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25×2=50分)下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下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河可能位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2.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B.若上游修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速减慢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答案】1.A2.B【解析】【1题详解】图中沙洲面积一年有两次明显减小,说明有两次河流水位上涨,河流一年中有两个汛期,该河可能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A对。西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河流一年只一个汛期,B、C、D错。【2题详解】结合指向标,该河段的河道呈东西方向延伸,流向不可能为东北流向西南,A错。若上游修水坝,泥沙在库区沉积,则河心洲面积增速减慢,B对。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受侵蚀,将慢慢变深,C错。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水流较慢的地方,D错。读我国东部某城市1月份一周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各题。23.昼夜温差最小的日期是()A.3日B.6日C.7日D.9日4.在5-6日,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A.B.C.D.【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气温变化曲线在6日最为接近,说明昼夜温差最小,故选C。【4题详解】该地在该时间段内,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为冷锋天气系统过境,读图可知,A为暖锋,B为冷锋,C为气旋,D为反气旋,故选B。【点睛】冷锋、暖锋中的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所以锋面类型和锋面前进的方向也就不同。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与暖气团在锋面上被迫抬升的气流运动箭头方向相反。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借助于冷气团的箭头方向来判别冷、暖锋。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刮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以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的位置,气温下降,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而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遮满天空,常常形成连续性降水(即持续较长时间的不间断降水)。暖锋过境后,3天气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升高,湿度加大,气压降低,天气转晴。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7.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答案】5.A6.D7.D【解析】试题分析:【5题详解】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从表中数据分析,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总和是增加的,所以生物量提高,①对,②错。植株密度是比较植株的数量,表中灌木数量没有变化,但草本植物数量明显变化,所以密度增大,③对。图示信息不能体现出植被分布改变,④错。所以A对。B、C、D错。4【6题详解】根据表中数值判断,灌木植物数量未变,A错。总生物量整体上都是上升状态,B错。地上生物量基本是上升状态,C错。地下生物量的灌木植物相对减少,草本植物相对增加,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D对。【7题详解】读图表,结合前面分析,灌木数量不变,草本植物数量不断增加,地下灌木植物生物量减少,地下草本植物生物量明显增加,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D对。A、B、C错。考点:读图分析能力,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若该图为热力环流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处气温比丙处高B.气流①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冷热不均C.甲处气压比丙处低D.气流②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异9.若该图代表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A.①处为西南风B.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丙处多锋面雨D.②是因为受热而上升10.如果该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丁一定为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①为东南季风D.该环流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8.C9.A10.D【解析】5【8题详解】A热力环流形成与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使空气产生水平运动;C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少;D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9题详解】A①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南风;B丁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丙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候干燥;D②是由于温度差异,北上的空气为暖气流,南下的空气为冷气流,它们在副极地附近相遇后,暖气流比较轻,沿冷气流向上爬升,而形成的;【10题详解】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是由于冬季东亚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太平洋则形成低压,因此近地面空气由东亚大陆吹向太平洋;所以丙为陆地,气温低,丁为海洋,气温高;①为西北季风。下图为“四种常见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后回答下列各题。11.天气系统过境时,不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2.暖锋过境后与冷锋过境后的共同天气现象是()A.气温上升B.气压下降C.气温骤降D.天气转晴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6【答案】11.B12.D13.C【解析】【11题详解】反气旋过境时,中心空气向四周辅散,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下沉气流因升温不易冷凝,天气晴朗。【12题详解】暖锋或冷锋过境后,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转晴。【13题详解】A①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下降,为暖锋,暖锋过境时,暖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水,不会带来大风;B②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先升后降,为反气旋,反气旋过境时,中心空气向四周辅散,高层空气下沉补充;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上升,为冷锋,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D④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先降后升,为气旋,气旋过境时四周空气向中心辅合,中心气流被迫上升,上升空气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判断方框I、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15.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答案】14.C15.A【解析】7【14题详解】结合图中箭头方向,修建水库,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方框Ⅲ对应②。修建水库,水库蓄水,土壤水增多,方框I对应①。土壤水增多,利于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增大,方框Ⅱ对应④。植被覆盖率增大,蒸腾作用加强,可以使库区降水增多,方框Ⅳ对应序号是③。方框I、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①④②③,C对。A、B、D错。【15题详解】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它要素乃至整体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A对。区域性特征主要体现区域共同点,B错。差异性特征主要体现区域的不同点,C错。地理环境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D错。【点睛】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它要素乃至整体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7.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答案】16.B17.C【解析】【16题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24小时后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则可知甲地主要吹东南风。故选C。8【17题详解】36-48小时之间,根据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甲地在此期间处于低压控制,气流向中心幅合上升,夏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甲地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故选D。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发现:某地区某日最高气温并没有出现在午后2:00(地方时),而是出现在12:00(地方时)前后。他们猜想:该现象的出现与大气的热力作用有关。请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8.图中,表示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19.箭头①②③④中,可能导致该地最高气温时间提前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8.B19.D【解析】试题分析:【18题详解】读图,根据箭头来源和方向分析,③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被反射回宇宙空间的太阳辐射,①来自地面,是地面辐射。②由大气指向地面的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大部分还给地面,减少了地面的热量损失,起到了保温作用,B对。A、C、D错。【19题详解】气温的变化,是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能量变化共同决定的,当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能量和逆辐射能量相等时,一天中气温达到最大值。阴天时,空中云量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削弱,地面辐射能量减弱,云量多,大气逆辐射能力增强,所以二者能量达到相同的时间提前,最高气温时间提前。云量影响的是④,所以D对。A、B、C错。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削弱作用,保温效应。9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①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②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③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下列诗词,回答下列各题。20.能够体现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诗句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1.与诗句③中“夜雨”的形成相关的是()A.冷锋B.暖锋C.气旋D.山谷风【答案】20.C21.D【解析】试题分析:【20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①句中的大江流对应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使地理环境古岸崩塌,沙洲形成,①对。②句中说的是锋面雨,没有对环境的影响,②错。③句讲的是夜雨情况,没有对环境的影响,③错。④句源头活水,说的是流水,水清是水质好,流动的活水,影响到环境中的水质,④对。所以C对。A、B、D错。【21题详解】夜雨的形成是因为地形影响,形成的山谷风,夜晚吹山风,山坡上的冷气流下沉到谷底(山风),而盆地、谷地暖气流被抬升,若水汽充足,则易成云致雨。所以D对。A、B、C错。考点:水循环的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常见天气系统。2016年7月3日,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台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落成。“大窝凼”洼地是喀斯特地貌所独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在5Km半径内没有一个乡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2.望远镜选址该地的原因是10①天然的天坑,工程量较小②喀斯特地貌,利于雨水下渗③海拔高,晴天多,利于观测④人烟稀少,无线电干扰较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3.该区分布的石灰岩属于A.侵入岩B.沉积岩C.喷出岩D.变质岩【答案】22.B23.B【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22题详解】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由材料结合图形可知,“大窝凼”洼地位于贵州省,根据中国典型地貌分布可知,该地石灰岩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