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抗病和高粱的感病B.牛的有角和无角C.山柳菊的高茎和红花D.狗的长毛和黑毛【答案】B【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玉米和高粱为两种生物,因此玉米的抗病和高粱的感病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牛的有角和无角,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因此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C、山柳菊的高茎和红花为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狗的长毛和黑毛为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点睛】依据相对性状概念的内涵,注意从“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三个方面理解并加以判断各选项。2.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不能产生的配子是A.EFB.EfC.ffD.eF【答案】C【解析】【分析】E和e、F和f为等位基因,E与F或f、e与F或f为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EF、Ef、eF、2ef,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ff的配子。故选C。3.控制猫尾长短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某杂交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中,亲本长尾猫的基因型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B.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C.可用测交法判断F2中长尾猫是否是纯合子D.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如下: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详解】A、F1长尾猫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长尾猫和短尾猫(发生性状分离),说明F1长尾猫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猫的长尾对短尾为显性性状,亲本长尾猫与短尾猫杂交,F1中有长尾猫和短尾猫,说明亲本长尾猫为杂合子,其基因型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A正确;B、甲中,亲本长尾猫为杂合子,亲本短尾猫为隐性纯合子,所以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B正确;C、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与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相同,因此可用测交法判断F2中长尾猫是否是纯合子,C正确;D、综上分析可推知:F2长尾猫中的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2/3×2/3×1/4=1/9,D错误。故选D。34.有关某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等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此时每条染色体形成了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含量倍增。(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在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在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末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所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均减半。(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但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使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但DNA分子数目不变。加倍的染色体伴随着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详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且均等于该种生物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B正确;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1∶2,C错误;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D错误。故选B。【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45.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子代噬菌体DNA合成所需的原料来自亲代噬菌体B.催化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酶来自亲代噬菌体C.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D.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的合成模板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在T2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详解】A、子代噬菌体DNA合成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A错误;B、催化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酶来自细菌,B错误;C、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C正确;D、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的合成模板,是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转录成的mRNA,D错误。故选C。6.某双链DNA分子片段有100个碱基对,其转录形成的mRNA中腺嘌呤和尿嘧啶共占4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DNA分子至少含胸腺嘧啶44个B.该DNA分子复制3次,最少需消耗392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该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有6个DNA含有子链D.该DNA分子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答案】C5【解析】【分析】(1)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条链含有的碱基数目相等,各占整个DNA分子的1/2。(2)DNA复制是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是A-T、T-A、C-G、G-C,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m个某种脱氧核苷酸,则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3)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C-G、G-C。【详解】A、依题意可知:某双链DNA分子片段有A+T+G+C=200个碱基,其转录形成的mRNA中,A+U=44%,则在该DNA分子片段的模板中,T+A=44%、G+C=56%,进而推知:在该DNA分子片段中,C=G=28%,A=T=22%,所以该DNA分子至少含胸腺嘧啶(T)200×22%=44个,A正确;B、该DNA分子至少含有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200×28%=56个,所以该DNA分子复制3次,最少需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23-1)×56=392个,B正确;C、该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的8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子链,C错误;D、该DNA分子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C。7.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车前草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SC.水稻的遗传物质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种类与生物种类的关系如下表:生物类别核酸遗传物质举例6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NA。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小麦、水稻、大肠杆菌等病毒只含DNADNA噬菌体只含RNARNA车前草病毒【详解】A、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车前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没有S元素,B错误;C、水稻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C正确;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真正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是如何形成的而导致对A选项的错判。就整个生物界而言,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8.下列有关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链状DNA分子中每一个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相连B.环状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不相等C.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D.DNA解旋酶催化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答案】D【解析】【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无论是环状的还是链状的,均存在C=G、A=T的数量关系,所以嘌呤(A、G)数与嘧啶数(C、T)相等;但环状DNA分子中的每一个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相连,而在链状DNA分子中每条链只有一个位于一端的脱氧核糖直接与一个磷酸相连。磷酸二酯键是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该化学键的形成离不开DNA聚合酶催化。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详解】A、链状DNA分子中,每条链只有一个位于一端的脱氧核糖直接与一个磷酸相连,7其余的脱氧核糖都是直接与两个磷酸相连,A错误;B、环状DNA分子中嘌呤(A、G)数与嘧啶数(C、T)相等,B错误;C、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C错误;D、DNA分子复制开始时,DNA解旋酶催化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D正确。故选D。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聚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不相同B.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可转录出多个mRNA分子C.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每种氨基酸都有多个相应的密码子D.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碱基数量是翻译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答案】B【解析】【分析】(1)多聚核糖体是指合成蛋白质时,与同一条mRNA分子结合的多个核糖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可以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3)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做1个密码子;由A、U、C、G四种碱基可组成64种密码子,其中,有3种不能编码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有61种可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这说明多种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但并不意味着每种氨基酸都有多个相应的密码子,例如色氨酸与甲硫氨酸都只有一个相应的密码子。【详解】A、与多聚核糖体结合的是同一条mRNA分子,因此多聚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A错误;B、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一个基因可以转录出一个mRNA,因此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可转录出多个mRNA分子,B正确;C、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但并不是每种氨基酸都有多个相应的密码子,例如色氨酸只有一个相应的密码子,C错误;D、由于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所以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碱基数量大于翻译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D错误。故选B。810.下列有关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异常细胞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病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C.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主要原因是缺铁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的镰刀状。镰刀型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一个谷氨酸被一个缬氨酸替换),而致病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A∥T→T∥A)。【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异常细胞是指镰刀状的红细胞,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A错误;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病因是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从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正确;C、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主要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导致红细胞缺氧时变成镰刀状(正常的是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失去输氧的功能,许多红细胞还会因此破裂而造成严重的贫血,C错误;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11.下列关于