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母题12神经调节【母题来源一】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Ⅰ卷)【母题原题】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动物的生命活动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加迅速准确,激素调节在神经调节的影响下进行。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正确;由题中信息: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跳,说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由题中信息: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效应器即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说明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D错误。【母题来源二】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母题原题】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2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且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①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③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因此二者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②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一次性”的,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不然会持续性作用,C正确;神经递质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与抑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位发生变化,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由于不知道②神经递质的类型,因此无法判断③的膜电位的情况,D错误。【母题来源三】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Ⅰ卷)【母题原题】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_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3【答案】(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脊髓大脑皮层(3)感受器【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排尿反射是一种简单的非条件反射活动,经常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使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纤维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向下发放冲动,传至脊髓初级排尿中枢,通过传出纤维传到膀胱的效应器,将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尿液被送入尿道。当尿液进入尿道时,尿液还可刺激尿道的感受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详解】(1)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兴奋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正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2)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婴幼儿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不能控制排尿,经常会尿床,而成年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通过大脑皮层有意识地控制排尿。(3)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向下发放冲动,将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尿液进入尿道,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点睛】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命题意图】通过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命题规律】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命题:①与物质跨膜方式相结合,分析静息电位的膜内外离子分布、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膜内外离子分布的变化;②以外界离子变化创设情境,预测外界因素的变化对动作电位产生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命题:①具体情境下是否为反射的判断;②多种方法判断反射弧4个部分组成。【得分要点】1.完成反射的条件及其类型的判断(1)“反射”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①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任何一部分受损,均不能完成反射。②要有适宜刺激(含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2)“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3.明辨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五个易误点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指正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指正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下丘脑、脊5髓等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指正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则不能引起反射活动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指正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指正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4.理清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图示兴奋传导结构特点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觉神经元的突起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运动神经元的突起只有感觉无效应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只有感觉无效应5.膜电位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6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6.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兴奋传递过程(2)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效果7(注:神经递质起作用后,有的被酶分解,有的被重新运回突触小体,并不会“进入”下一个神经元。)8.Na+、K+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9.突触影响兴奋传递情况的判断技巧(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走。(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的三大原因: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有害物质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1.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8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答案】A【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A正确;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突触结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2.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并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在ef段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细胞外【答案】C【解析】A错: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B错: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对:cd段K+继续外流,此时细胞膜仍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D错:不管在哪个阶段Na+浓度总是膜外高于膜内。【点睛】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9A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使K+外流;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DE段:静息电位。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水平。3.下列关于人体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时,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低于膜外B.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兴奋C.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会释放神经递质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主要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理解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特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静息时,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低于膜外,A正确;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兴奋,B正确;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会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主要以神经递质所含的化学信号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点睛】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图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