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理解体温调节的相关过程。2.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B.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C.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需要借助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2-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据此答题。【详解】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A正确;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C错误;题中没有明显的信息说明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3.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④⑤⑥【答案】A【解析】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是唯一一个不识别抗原而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所以A选项正确。4.若甲代表大气中的CO2,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关系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被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再有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消费者和生产者又会被分解者利用,碳就流入分解者;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这样碳又回到无机环境。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碳循环。-3-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碳循环过程。5.将成年雄性小白鼠的甲状腺摘除,从第三周开始,每周注射激素a,结果激素a和激素b在血液中浓度变化如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曲线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在动物体内,由垂体分泌B.b曲线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在动物体内,由甲状腺分泌C.a曲线代表甲状腺激素,在动物体内,由甲状腺分泌D.b曲线代表甲状腺激素,在动物体内,由垂体分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未摘除甲状腺时,激素a含量大于激素b;摘除后,b的含量逐渐升高,而a持续降低;从第三周开始每周注射激素a,可见a的含量升高,b的含量降低。根据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会反馈调节下丘脑、垂体分别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使其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恢复正常,其含量又恢复正常),可判断测a为甲状腺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故A、B、D错误,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与人相同,如图所示为恒温动物每小时内每克体重消耗氧气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处于35℃环境温度下时,机体没有热量的散出-4-B.0℃与20℃环境温度相比,0℃时毛细血管血流量较多C.处于0℃环境温度恒温动物体温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D.恒温动物在10℃环境温度下体内酶活性与30℃时相同【答案】D【解析】处于35℃环境温度下时,机体有少量热量的散出,A错误;0℃与20℃环境温度相比,0℃时毛细血管血流量较少,以减少散热,B错误;处于0℃环境温度恒温动物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所以在10℃环境温度下体内酶活性与30℃时相同,D正确。【考点定位】体温平衡的调节。【名师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曲线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对垂体的调控,都是通过分泌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B.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C.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D.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下丘脑除了可以对垂体进行体液调节外,还可以对其通过反射弧进行神经调节;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故D正确。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下丘脑的功能,重在学生对激素和神经调节的联系的理解。8.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B.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细胞中无神经递质-5-C.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D.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B【解析】A、由于突触小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那么同一突触后膜上必然相应地存在多种受体,A正确;B、神经递质位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即使是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仍然有突触小泡,所以其内也有神经递质,B错误;C、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D、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正确9.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成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中心)。在A、B、C、D四点分别给予适宜刺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A点时,指针发生两次偏转,肌肉发生收缩B.刺激B点时,指针发生两次偏转,肌肉发生收缩C.刺激C点时,指针不发生偏转,肌肉不收缩D.刺激D点时,指针发生两次偏转,肌肉收缩【答案】C【解析】刺激A点产生的兴奋先传到微电流计的左电极,此时左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右电极处膜外为正电位,所以两电极之间会产生电流,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其方向是右→左,当兴奋传递到右电极时,右电极处膜外变为负电位,左电极处膜外已恢复为正电位,所以两电极之间又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左→右,可见,刺激A点时,指针发生了两次偏转,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肌肉,肌肉发生收缩,A正确;同理,刺激B点和D点时产生的兴奋均先后通过微电流计的两极,而且能够传递到肌肉,所以指针发生两次偏转,肌肉发生收缩,B、D正确;因C点位于两电极中心,所以刺激C点时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微电流计的两极,指针不发生偏转,但产生的兴奋能够传递到肌肉,肌肉收缩,C错误。10.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过程中发现了生长素,下列有关研究过程及结论不正确的是()-6-A.达尔文在研究过程中,证明了胚芽鞘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性B.达尔文在研究过程中,证明了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达尔文在研究过程中,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会产生某种物质,对尖端下部会产生某种影响D.温特在研究过程中,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的研究从1880年英国达尔文→1910年丹麦的鲍森•詹森→1914年匈牙利拜尔→1928年荷兰温特→1931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直到1946年科学家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该物质。【详解】达尔文通过燕麦胚芽鞘的一组对照实验:有光的一组向光生长,无光的一组直立生长,说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A正确;达尔文通过燕麦胚芽鞘的一组对照实验:尖端遮光和尖端以下遮光,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结论,即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B正确;拜尔把胚芽鞘的尖端去掉,然后再放回原切面的一侧,在没有单侧光影响时,胚芽鞘向未放尖端一侧弯曲生长,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C错误;温特将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在一块琼脂块上,1小时后再将琼脂切成小块,放置在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发生了弯向放琼脂块的对侧生长的现象,而对照实验中放置了空白琼脂块,胚芽鞘不生长,因此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识记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11.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赤霉素、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7-D.赤霉素、乙烯【答案】A【解析】考查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诱导开花,促进果实生长;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衰老,诱导芽的分化;脱落酸能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脱落;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根据上述激素的作用可以知道,在低温处理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在逐渐降低,而赤霉素的含量在增多,因此符合要求的选项是A。12.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段【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实验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详解】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实验结果显示,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可使上胚轴切段生长,而空白琼脂块则不能使上胚轴切段生长,据此可说明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A正确;实验中虽有单侧光照,但上胚轴切段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因此不能证明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B错误;因实验中未设置上胚轴切段倒置的实验组,所以不能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C错误;由于缺乏含有胚轴切段顶端部分的对照实验,所以该实验不能直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D错误。【点睛】图示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因变量为上胚轴-8-切段是否生长,光源是无关变量。据此以图示呈现的实验结果(有生长素来源则切段生长)为切入点,围绕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等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1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浓度的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