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2013年8月9日,广东省环保厅发布2013年上半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广东省城市降水pH均值为5.11,与上年同期持平;酸雨频率为38.9%,较上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降水质量基本持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严重的主要污染物是()A.SO2、NOx等气体B.石油烃废气C.CO2D.一氧化碳和铅烟答案A引起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SO2、NOx等气体;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和铅烟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2.下列地理现象中由雨水pH5.6时引起的是()①河湖水酸化②低地被淹没③建筑物腐蚀④赤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低地被淹没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读江西省1990—2005年的“三废”排放变化特征图,回答下面两题。3.江西省21世纪工业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是()A.工业废水B.工业废气C.固体废弃物D.没有答案C读图可知,工业固体排放在2001年后基本为零,得到了有效控制。24.江西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的原因不可能是()A.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产业迁往江西C.机动车增多D.完善能源消费结构答案D完善能源消费结构会使工业废气排放量得到控制,而不是迅速上升。下图是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5.字母M表示()A.净出口量B.净进口量C.净储备量D.净增产量答案B从图中可以看出M为消费量与生产量之差,因而为净进口量。6.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限制石油化工业的发展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C.降低油价以刺激石油消费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答案D要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中D项为节流措施。读我国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下题。37.该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物理风化D.化学溶蚀答案B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是由风力侵蚀所导致的。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我国1998—2008年耕地减少结构示意图8.关于我国耕地结构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越来越多B.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C.灾毁耕地总体趋势增多D.建设用地总体趋势减少答案B据图可知生态退耕在耕地减少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9.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酸雨②水土流失③土地荒漠化④臭氧层破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4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0.该图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是()A.资源短缺B.生态破坏C.环境污染D.全球环境变化答案B从图中可以看出洞庭湖的水系(湿地)面积在减小,这体现出了生态的破坏。11.引起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A.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B.荆江河段大量的裁弯取直工程C.环境污染导致内部富营养化加剧D.长江上游水库修建导致水量减少答案A洞庭湖面积变小,是由于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入湖泥沙增多,加上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而形成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地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减少以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新的损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观认为()A.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B.经济发展的内涵大于经济增长C.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D.可以用经济增长代替经济发展5答案B经济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不仅强调数量增长,更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弃物,而经济增长则是片面强调数量的增长,故经济发展的内涵大于经济增长。13.可持续发展观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现代社会的文明消费者,我们应该做到()A.鼓励消费,刺激产出B.多投入,多产出C.多利用,少排放D.不投入,不产出答案C健康的消费观应当是提倡适度消费,减少不必要的一次性消费,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二、综合题(共24分)14.下图是某海湾围填海前后的对比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1)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8分)(2)就图中山地森林的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6分)答案(1)变化:湿地消失、山地森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2)负面影响:破坏山林景观及植被;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止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解析(1)主要考查读图观察能力,只要认真比较填海前后的图,就可以发现差异。填海后,湿地消失、海滩消失、山林减少、山体受损、海湾消失、增加了大堤、陆地面积增大等。(2)不利影响可据图分析,山林减少,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破坏了山林美景;山体开挖,容易诱发岩体崩塌、滑坡。针对问题,考虑对策有对破坏的山体进行生态恢复,保持水土;结合一定的工程措施防止崩塌、滑坡发生。6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2013年6月份,我国统计的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4.4%,超标天数比例为35.6%,其中轻度污染占21.5%,中度污染占8.8%,重度污染占4.9%,严重污染占0.4%。材料二下表示意我国统计的2013年上半年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和代表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城市数目代表城市80%—100%11福州、厦门、深圳、舟山50%—80%35佛山、丽水50%28邢台、邯郸材料三下表示意2013年上半年不同地区空气质量概况。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重度污染以上天数比例污染物京津冀地区31.0%26.2%主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是PM10和O3长三角地区57.5%—主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是O3珠三角地区79.8%—主要污染物为PM2.5和O3(1)概括74个城市空气质量优劣分布的空间规律及原因。(4分)(2)分析我国大气污染源特征和京津冀地区城市空气质量较差的原因。(6分)答案(1)规律:城市空气质量沿海优于内陆;南方优于北方。原因:沿海和南方比内陆和北方降水多。(2)特征:以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为主。原因: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降水少、天气干燥,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解析第(1)题,空间规律可以根据代表城市和不同地区对比得出,空气质量的优劣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气象条件有关。第(2)题,大气污染源特征可从材料中得出。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粉尘排放量大,6月份京津冀地区还没有进入雨季,降水少、天气干燥,大气环境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