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查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高二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途经弗里曼特尔(32.1°S,115.8°E)、中山站(69.4°S,76.4°E)、长城站(62.2°S,58.9°W)和蓬塔(53.1°S,70.9°W),这是“雪龙”号的第二次环南极航行。读“雪龙号环南极航行线路图”,完成下列小题。1.弗里曼特尔到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A.2300千米B.6300千米C.10500千米D.15500千米2.若雪龙号考察船从中山站到长城站沿最短航线前进,其方向为A.先向东南再向西北B.先向西南再向西北C.先向东北再向西南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答案】1.B2.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1题详解】-2-根据材料中弗里曼特尔和蓬塔的经纬度位置可知,两地大体在同一经线圈上,两地的最短距离为沿弗里曼特尔所在经线向南到南极点,约58个纬度,两地最短距离为58*110千米,约为6380千米,B正确。【2题详解】在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两点且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的劣弧,中山站到长城站的最短航线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B正确.【点睛】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0千米。若两地在同一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纬度差,就可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约是110*Cosа千米(а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不到长城非好汉,暑期我如愿登上了八达岭长城段,此段非常雄伟壮观,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国人智慧。”小杰在自己的空间写道。结合下面资料,回答下列小题。3.八达岭长城雄伟壮观,其走向特点大致为A.沿山脊线B.沿山谷线C.沿等高线D.切断山谷4.关于“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查阅资料获悉,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挂在后边。过青龙桥站,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如下图)。图中铁路线“人”字型的设计目的是-3-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B.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C.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D.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答案】3.A4.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交通布局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3题详解】等高线向低处凸出部位为山脊线,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部位为山谷。读图可知,长城走向大致沿着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位,为山脊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4题详解】图示区域没有河流,A错误。修建“人”字型铁路线目的让机车或列车能以较短的铁路距离和时间在变换轨道后反向前行,解决了火车掉头难的问题,便于停靠车站,与坡度无关,C错误。由图示可知,“人”字铁路沿着山谷或平行于等高线修建,虽然距离增加了但是降低了坡度,D错误。本题中“人”字铁路要连接的两点是“人”字的撇捺的两个点,可以不穿凿山洞,绕过山岭,节省成本,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等高线地形图通视问题:比较准确的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更为直观。但是对于选择题来说,画出两点之间的剖面线,通过分析等高线地形图,观察若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在地形剖面线的立体解读中,应该注意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便于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读我国云南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4-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点河流流速最快B.②点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C.③点是观日出最佳地点D.④点位于⑤点正南方向6.图乙地形剖面图是依据图甲中的哪一剖面绘制的A.L1B.L2C.L3D.L47.下列对该地区的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是A.大面积种植水稻B.发展旅游业C.发展立体农业D.封山育林【答案】5.D6.C7.A【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图和剖面图的判读及区域的开发。【5题详解】①等高线是高处向低处突出,为山脊,不会形成河流主。A项错误。②点在主峰下,地势陡,是无法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的全景。B项错误。③点东侧有高山阻挡,无法看到日出。C项错误。图中有指向标,利用指向标指向法,④点位于⑤点正南方向。D项正确。故选D。【6题详解】从剖面图可以看出,图中剖面两次经过山顶,并且最高处的海拔高度高于1200米,只有沿L3才符合情况.C正确。【7题详解】云南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土层浅薄,且该区域等高线稠密,坡度陡,陡坡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容易造成水土流失,A正确。8.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个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①甲图中的比例尺比乙图大②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小③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比乙图大④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分析】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但反映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详解】甲图的范围小于乙图,因此甲图中的比例尺比乙图大,故①正确;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小,故②正确;S市城区面积一样大,故③错误;甲图的比例尺大,因此甲图的铁路长度比乙短,故④错误.选A。【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小题。9.图中,M地高度约为A.80米B.160米C.240米D.320米10.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重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6-【答案】9.B10.C【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区域的特征。【9题详解】①处为河谷,M处应为高地,①处东侧也为高地,故M外围的等高线也为100m,M大于100m,小于200m,B正确。【10题详解】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这里的海水在不断变浅。沿海地区滥挖珊瑚礁,可以导致海浪侵蚀,等深线向西移动,A错。挖沙船清除泥沙,也会导致②处等深线变深,不断向西移动,B错。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泥沙增多,可能使海滩泥沙沉积变浅,等深线向东移动,C对。红树林遭到破坏,也会导致海浪侵蚀,等深线向西移动,D错。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歌中有“春分地皮干,夏至不纳棉,秋分无生田,冬至不行船”。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1.下列对于“春分地皮干”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受副高控制,降水少B.降水少,风力大C.春分农业生产需水量大D.降水多,但蒸发旺盛12.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B.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C.冬季风增强,冷空气频繁南下,带来多次降温D.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答案】11.B12.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对人类的影响。【11题详解】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春分前后冷空气势力仍然强盛,空气干燥,降水少,风力大,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地表干燥,B项正确,D项错误。副高影响我国北方主要在夏季,A项错误。-7-春分前后还未播种,农业生产用水量较小,且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C项错误。【12题详解】秋季随直射点南移,亚欧大陆温度下降,亚洲高压逐渐增强,干燥的冷空气活动加剧,气温逐渐下降,降水减少,C项正确,A、D项错误。天气晴好,主要影响昼夜温差,B项错误。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3.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主要环节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14.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3.A14.B【解析】【13题详解】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的气温,故A项正确。【14题详解】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数量较多,鸟粪被微生物分解的量较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较多,对降温影响最明显,故B项正确。-8-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000m高空等气压差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5.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及成因正确的是A.甲地为阴雨天气,盛行上升气流B.甲地为晴天,受反气旋控制C.乙地为晴天,冷锋过境D.乙地为阴雨天气,受气旋控制16.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A.东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答案】15.A16.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及风向的影响因素、天气系统与天气状况。【15题详解】气压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由图可知甲处海平面与相应6000m高空等气压差小于乙地,可推知乙地近地面气压较高、高空气压较低,甲地则相反(即近地面气压较低,高空气压较高)。甲气流上升,为阴雨天;乙气流下沉,为晴天,A正确。【16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近地面乙地气压高于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近地面还受到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发生一定偏转(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所以图示情况下,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乙地指向甲地(即自东向西),北半球风向偏转为东南风,故选D。【点睛】热力环流中气压分布及气流的运动方向: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的高低气压是以同一水平面(或说同一海拔高度)来比较的,例如近地面受热的地方形成低压,遇冷的形成高压,这一低一高都是指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从近地面往高空,空气越来越稀薄,因此,气压越来越低,到了高空分别形成高压和低压,这里一高一-9-低,都是指同海拔的高空气压值。气流的运动方向是: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表明气流下沉;反之,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17.下图为某地气候资料,该地气候的突出特征是A.终年高温多雨B.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C.大陆性强,降水变率大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特征。【详解】气候资料显示该地夏季最高温在20℃左右,凉爽,冬季在10℃左右,温和,冬季降水较多,应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为该地气候的突出特征,B正确。【点睛】本题特别注意柱状图表示气温,曲线图表示降水量,难度较小,但须仔细读图。下图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18.“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CO2少C.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多19.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答案】18.AC19.BD【解析】【18题详解】二氧化碳在一年中出现周期性变化,一般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空气中CO2含量多;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空气CO2含量少。【19题详解】从“长期趋势曲线”可知,空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多,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引起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等现象。安徽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