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十一个学派范光华力学080120080868一·古典学派(管理过程学派)1概述: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主要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2主要代表人物:事实上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法约尔就是这个学派的开山鼻祖。这一理论是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个学派后来经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学丛林中的一个主流学派。3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4管理过程学派主要特点: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如经济组织、政府组织、宗教组织和军事组织等),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因此,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的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先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阐明每项职能的性质、特点和重要性,论述实现这些职能的原则和方法。管理过程学派认为,应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加以理论概括并有助于建立起系统的管理理论,用以指导管理的实践。管理过程学派主要贡献一、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它是最为系统的学派。他们首先从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入手,并将此作为他们理论的核心结构。5管理过程学派确定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为训练管理人员提供了基础。把管理的任务和非管理的任务(如财务、生产以及市场交易)加以明显地区分,能使经理集中于经理人员的基本工作上。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通运用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的。管理的原则如同灯塔—样,能使人们在管理活动中辨明方向。管理过程学派存在的缺陷一、不能适用所有组织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不能适用所有的组织。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通用性有限,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而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二·行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1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2起源:华生受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启发,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因而只能应用客观观察法以外观察,目标是预见并控制人的行为。华生所谓心理学的客观方法,就是只研究刺激(S)与反应(R),因为这是容易观察到的。至于主观体验、意识、甚至脑的活动都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行为的研究才是心理学。这样华生的行为主义就成为刺激与反应的心理学,不承认意识,当然也否定感觉、知觉和思想。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学派最有贡献的斯金纳(B.F.Skinner)设计了一个动物实验装置称斯金纳箱。他用这个实验表述了他的观点。3主要观点: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三.社会系统学派1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D.Baranard,1886——1961)。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从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由于他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后人把由他开创的管理理论体系称作社会系统学派。2发展:1938年正处于行为科学学派的发展初期,人际关系学说的兴起,使管理学者已经开始注意使用社会学、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和处理管理问题,注意协调好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但在巴纳德看来,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研究的重点只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强调的是行为个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研究行为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而如果将组织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要使系统运转有效,则必然涉及到组织中个人与组织间的协调问题。3主要内容: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巴纳德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这些人们愿意做出贡献;实现一个共同目的。因此,—个组织的要素是:信息交流;作贡献的意愿;共同的目的。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协作系统,管理者应在这个系统中处于相互联系的中心,并致力于获得有效协作所必需的协调,因此,经理人员要招募和选择那些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做出最好贡献并能协调地工作在一起的人员。4评价:巴纳德的组织理论是他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他对组织的定义提出了同传统的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观点。他首先指出组织是一个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协作系统,在这里,巴纳德采用了与传统的组织理论不同的定义方式,传统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就是人的集合体。例如,一个医院,就是医生与病人的集合体等。由此可见,传统的组织概念还停留在对组织的表象和功能的表述上,并没有抓住组织的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巴纳德不是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而是从行为的角度对组织下定义。巴纳德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四.决策理论学派1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以及詹姆斯·马奇(JamesG.March,1916-)近年来,许多管理学家都强调管理学研究与分析中的系统方法。他们认为系统方法是形成、表述和理解管理思想最有效的手段。所谓系统,实质上就是由相互联系或相互依存的一组事物或其组合所形成的复杂统一体。这些事物可以像汽车发动机上的零件那样是实物,也可以像人体诸组成部分那样是生物的,还可以像完整综合起来的管理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那样是理论上的。尽管我们给理论规定出界限,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和分析它们,但是所有的系统(也许只有宇宙除外)都同它们的环境在相互起作用,因而都受到其环境的影响。2决策理论学派的简介: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如何对组织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的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中一个就是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它继承了巴纳德的社会组织理论,着重研究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所应采取的组织活动过程和方法。3决策理论学派的理论要点: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西蒙指出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作决策。他认为,任何作业开始之前都要先做决策,制定计划就是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也都离不开决策。一个组织的决策根据其活动是否反复出现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决策。经常性的活动的决策应程序化以降低决策过程的成本,只有非经常性的活动,才需要进行非程序化的决策。4决策理论的启示意义: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决策理论提出了一条新的管理职能。针对管理过程理论的管理职能,西蒙提出决策是管理的职能,决策贯穿于组织活动全部过程,进而提出了“管理的核心是决策”的命题,而传统的管理学派是把决策职能纳入到计划职能当中的。由于决策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组织,而且适用于其他各种组织的管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因此,“决策是管理的职能”现在已得管理学家普遍的承认。5决策理论的缺陷:决策理论尽管提出了有许多其他理论所不具备的优点,但仍存在缺陷:一、管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仅靠决策也无法给管理者有效的指导,实用性不大。决策学派没有把管理决策和人们的其他决策行为区别开来。决策并非只存在管理行为中,人们的日常活动中也普遍存在决策,如人们日常生活做事都需要决策,组织中非管理人员的活动也需要决策,但这些决策行为都不是管理行为。五.系统管理学派1代表人物:巴纳德,他最早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并指出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保持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平衡。在20世纪30年代,福莱特也明确地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性思想,她把企业组织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内部的协调。此后,管理科学学派也把系统分析作为一种基本方法用于解决某些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复杂管理问题的决策。2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系统管理学派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即如何从企业整体的要求出发,处理好企业组织内部各个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以往的管理理论都只侧重于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它们或者侧重于生产技术过程的管理,或者侧重于人际关系,或者侧重一般的组织结构问题,为了解决组织整体的效率问题,系统理论学派于是产生了。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系统管理学派盛行。当时,“系统科学”、“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系统方法”等术语充斥于管理文献之中。追根溯源,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同一般系统理论有密切的关系。近代比较完整地提出“系统”概念的是亨德森,后来发展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以后,西方有些学者把它应用于工商企业的管理,形成系统管理学派。观点主张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这五个分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3系统观点:系统管理学派是用系统观点来考察工商企业及其管理的。系统观点认为:整体是主要的,而其各个部分是次要的;系统中许多部分的结合是它们相互联系的条件;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部分围绕着实现整个系统的目标而发挥作用;系统中各个部分的性质和职能由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所决定,其行为则受到整体的制约;整体是一种力的系统、结构或综合体,是作为一个单元来行事的;一切都应以整体作为前提条件,然后演变出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体通过新陈代谢而使自己不断地更新:整体保持不变和统一,而其组成部分则不断改变。4系统分析:所谓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方法,在确定条件与不确定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或者说,系统分析就是以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对系统的各个主要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性分析过程,以便给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决定最优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5系统管理应有四个特点:一是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二是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子系统的最优化;第三,以责任为中心,分配给每个管理人员一定的任务,而且要能衡量其投入和产出;第四,以人为中心,每个员工都被安排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业绩支付报酬。同时,在系统管理中,有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创建系统的决策、系统的设计、系统的运转和控制以及系统运转结果的检查和评价。从系统观点来考察和管理六.经验主义学派1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1909—)。欧内斯特·戴尔(Dale)艾尔弗雷德·斯隆(1875-1966),事业部管理体制的首创人之一。亨利·福特,流水线大量生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威廉·纽曼等。2观点: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认为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研究,会使人们懂得在将来相应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因此,这个学派的学者把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放在对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的研究上,强调从企业管理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