死亡)、2aaDd(窄叶有茸毛)、1AAdd(宽叶无茸毛)、2Aadd(宽叶无茸毛)、1aadd(窄叶无茸毛),则成熟植株中子代有茸毛∶无茸毛为2∶1,有6种基因型,高产抗病类型AaDd占4/12=1/3,宽叶有茸毛类型A__Dd占(4+2)/12=1/2。7.原本无色的物质在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已知编码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基因分别为A、B、C,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A.1/64B.3/64C.27/64D.9/64C解析: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其实就是出现A_B_C_的个体的概率,其概率为3/4×3/4×3/4=27/64。8.(2018太原市三模)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4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A.1/64B.1/16C.3/16D.15/64C解析:将粒色最浅的植株aabbcc和粒色最深的植株AABBCC杂交得到F1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含有两对杂合基因和一对隐性纯合基因,或者含有一对显性纯合基因和两对隐性纯合基因,概率是(1/2)×(1/2)×(1/4)×3+(1/4)×(1/4)×(1/4)×3=15/64,D正确。9.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A.13∶3B.9∶4∶3C.9∶7D.15∶1B解析: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正常的自由组合定律分离比,F1(AaBb)测交表现型应是四种且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而现在是1∶3,那么F1自交后代原本的9∶3∶3∶1应是两种表现型,比例有可能是9∶7、13∶3或15∶1,故A、C、D正确,而B中的3种表现型是不可能的。10.纯种大粒玉米和纯种小粒玉米的百粒重分别为28g和14g,控制粒重的基因有两对(A、a和B、b)且独立遗传,显性基因增重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作用。纯种大粒玉米和纯种小粒玉米杂交,F1随机交配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纯种大粒玉米和纯种小粒玉米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B.亲本所结玉米的百粒重约为21gC.F1所结玉米粒由大到小可分4个档次,数量呈正态分布D.F1所结玉米的百粒重约为21g的玉米基因型有3种C解析:“显性基因增重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作用”表明纯种大粒基因型为AABB,小粒为aabb,A正确;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重为(28-14)/4=3.5(g),亲本所结玉米为F1(AaBb)重量为14+2×3.5=21(g),B正确;F1所结籽粒(F2)重量有5种情况:4显、3显、2显、1显、0显,C错误;21g的玉米有两个显性基因,其基因型有三种:AAbb、aaBB、AaBb,D正确。11.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5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A.24∶8∶3∶1B.9∶3∶3∶1C.15∶5∶3∶1D.25∶15∶15∶9A解析:由题意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对测交结果的两对性状分开讨论,子代中抗旱∶敏旱=2∶1,多颗粒∶少颗粒=1∶1,则亲本抗旱、多颗粒植株产生的配子中,A∶a=2∶1,B∶b=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则后代中敏旱植株(aa)占132=19,抗旱植株占1-19=89;后代中少颗粒植株(bb)占122=14,多颗粒植株占1-14=34;所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8∶1)×(3∶1)=24∶8∶3∶1,故选A。12.(2019江南十校一模)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试根据下图分析回答:(1)玉米的等位基因R、r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图1中F1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丙的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玉米高秆植株易倒伏。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图1中6的程序得到F2代后,对植株进行________处理,选出表现型为________植株,通过多次自交并不断选择后获得所需的新品种。(4)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植株存活率是1/2,高秆植株存活率是2/3,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1,据此得出图1中F2成熟植株表现型有____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不论顺序)。解析:(1)等位基因遗传遵循分离定律。(2)F1基因型为DdRr,由图2知,F1与丙杂交的后代中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说明丙基因型为ddRr。若对丙进行测交,则测交后代中ddRr的概率为1/2。(3)在F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