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广西南宁市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B.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精细胞C.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卵细胞的形成无变形过程D.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只发生一次细胞质不均等分配【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详解】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A正确;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B正确;精子形成需要经过变形,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C正确;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共发生两次不均等分裂,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对两者进行列表比较,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2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出现在ef段B.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则交叉互换发生在cd段C.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则bc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D.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ef段【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规律;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成2个,这是由于DNA复制导致的;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成1个,这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的;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出现细胞板,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可用cd段表示,B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可用图中de段表示,C错误;不考虑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用图中cd段表示,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关于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C.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期间【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间期减I前的3间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与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分离与组合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的行为中期位置赤道板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断裂后期减II后期。【详解】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和染色单体分离,A正确;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均为在间期复制一次,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平面,有丝分裂整个过程都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现像,称之为联会,C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C。4.假如图是某动物(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该细胞的子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C.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D.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分析:该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详解】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子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染色体③是其同源染色体,由于形态大小不同,所以③表4示Y染色体,C正确;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染色体④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上有基因A或a,D正确;故选A。5.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B.有多糖荚膜的S型菌能在培养基上形成表面光滑的菌落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D.艾弗里的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实验均要分离提纯DNA、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烟草花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分别用其RNA和蛋白质侵染烟草,最后只有RNA一组实验烟草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A正确;有多糖荚膜的S型菌能在培养基上形成表面光滑的菌落,B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C正确;赫尔希、蔡斯的实验不需要分离提纯DNA、蛋白质,D错误;故选D。5【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行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6.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模型模拟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顺序为d→c→a→e→bB.d→a过程所需原料由噬菌体和细菌共同提供C.35S标记组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不影响实验结果D.32P标记组所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均能检查到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图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a是噬菌体,b是合成、c是释放、d是吸附、e是注入、f是组装。e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进入细菌的DNA作为模板指导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细菌的核糖体。【详解】通过分析可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的正确侵染过程是c→d→a→e→b,A错误;d→a过程所需原料均由细菌提供,B错误;以35S标记组为例,35S标记的是蛋白质,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内,故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不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DNA在细菌体内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故所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少部分能检查到放射性,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双链DNA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C.分子中G-C碱基对含量越高结构越稳定6D.每个DNA分子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DNA的基本骨架,B正确;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含有三个氢键,A-T之间含有两个氢键,故G-C含量越高结构越稳定,C正确;每个链状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分别位于DNA分子的两端,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8.某DNA分子共有m个碱基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DNA分子中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m种B.若该DNA分子G+C占a%,则单链中A+T占1-a%C.若该分子中有n个腺嘌呤,则共有6m-2n个氢键D.若一条链中A:T:G:C=1:2:3:4,则整个DNA中A:T:G:C=3:3:7:7【答案】C【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该DNA分子共有m个碱基对,则该DNA分子中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m种,A7正确;通过分析可知,若该DNA分子G+C占a%,则A+T=(1-a%),单链中A1+T1也占1-a%,B正确;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含有三个氢键,A-T之间含有两个氢键,若该分子中有n个腺嘌呤,则共有(2m-2n)×3+2n=6m-4n个氢键,C错误;根据A=T,G=C,得互补连中A:T:G:C为2:1:4:3,则整个DNA分子中A:T:G:C为3:3:7:7,D正确;故选C。9.假设某大肠杆菌中只含32P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31P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只含31P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4次,则子代中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a+b)/2B.(15a+b)/16C.(a+15b)/16D.(16a+b)/15【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将只含32P的DNA大肠杆菌培养到只含31P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4次,则子代中DNA个数为16,其中有两个DNA分子的一条链是32P,另一条链是31P,其余DNA的两条链均含31P。【详解】1个只含有31P的DNA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每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1个只含有32P的DNA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每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2,复制了4次得到24个DNA分子,其中有两个DNA分子的一条链是32P,另一条链是31P,其余DNA的两条链均含31P。因此总相对分子质量为(24-2)×a+(a/2+b/2)×2=(24-1)×a+b,所以每个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1)×a+b)]/24=(15a+b)/16,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B.复制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并且消耗ATPC.复制过程先全部解旋,再半保留复制D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